北京中调法治网(陈俊伟)代县综治中心是我县深化平安建设、创新社会治理、服务人民群众的核心平台与指挥枢纽。中心坐落于县城核心区域东大街半巷信访局院内,紧邻县委、县政府,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总建筑面积550平方米,于2025年9月完成全面升级改造并正式投入运行。中心整合部门工作人员、调解能手、心理咨询师、法律咨询专家等入驻力量,构建起“中心一体化、队伍多元化、调解专业化”的工作格局,以规范化、功能化、信息化的全新面貌,全面赋能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真正实现群众诉求“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代县综治中心于2025年9月改建并正式投入运行,面积为550平方米,地址位于代县东大街半巷信访局院内(县政府西侧150米)。
功能分区
1.引导受理区

侯接室

导引台

服务窗口
群众接待大厅集候接、安检、休息功能于一体,环境安全有序;整合诉讼服务、检察服务、公共法律服务、信访接待等功能,内设导引台与8个服务窗口,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统一登记、高效分流、快速响应群众诉求。
2.多元化解区

多功能调解室(分析研判室、领导接访室)

“和为贵”调解室

“谈心说事”调解室

“赵三堂”调解室
中心创新推行“点将台+五步五真”调解模式,群众可按需选将,调解员严格遵循“接待、倾听、调解、回访、总结”五步流程,推动纠纷诉前高效化解,从源头避免盲目进入诉讼程序。

行业专业性调解室

人民调解室

法学会基层法律服务站

法律服务室

法官工作室

劳动仲裁工作室

检察工作室

群防群治工作室
统筹网格员、调解员、警务人员等群防群治力量,开展联防联控、隐患排查、纠纷调解等工作,筑牢基层平安防线。

心理咨询服务室
组建专业心理服务团队,面向群众开展心理疏导与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及时化解心理困扰,营造健康和谐的社会心态。

行政复议室

共享法庭(速裁法庭、劳动仲裁庭、行政复议庭)
设置多类调解室,引入法官、检察、仲裁、心理咨询等专业工作室作为支持,配备集速裁、仲裁、复议功能于一体的“共享法庭”,实现高效解纷,为群众构建多元、专业、便捷的一站式调解服务体系。
3.指挥调度区


依托综治信息化平台与“雪亮工程”,集成实时监测、智能研判与指挥调度功能,实现信息数据互联互通,提升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能力,打造社会治理“智慧大脑”。
强化枢纽,夯实基石。代县综治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五联六有七制八化”机制为统领,扎实推进规范化、实战化建设,努力打造让群众放心、满意的社会治理前沿阵地。
· 整合力量,建强治理主阵地。中心通过“常驻、轮驻、随驻”相结合模式,统筹20余家职能部门及40余名工作人员进驻,设立6个常驻窗口、2个轮驻窗口、5个调解室、14个工作室、1个心理咨询室和1个共享法庭,明确职责、规范流程,构建起协同联动、高效运转的治理平台。
· 机制创新,畅通解纷新路径。健全首问责任、分流指派、分析研判、协调调度、督办问责、信息报送、教育培训等“七项制度”,形成“调解+仲裁+诉讼+监督”的法治闭环,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化解、源头消解。
· 品牌带动,树立调解新标杆。中心对“赵三堂”调解品牌进行系统升级,打造“点将台+五步五真”融合模式,形成“群众点将、精准匹配、真调实解、闭环管理”的新型调解机制。该品牌入驻前累计提供法律咨询8000余人次,成功调解案件200余起,群众满意度达100%,并获省级媒体专题报道;进驻后,经机制创新和资源整合,进一步焕发新活力,成为基层善治的有效实践。
· 科技赋能,构建一体化指挥中枢。依托综治信息平台与“雪亮工程”,实现县乡村三级贯通、多网融合,推动信息共享、智能研判与快速响应。全县394名网格员通过“综治APP”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全面提升治理精准化与智能化水平。
· 联动共治,织密基层防护网络。创新实施“力量联动、隐患联排、矛盾联调、问题联治、平安联创”的“五联”机制,打破部门壁垒,整合专业与群防力量,构建全域覆盖、一体运作的平安防护体系,与专业调解、科技支撑共同形成基层治理的坚固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