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首页 资讯 法治 调查 人物 访谈 名人 名牌 教育 科技 健康 医疗 文旅 环保 食品 安全 非遗 公益 财富 生活 情感 婚姻 房产 汽车
网民投诉 纠纷调解 法律维权 中调评论 中调观察 中调智库

搜索

您的关键词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

日期:2020-11-27 来源:北京中调法治网 浏览量:0

  北京中调法治网(人民日报记者 颜珂)“人、产、城”如何统筹布局、良性互动,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课题。近些年,福建泉州晋江市在发展壮大实体经济的同时,着力推进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积极探索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不分内外,都是晋江人

  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里,学科骨干的照片和简介贴在墙上。1981年出生、具有博士后工作经历的夏安俊,就是其中的一员。2016年,夏安俊从北京举家南迁,如今已成为新晋江人。领到一次性安家补贴,每年有人才津贴,妻子被安排在当地一家国企工作,夏安俊享受了晋江的一站式人才“礼包”。

  “这里有好的科研平台,也有好的生活环境。”跟记者交流中,夏安俊流露出对眼下工作生活状态的满意。

  晋江对人才的重视,远不限于夏安俊这样的高层次人才。全市户籍人口120.9万,外来常住人口常年保持在100万以上,晋江不分内外,想方设法让外来人口来得了、留得下、融得进。

  晋江在福建率先实行居住证制度,此后不断提高政策“含金量”。目前,外来人口可享受的市民化待遇已有30项。以子女入学为例,晋江281所小学(含一贯制学校)中,外来人口子女就读人数占全市小学生总量的一半以上,92.9%的外来人口子女在公办学校入学。

  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晋江不少农村人口进城。晋江拿出好地段建设安置小区,同步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让15万农民过上城市新生活。

  位于紫帽镇核心区的霞茂山庄,是紫帽镇霞茂村的安置小区,常被外地人当成商业楼盘。“安置小区建得这么好?”每次有人问起,镇党委书记柯荣围总要回一句:“不只是紫帽镇,晋江其他地方也一样。”

  产城融合,瞄准高品质

  晋江创新创业创造园,起步之初就瞄准国际一流,产业规划、建筑设计请的都是行业领域的全球知名机构。

  从乡村工业化起步的晋江,曾经“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泉州市委常委、晋江市委书记刘文儒说:“缺少城市平台支撑的产业化,是难以持续的产业化。”

  晋江痛下决心,补上城镇化短板。住宅进小区,企业进园区,产业集约化,城市“组团化”。产城联动中,城区布局不断优化。以梅岭组团为例,规划用地7500亩,29%用在商住开发,13%用在就地安置,剩下的面积都用在民生设施、公共空间和生态养护上。

  即将启用的晋江市医院新区,不仅硬件一流,还成功“联姻”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共同打造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

  已经交付使用的晋江市第二体育中心临水而卧,空中俯瞰,曲线流动,状如海蚌,主场馆设计建设具有国际一流水准。作为第十八届世界中学生运动会的主场馆,这里将在明年10月吸引世界目光。

  城乡统筹,下好一盘棋

  刚到园坂村卫生所不久,柯志雄就把全村走了个遍。经过一周多时间摸排,村里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等都有了健康档案。他还绘制出一张健康地图,不同颜色的小点代表不同类型疾病,全村村民健康状况一目了然。

  柯志雄是来自晋江市中医院的全科医生。包括中医院在内,晋江3家龙头医院牵头组建紧密型医共体,各有责任区,服务“末梢”就是社区和村卫生所。依托医共体建设,晋江构建起全域“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

  新塘街道梧林村是晋江有名的侨村。这里的洋楼、番仔楼、闽南大厝等百年古建筑群,刻满了闽南华侨的乡愁。晋江整体收储保护核心区,对136栋古建筑进行保护。

  “外地人向往,本地人留恋。”这句话,如今被不少晋江人挂在嘴边。过去,他们习惯于商场上的忙碌、工厂里的打拼,如今也可从容放慢脚步,品味都市风情,品咂乡村乡愁。

  “过去,我们是产业推着城市走,今后将更多转向‘城市带着产业走、产业城市联动走’,下好‘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城乡统筹’一盘棋,传承创新发展‘晋江经验’,把晋江打造成国际化创新型品质城市。”刘文儒说。(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