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首页 资讯 法治 调查 人物 访谈 名人 名牌 教育 科技 健康 医疗 文旅 环保 食品 安全 非遗 公益 财富 生活 情感 婚姻 房产 汽车
网民投诉 纠纷调解 法律维权 中调评论 中调观察 中调智库

搜索

您的关键词

整装套餐不是整体负责 免费设计不是真免费 千万别信

日期:2022-03-10 来源:北京中调法治网 浏览量:0

  北京晚报(记者 赵莹莹)在记者走访调查中,被普遍诟病的绝不止增项一种。整装套餐不是整体负责,免费设计不是真的免费,定制家具都是过时款式,家装报价里藏着的猫腻令业主处处受限。作为消费投诉重灾区的家装市场亟待规范。

  “预算说变就变,这个不包含,那个要另算,人生走过最长的路就是装修公司的套路。”住进新家的那一刻,彭先生告诉自己,将来再装修房屋,一定不用所谓的整装套餐。

  “意外”一个又一个

  75000元套餐打个孔还得另算钱

  彭先生半年前决定和东易日盛旗下品牌速美超级家签订装修合约时,最打动他的就是整装两个字,听上去就像是由装修公司一站式服务,业主要做的就是定好标准,然后坐等收房。然而,想象有多美好,现实就有多残忍。

  彭先生向记者展示了签约报价单,999元/平方米的整装套餐,按建筑面积计算,刷墙、铺地砖、安装插座、卫浴马桶等都包含在内。此外还有5000元的远程运输费、约12500元的管理费,以及为升级几扇门和增加橱柜所额外支付的个性选项约6900元。

  “整装套餐都有对应的项目和材料,我觉得门的样式不好看,工作人员就说可以升级,但得加钱。”彭先生当时觉得,硬装和厨卫软装都确定了,个性选项也增加了,后续就都可以交给工长了。谁知,一个又一个的“意外”接踵而来。

  工长先是提出装修中涉及到铲墙皮、重新挂网,是套餐外的单独项目,需要支付费用;接着又说防水得增加高度,是餐外的单独项目,需支付费用;再过几天,卧室的过门石和窗户的包垭口也称是套餐外的单独项目;还有暖气的改装、窗户的移位、墙上的石膏线……甚至连在墙上打个孔,都属于套餐外的单独项目,一个孔要付60元。前前后后,为工长口中的单独项目,彭先生又支付了16500元。

  “那时我才知道,虽然叫做整装,但有些东西装修公司是不管的。你不付钱可以,那事情就做一部分剩一部分,这样就逼着你必须做。”彭先生说,事后他重新研究了一遍合同,才发现工艺说明中有注明如墙顶刷漆不包含原墙顶基层铲除、墙平找平、圆柱抹灰等费用。这是彭先生头一次装修,懂得不多,只了解施工的大致项目,很难从合约中发现哪些没有包含在套餐之内,很多细节装修公司在签约时又都不讲,普通业主很容易就入坑了,“说白了就是懂行的欺负不懂行的。”

  “免费”是个幌儿

  不交定金设计图得付14000元

  彭先生遇到的是整装方案不是整体负责,业主老陈遇到的却是免费设计不是真的免费。

  在选定装修公司前,老陈转了不少家居卖场。咨询时,每家装修公司都说免费上门量房、定制化设计,不满意可以不下定金。货比三家后,他挑了一家品牌公司,并且特地选择了一位评级最高的金牌设计师。量房的时候,设计师的确很积极诚恳,没用两天,就给老陈发来了包括效果图和平面图在内的4张设计图纸。但他打开一看,却觉得很普通,“感觉就是照搬了已有的设计,和我在网上看到的那些设计图差不多,一点儿体现不出量身定制的效果。”

  对装修有点儿想法的老陈,委婉地向设计师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说再考虑考虑。结果,对方当场就翻了脸,嚷嚷着房屋也量了、设计图纸也画出来了,老陈如果不和公司签约,就得支付他14000元的设计费。

  “我说当初咨询时说的是免费设计,您猜他怎么说?他说签约了、付了钱,设计图才是免费的,敢情‘羊毛还是出在羊身上’,所谓免费设计就是个幌子。”无奈之下,老陈不得不和这家装修公司签订了合同。后来他才知道,一套家装设计图纸至少要包括原始房型勘察图、改建设计平面图等多张图纸,压根不是几张效果图就能解决的。

  签约后,用老陈的话说,他就从甲方变成了乙方,设计师一会儿说房子太老,施工难度太大,人工费得增加,一会儿说水电改造管线要加长,在合同价格之外加出好几万元,“一步一个坑,每个坑都得用钱才能填平。”

  品牌背后水分大

  定制家具都是过时款式

  “全屋定制家具家电”“一线品牌供您选择”“千款建材抄底起购”……逛过家居卖场的人想必对这样的话术不会陌生。许多时候,消费者愿意选择相对较贵的套餐,就是因为被告知其中囊括了一线建材和品牌家具家电。但采访中,多位业主也提到了品牌背后的水分。

  “虽然提供的瓷砖品牌中有马可波罗,但那砖的样式实在是太陈旧、太过时了。”业主薛先生说,装修公司给出的瓷砖型号是早已被市场淘汰的老款,去家居卖场的品牌门店找都找不到。装修公司告知他,可以不用套餐内的瓷砖,自己掏钱去门店买新款,但已经支付的装修款一分不退。

  彭先生999元/平方米的套餐中,更是连马可波罗瓷砖都没有,而是L&D瓷砖。“套餐里基本没有顶级品牌。”彭先生说,每一个产品通常都只有3个可选项,列出品牌名和产品型号,其中很难看见他认识的大牌子,有的甚至听都没听过,比如壹佰分地板、华迪音箱、卡蒂狮石英石等。

  看不上可选项怎么办?装修公司也会提供稍好的品牌,但需要业主加钱。比如,彭先生为厨房挑选的老板牌灶具和老板牌油烟机,就分别补了升级差价650元和591元。“原本是为方便消费者的套餐,最后又成了让人多花钱的套路。”彭先生感慨。

  “同一个品牌的同一款产品,你进三家门店就能得到三种价格。”业主贾女士也说,自己前阵子刚看了一款瓷砖,三家门店的报价88元/平方米、95元/平方米和168元/平方米,“每家都说自己是特价。”

  业内人士透露,有的装修公司通过承诺使用一些一线品牌的建材来吸引消费者,自称能拿到低价产品,但实际上提供的是“特供”产品,不进入零售通道。

  记者观察

  家装“重灾区”

  亟待规范

  家装行业规模近年快速扩张。然而,行业规模扩张了,行业标准与管理能力却没能及时跟上,房屋装修不省心被消费者普遍诟病。中消协2021年上半年受理的商品类投诉中,装修建材就处于“重灾区”。消费者投诉的房屋装修主要问题有:装修公司低价签单,后期增项增费;部分装修公司的施工队为签单后临时拼凑,装修质量良莠不齐;装修公司不按合同约定履约,延误工期;建材质量难保证,装修材料以次充好,甚至使用假冒产品;售后服务难履约,出现质量问题保修难,装修公司和施工队相互推诿扯皮现象多;精装房装修质量差,隐蔽工程常出问题。

  艾瑞咨询也在一份报告中提出,包含测量、设计、报价、选材、施工、验收等多个环节的家装行业,存在价格不透明、工期不确定、交付品质参差不齐三大痛点,造成用户体验较差。这其中,价格不透明是指施工中主辅材价格和施工费用不透明,且大部分用材需要用户自己去商议价格,支出不可控。

  业内人士分析,家装行业暴露的种种价格猫腻与市场乱象,归根结底在于买卖双方市场信息的不透明。房屋装饰装修是低频消费,而且专业性强,消费者对此类行业了解较少,相对处于信息弱势。而从规范层面,虽然目前相关标准众多,但由于监管缺位,常常沦为一纸空文。为更好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建议推广装修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并加大违规惩处力度。(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