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首页 资讯 法治 调查 人物 访谈 名人 名牌 教育 科技 健康 医疗 文旅 环保 食品 安全 非遗 公益 财富 生活 情感 婚姻 房产 汽车
网民投诉 纠纷调解 法律维权 中调评论 中调观察 中调智库

搜索

您的关键词

号称“舆论监督”实际敲诈勒索 自媒体黑嘴成营商毒瘤

日期:2025-07-29 来源: 浏览量:0

北京中调法治网:近年来,一批打着“舆论监督”幌子的自媒体账号,通过编造、夸大企业负面信息,以所谓“商务合作”实施敲诈勒索。企业维权成本高、黑嘴违法成本低的畸形生态,正成为营商环境的新型毒瘤。前不久,上海一家快速发展的咖啡企业就深陷其中,在自媒体博主苏某精心编织的谣言陷阱与步步紧逼下,这家企业无奈支付了22.5万元的“封口费”。

 “不给钱就黑你!”

企业被迫支付20多万“封口费”

1

今年3月,上海的某咖啡企业遭遇了噩梦式的开局,一篇题为“连续两年关店数超开店数,加盟商不愿陪跑”的网文在多个平台发酵,其中不仅用耸人听闻的“寄生模式”定义其加盟体系,更声称该企业“3年闭店率超80%”,甚至移花接木其他品牌负面案例混淆视听。

2

上海某咖啡企业公共事务负责人路琰:文章里的数据没有任何依据,和我们运营事实也严重不符。这篇文章起的标题很惊悚,说关店数大于开店数,加盟商成了炮灰。

不实信息的破坏力远超预期。这家咖啡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商业信任因此遭遇危机,多个已签约项目被迫中止,新的合作意向难以推进。

3

上海某咖啡企业公共事务负责人路琰:这样的标题已经足够触动合作者的神经,尤其是在刚刚认识,刚刚建立商业谈判联络的时候,是一个不太好的印象,我们要花很多成本去消除负面影响。导致我们已经签了,已经落章的合同没有办法落地。当时所有这样的业务都停止了。

面对无风起浪,最初企业耗费了大量精力向合作方辟谣,同时还搜集证据向网络平台投诉举报,但删帖的速度赶不上发布者更新的速度。无奈之下,企业方主动联系了网文作者苏某。

锁定企业“关键节点” 精准勒索

屈服只会陷入不断被勒索的恶性循环!上海这家咖啡企业最终决定向警方报案。上海警方经过调查发现,涉案网文作者苏某有一套成熟的实施勒索的套路,而上海这家咖啡企业只是他众多的目标之一。什么样的企业会成为他锁定的目标?他又是通过什么手法进行勒索的呢?

4

今年4月,上海警方接到被害咖啡企业的报案,通过相关证据警方初步判断,这很可能是一起假借商务合作之名,通过有偿删帖进行敲诈勒索的案件,随即成立专案组开展侦查。

据警方了解,苏某在各大平台以“筷玩思维”的名称注册了多个账号,其中粉丝量最多的超10万。在2023年的时候,苏某就对被害咖啡企业有过一次敲诈勒索,未能得逞后,苏某一直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2024年年底,这个所谓的机会出现了。

5

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三支队民警 陈阳:本次涉案的咖啡品牌,于2024年年底已经融资成功,2025年属于大规模扩张的状态。然后苏某此时发布一些负面舆情,确实已经影响到被害公司的扩张过程。

苏某选择目标有两个标准,首先是中型的知名企业,此类企业有一定市场关注度,声誉价值高,但是又不像大企业拥有强大的法务和公关团队;另外就是关键发展节点,针对企业融资、上市、大规模扩张、新品发布等敏感期,此时负面舆情对企业的杀伤力最大。

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三支队民警 陈阳:苏某的最大成本就是花时间去网上检索被害企业的一些负面文章,进行编辑并进行发布,但对被害企业来说,他们要花大量的精力发律师函,发一次律师函的成本就是2000元,当时关于这个咖啡企业的文章被转载了144次,对他们来说成本已经比较巨大了,同时潜在的损失也是比较巨大的。

6

据警方了解,苏某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成熟的套路,首先通过打造所谓“行业资深媒体人”的人设,获取大量关注;然后有针对性的发布拼凑的负面文章,吸引企业注意并主动联系他;最后再以所谓“商业合作”的名义实施敲诈勒索。

十万粉丝账号的背后

假监督真勒索

表面是拥有10万粉丝的餐饮行业所谓“资深媒体人”,暗地里却是精心设计的商业勒索套路。上海警方近日破获这起以所谓“网络监督”为名实施敲诈勒索的案件,犯罪嫌疑人苏某通过虚构记者身份、伪造行业数据、编写传播不实负面报道等手段,对多家知名餐饮企业实施敲诈勒索。

7

这个号称拥有“专业采编团队”的“筷玩思维”,实际运营者只有苏某一个人。苏某一人分饰多角,他既是记者,又是公关负责人,另外,每次发布文章时苏某都会编造一个作者署名,掩人耳目。

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三支队民警 陈阳:苏某本身也不具有记者资质,所以也不存在所谓的采访。文章大部分其实是由苏某自己撰写,就是去检索文章,然后通过AI拼凑起来,形成一个自己的文章。

在苏某10万多粉丝的账号背后,不仅网文内容是拼凑而来,支撑其“重磅爆料”的数据也是来自网络。在涉咖啡企业的网文中,关键的“闭店率超80%”数据,苏某声称引自某“权威第三方数据公司”。

8

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三支队民警 陈阳:他所说的闭店率数据来源,声称来自一个权威的第三方数据公司,他之前在网页上面已经注明了,所有数据来源于网络,实际以品牌官方为主。据查证,这些数据都是不实的。

据警方调查,上海这家咖啡企业并不是唯一受害者,目前掌握的证据显示,至少还有5家餐饮企业曾遭遇苏某的勒索套路。

9

在掌握大量证据的情况下,6月上旬,上海警方在北京警方的配合下将犯罪嫌疑人苏某抓捕归案,其因涉嫌敲诈勒索罪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另外,针对苏某经营的“筷玩思维”运营主体未获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违规采编发布新闻信息的情况,上海网信部门已经对涉及的账号依法依约关闭。

重拳整治网络“黑嘴”伤企乱象

提高违法成本

 “网络黑嘴”伤企乱象频发,根源在于其违法成本低而收益高,企业则面临举证难、处置慢、代价大的困境。如何扭转这一畸形生态?今年5月,中央网信办启动“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专项行动,剑指这一顽疾。上海等地在行动中创新机制,致力于构建“预防-处置-惩戒”的全链条治理体系,为企业筑牢网络维权防火墙。

10

根据中央网信办“清朗”专项行动部署,各地网信部门加大力度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上海网信办明确,对违规账号,指导平台依法依规采取禁言、关闭账号等处置措施;对涉嫌敲诈勒索等犯罪的线索,移交公安机关进一步打击处置。

为破解企业面临的“发现难、举报难、举证难”等痛点,上海网信办创新推出“涉企侵权信息处理服务包2.0”等措施。

上海市委网信办网络管理处(四级)调研员 陈廷雯:今年3月发布了涉企侵权信息处理服务包2.0,细分展示了包括敲诈勒索在内的,侵权信息的举报渠道和取证要求。开展系列培训,组织网信、公安、检察、媒体平台等单位专家,组建讲师团,送培训进行业、进园区、进企业,通过面对面沟通答疑,指导企业有效提交侵权举报线索。

针对部分企业难以独立完成全部举证的情况,上海网信部门指导属地网站平台落实“双举证责任”机制,企业需要提供部分证据之外,相关的自媒体也需要提供佐证其发布内容的证明材料;另外,督促多家网站平台已将涉企侵权举报处置时效压缩至1个工作日。(总台央视记者 张岗 俞翔)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