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首页 资讯 法治 调查 人物 访谈 名人 名牌 教育 科技 健康 医疗 文旅 环保 食品 安全 非遗 公益 财富 生活 情感 婚姻 房产 汽车
网民投诉 纠纷调解 法律维权 中调评论 中调观察 中调智库

搜索

您的关键词

从“防诈热线”到“防范之星”

日期:2020-03-19 来源:北京中调法治网 浏览量:0


    法制日报(记者 陈东升 通讯员 马俊)“多亏湖州的2250000防诈热线,这个电话真的灵!”近日,湖北的吴先生在一款“恒力金融”软件上贷款,后接到一个来自香港的电话,让他先转账20%的保证金1万元。他半信半疑,突然想起曾经在湖州公安抖音号上看到的关于2250000防诈热线的宣传广告,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拨通了电话。民警向吴先生详细分析了此类诈骗的套路,吴先生听得目瞪口呆,庆幸自己打了这个电话避免了损失。

    像吴先生这样的受益者还有很多。如今,2250000防诈热线已经成为人人叫好的热线,一句口号在浙江湖州渐渐传开——“凡是拨打过2250000防诈热线的都没有被骗,凡是被骗的都没有拨打过2250000防诈热线”。

    从破解时代难题推出“防诈热线”到落实防控风险评选“防范之星”等,湖州公安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上从未止步。

    湖州市委常委、市公安局局长夏文星向记者介绍说,2015年,湖州公安创新提出了“防为主、防为上”工作理念。经近5年实践,该理念已转化为全警实际行动。在“防为主、防为上”理念指引下,湖州公安以人民为中心,以善治为目标,以预防为重点,大力提升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全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全力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湖州样板”。

    理念转变带来了显著成效,湖州刑事案件从最高位的4.3万起降到2019年至今的9000余起,命案从最高位的52起降到2019年至今的5起,成功实现“十二连冠夺金鼎”,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湖州市公安局获评“浙江省模范集体”荣誉。

全国首创推出“防诈热线”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及金融创新的发展势头加快,非接触案件迅猛抬头,尤其是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发展成为当前重要犯罪类型,群众深受其害。

    2015年,湖州公安在全省首创建立反诈骗中心,打破银行和通信运营企业壁垒,实现一体化办公,采用公安、银行、通信运营商联动反应机制,第一时间封堵诈骗电话号码,第一时间冻结诈骗账户,帮助群众减少损失。

    此后几年,湖州公安相继推出新机制,向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亮剑。

    2019年,湖州公安坚持问题导向,以“把自己逼到绝路”的勇气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于4月29日正式推出全国首个“防诈热线”。

    湖州市防诈热线与银行、保险公司合作,设立最高限额2000万元的防诈保险,凡公安机关甄别后汇款仍受骗造成直接损失的,最高赔偿10万元;湖州市防诈热线精选业务骨干作为“防诈卫士”,向群众提供专业咨询核查服务;同时,湖州市防诈热线建立“线上线下同步处置、止损反制分级防控”运行机制,线上甄别研判,线下指令民警赴现场处置,对可疑账号、电话等信息,及时推送湖州市公安局反诈中心,由反诈中心通过反制平台短信提醒这些号码拨打过的其他用户,减少群众损失。

    据统计,自热线开通以来,第一时间拦截各类电信网络诈骗案件600余起,挽回群众直接损失1095万元。全市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从2019年9月开始呈现下降趋势,平均每月环比下降12%左右。

    “过去,群众往往等意识到被骗后才报警,公安机关再介入反诈调查,现在通过热线,将防范关口前移,企业、群众遇到任何疑似虚假信息和诈骗方面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接到任何可疑电话、短信、网址、链接、二维码等信息,均可拨打热线进行咨询和举报,真正实现‘防为主、防为上’。”湖州市防诈热线民警慎昌说。

人人争当“防范之星”

    如何让民警和群众自觉投身防控风险工作?

    湖州市公安局党委决定在全市公安机关开展“防范之星”宣传推选活动,作为落实“两防”理念的重要举措。通过建立科学完善的“防范之星”评选机制,激励全体民警、辅警积极投身于防范工作,助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只要在防范发生政治事件、暴力恐怖事件、个人极端事件、群体性事件、交通消防群死群伤事件、重大治安刑事案件、重大队伍违法违纪事件等11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民警辅警,不管事情大小,都有可能被评为‘防范之星’,年内3次获评‘防范之星’的将记三等功一次。”湖州市公安局警务处副处长余赛赛说。

    湖州市公安局吴兴分局高新园区派出所教导员钟瑞就是第一批“防范之星”。高新园区派出所的辖区临近太湖,以前每逢夏天就有不少外来务工人员到太湖游泳,每年平均有3人溺水死亡。钟瑞想方设法堵塞漏洞,推动相关部门加强监管,此后再无溺水事件发生。

    在湖州,像钟瑞这样的“防范之星”还有很多。截至目前,全市“防范之星”已突破1000名。

    三年多来,这些“防范之星”先后挽救群众生命60余人次,消除易引起群死群伤事故的重大隐患10余起、交通安全隐患250余处、消防安全隐患200余处、网络安全隐患30余起,及时找回走失人员60余人次。

    同时,湖州公安还把“防范之星”推选的触角伸向全社会,将积极参加群防群治维护社会治安的积极分子、见义勇为人员等列为推选对象。截至2019年第二季度,共推选平安志愿者“防范之星”个人186名、团队93个。

深入实施“家园卫士”工程

    你的小区住着多少警察?下班了有困难可以找他们吗?

    相信很多人的答案是否定的,但在湖州,可以!

    2017年开始,湖州公安在新时代“枫桥经验”指引下创新实施了“家园卫士”工程,发动全市3400余名公安民警、7200名协辅警到67个原籍地、现住地派出所报到,充分调动“八小时外”主观能动性,借助“人熟、地熟、情况熟、警务知识熟,工作开展便利”等优势条件,在640余个行政村、220余个社区和1200个小区领办任务,积极协助属地派出所开展社情民意收集、安全防范宣传、义务治安巡逻、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做到“在岗是护卫平安的勇士,在家是守护家园的卫士”。

    在民警带领下,10万多名平安志愿者也陆续加入“家园卫士”工程。

    “家园卫士”侧重于调解纠纷、服务群众。通过组建派出所、网格警员、家园卫士、平安志愿者、平安志愿者亲朋这五级微信交流群,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形成“今天你解决了我的难题,明天我帮你解决难题”的局面,真正把警务资源运用到极致。

    为了让辖区群众第一时间能找到“家园卫士”,湖州警方推出了家园卫士“亮照片、亮信息、亮身份”行动,在全市1296个村居、小区出入口和醒目位置都制作了公示栏,公开“家园卫士”照片、姓名、电话等身份信息以及主要职责任务,接受群众监督和求助。

    同时,“家园卫士”还插上了智慧警务翅膀,开发指尖操作的“共享民意”系统。无论是民警还是群众,都可将问题随时反映至公安官微的“共享民意”平台,通过后台信息流转机制,可调动“家园卫士”中的警种资源解决问题,或是协调相关部门解决。

    从“网格民警”衔接“家园卫士”的警警互助,到民警携手平安志愿者的警民互助,实现了民警个体、社会整体的双向需求,实现了从单纯的个体受益向同步追求参与社会事务转变。活动开展以来,共有近5万人次民警、辅警参加各类活动3600余场次,解决群众诉求861件,化解矛盾纠纷895起,消除安全隐患927处。

    2018年,“家园卫士”工程被湖州市委、市政府总结提升推广到全市层面,出台实施全市家园志愿服务计划,推动“家园先锋”“家园卫士”“家园顾问”等6支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当前,湖州公安在“家园卫士”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动党员干部、热心群众等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在全市推广“平安家园卫队”做法,不断提升“家园卫士”工程生命力。(来源:法制日报)


(编辑: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