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首页 资讯 法治 调查 人物 访谈 名人 名牌 教育 科技 健康 医疗 文旅 环保 食品 安全 非遗 公益 财富 生活 情感 婚姻 房产 汽车
网民投诉 纠纷调解 法律维权 中调评论 中调观察 中调智库

搜索

您的关键词

90后“新农人”王伶俐返乡创业记

日期:2022-08-27 来源:北京中调法治网 浏览量:0

      人民网(记者 张桂贵)王伶俐是四川省崇州市农业职业经理人。虽然年轻,但是她运用科学和现代企业手段管理运营农业合作社,在圈里已是小有名气。

      7年前,王伶俐从成都师范学院统计专业毕业,回乡投身农业,引来不少人议论:其他年轻人都往外跑,一个大学生回农村干什么?村民们也质疑:这样一个小女生,能把农业做好吗?

      “听到这些不同的声音,我作为新农人,反而更加想要把农业做好,我要通过行动回答村民们的质疑,我要证明——我能行!”王伶俐暗自立志。

      说到萌生做农业职业经理人的缘起,王伶俐说源于她大学时经历的一件事。

      王伶俐父亲是成都市首批农业职业经理人。有一次,她替父亲去参加一个农业生产的会议,到现场她发现,当时的农业职业经理人大多数年龄偏大,有40、50多岁的,也有60多岁的,但唯独没有年轻人。当时,她就在想,为什么没有年轻人愿意从事农业工作呢?

      在2010年前,崇州的很多青壮年都以外出打工为主,但是耕地又不能撂荒,崇州市为了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充分运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引导农民在完成农村土地确权颁证的基础上,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率先在全国成立了崇州市杨柳土地股份合作社,合作社通过聘请农业职业经理人来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

      多次接触,善于琢磨事儿的王伶俐发现,要解决种地,只有土地股份合作社和农业职业经理人是不够的。在合作社生产经营过程中,农业发展有部分关键环节是缺失的,比如说缺机械化设备、缺资金、缺技术的支撑,合作社和农业职业经理人并不能解决这些难点痛点。

      王伶俐和父亲把改变现状的想法跟政府农业部门作了汇报,没想到的是,大家想要解决问题的思路高度一致,于是很快就形成了推进农业共营制模式的共识,即土地股份合作社解决谁来经营,农业职业经理人解决谁来种地,政府配套的农业综合服务解决谁来服务。

      说话容易,干活难。当王伶俐回到农村投身到农业生产当中的时候,一个个难题就放在了她的面前:虽然自己受过高等教育,但对农事知识掌握并不多;合作社的社员代表几乎都是老一辈农民,他们还是更习惯采用较为传统的思维惯式从事生产……

      “7年来,我可以说是从零开始,每日摸爬于田间地头,刻苦学习育秧育种、插秧播种、追肥打药、农机使用、烘干收储、加工销售等各方面的知识,遇到不懂的就向村里的长辈学习,向全国各地的专家请教。”正是这种谦虚好学的态度,使王伶俐逐步摸索出了在传统农业基础上运用科学和现代企业手段管理运营农业合作社的新路子。

      这7年的创业实践,也使王伶俐从一名返乡创业的大学生,成长为3家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职业经理人。7年来,随着合作社的不断扩大,入社土地面积超3900亩,社员达1500多户。

      2021年,崇州市杨柳土地股份合作社的1195亩农田,小麦和水稻两季粮食总产量超1000吨,实现了277万元的综合性收入,入社农民每亩分红782元,跻身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王伶俐也因此被评为了“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称号。

      在王伶俐等新一代农业职业经理人的带动下,崇州市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变得越来越“智慧”。王伶俐打理的3900多亩田地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作业并引入了现代农业服务智慧平台,不但降低了人工成本,作物产量也大幅增加了。

      “村里的乡亲们已不再以当年我刚回村时的目光看我,他们对我更多的是鼓励和支持。”说到这里,王伶俐开心地笑了。

      王伶俐说,能运用更多的新技术,把土地管好、把粮种好,种出更多的粮食,为筑牢“天府粮仓”、为端牢中国饭碗作出一份自己的努力,是她感到非常自豪和光荣的事情。

      “在我看来,农村需要一大批有热血、有知识、有创意的青年人才源源不断地加入,乡村才能兴旺繁荣。我自己不是‘领头雁’,也不是‘主心骨’,只是一个乡村振兴路上的‘追梦人’。”王伶俐说,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她会继续脚踏实地,扎根基层,把这份初心和答卷书写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来源:人民网)


(编辑: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