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首页 资讯 法治 调查 人物 访谈 名人 名牌 教育 科技 健康 医疗 文旅 环保 食品 安全 非遗 公益 财富 生活 情感 婚姻 房产 汽车
网民投诉 纠纷调解 法律维权 中调评论 中调观察 中调智库

搜索

您的关键词

他像一面旗帜感召着大家

日期:2021-05-24 来源:北京中调法治网 浏览量:0


——追记全国模范检察官、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检察院原副检察长王书田

    “你是谁?”

    “我是王书田。”

    “你是干什么的?”

    “检察院的。”

    这是发生在2012年9月的一段对话。对话的主人公是时任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检察院副检察长王书田和他的女儿。
    女儿回忆说,在爸爸因脑萎缩、已经不认识身边许多人时,他念念不忘的仍是工作。
    2013年4月19日,王书田因病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工作岗位、他眷恋的检察事业,年仅59岁。

干警们亲切称他“火线检察长”

    记者来到临潼区检察院,在王书田先进事迹展厅中,王书田的塑像静静伫立着,走过展厅里一幅幅照片,追忆着他“沉甸甸”的一生,此刻,仿佛才真正懂得这位“全国模范检察官”为何能够成为人民检察官的楷模。
    干检察,王书田是半路出家。1998年2月,45岁的王书田从临潼区公安分局交流到区检察院,担任副检察长兼反贪局长。
    初到检察系统时,王书田说:“不但要干一行爱一行,而且要干一行懂一行、专一行,才能不辱使命,不负重托。”那时的王书田,白天,与同事们一起研究工作;晚上,就捧起法律书籍,深夜挑灯苦读。
    “领导带头是最好的工作方法。”这句话,是王书田的“口头禅”,他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刚一上任,他就对自己提出严格要求,在侦查办案中必须始终站在第一线。
    在立案侦查一起贪污公款案时,犯罪嫌疑人陈某交代,他把贪污的几万块钱拿到游戏厅赌光了。当办案检察官去游戏厅取证时,游戏厅老板由于害怕“引火烧身”,连连否认。眼看传讯陈某的法定期限快到了,案件侦办却陷入僵局。在了解案情后,王书田冷静分析:“老板不认,那有没有多次和陈某一起参赌的证人呢?”在他的点拨下,办案组迅速从与陈某一起赌博的人中入手调查,很快就获取了陈某贪污的证据。
    在查办另一起张某贪污公款案时,由于涉案单位账目管理混乱,犯罪嫌疑人张某又有着二十多年的财务工作经验,事先已有所准备,采取各种手段对抗调查。尽管办案人员苦查了一个多月,案件侦破工作仍毫无进展,大家的情绪也不免低落起来。面对这种情况,王书田不断给大家加油打气,并斩钉截铁地说:“腐败分子就算是一块钢,也要把他啃下来!”
    他和干警们一起对前期初查的证据重新归类整理,拟订新的侦查方案;面对堆放似小山的账本,逐一核对,分析账目。终于,他们找到了突破口,查明张某贪污公款12万余元的犯罪事实,以“零口供”拿下了这起案件。
    采访中,临潼区检察院政治部主任杨战峰回忆说:“那时候,只要一办案,他就一头扎进办案现场,干警们加班多久,他就坚守多久。累了,随便找个地方打盹;饿了,囫囵吞上几口饭。”
    就这样,王书田被大家亲切地称作“火线检察长”。
    王书田到任的第一年,该院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数量就比上一年增长了40%,反贪工作成绩跃居西安市检察系统前茅,多次受到表彰。

“和大家在一起,我站在什么地方都高兴”

    办案时,他总是站在第一线;可面对荣誉时,他却把大家推在了前面。
    采访中记者看到一张照片,作为副检察长的王书田站在后排不起眼的地方,仅露出一个脑袋,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据说,这张照片是在部门荣获“先进集体”荣誉后,大家提议拍摄的全家福。当时,有人提示王书田,应该站在中间的位置,他却说:“工作是大家干的,荣誉应当归功于我们这个集体,只要和大家在一起,我站在什么地方心里都高兴。”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一点领导架子都没有,时刻都关心爱护着我们。”临潼区检察院第四检察部副主任侯树荣回忆起那段和王书田一起“战斗”过的日子,感慨万千。
    侯树荣向记者讲述了王书田曾带他办过的一起案子。难忘的不是案情,而是一句话。
    有一年,临潼区检察院接到一封举报信,反映某村支部书记王某利用改建村办小学的机会,把村民省吃俭用凑的两万多元学校修缮费装进了自己的腰包,由于拖欠工程款,致使全村上百名孩子无法使用新教室。
    在侦办该案时,王书田和干警们从原料上查起,逐笔核实建筑材料价格,连一袋水泥、一根房梁,都查得清清楚楚。最后查清,王某侵吞建校款及贪污集体资产共4万多元。后来,退回的款项全部用在了建学校上。
    “我们去发还被贪污的案款,村里的老百姓就说,你给我们把钱要回来了,我们一定要请你吃个饭。王检说什么都不肯,最后带我去外面吃的面条。”侯树荣说,吃面条的时候,王书田轻轻地说了句:“还是这个饭养人。”
    多少年过去了,侯树荣已经从当年的“小侯”,变成了今天的“老侯”,可这句话,他一刻也不曾忘记。
    “我懂他的意思,他是让我们用自己的钱吃自己的饭,这样的饭吃得舒坦,养人又养心。”侯树荣说,直到今天,他都牢记王书田的话,从没有在当事人家中吃过一次饭。
    可是,谁都不知道,坚决不吃老百姓一顿饭的王书田,家里的日子过得很是艰难。
    妻子下岗在家,自己长期患病,而且随着病情越来越重,看病治疗的花费越来越大,家里早已是债台高筑。
    妻子曾劝他申请单位的困难补助,他却说:“咱们还没到揭不开锅的时候。”
    也有犯罪嫌疑人家属得知了他的病情,深夜到他家中送礼,并许诺为他负担全部医药费,他断然拒绝,并将此事向院里作了汇报。
    多少次有人以为他“支付药费”“解决困难”为名,要求他在办案上“适当留缝”“手下留情”,可都被他拒绝了。
    最后,为了应付越来越多的医药费,他们只好卖掉了仅有的一套住房,一家人租住在一套40平方米的小房子内。
    然而,就是在这种经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王书田心中还常挂念着他人。
    有一次,王书田和干警在外出办案时,得知有一个小学生因为家庭困难即将辍学。他没有丝毫犹豫,马上将随身带的仅有的100元钱送给小学生,并嘱咐他好好学习。
    “他真的是把自己的生命融入了检察事业,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忠诚、专业、清廉。”临潼区检察院副检察长董宏斌告诉记者,近年来,该院始终把王书田作为一面旗帜,教导干警以楷模为榜样,从思想深处筑牢政治信仰。

他的事迹激励着越来越多的检察新人

    王书田走了,但他的精神却一直都在。
    在临潼区检察院,有一个传统,每一位新入院的干警,都要先到王书田先进事迹展厅参观学习,感受榜样力量。
    随着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的推进,临潼区检察院积极开展“学英模、见行动、立新功”主题活动,充分发挥王书田先进典型人物作用,引导干警学典型、争先进、当模范。
    “每当我感到累的时候,我就会想起王检,和他相比,我们这点辛苦、压力,也就算不上什么。”临潼区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干警任兆锦告诉记者,作为一名未检人,她为自己的职业感到自豪,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够更加努力,能够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多做一点事情,让未检工作在未成年人保护社会治理中发挥更多的光和热。
    “王检教会我,要以忠诚为灵魂,以专业为追求,以清廉为本色,要以‘求极致’的精神办好每一起案件,同时要保持自警、自省和自律,做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检察人。”临潼区检察院第二检察部干警李魁剑说,他要不懈努力,成为像王书田一样的检察人。
    在王书田事迹的感召下,临潼区检察院主动担当作为,各项检察工作都取得显著成效。2018年,该院被人社部、最高检授予“全国模范检察院”称号;2020年,该院被评为“全省人民群众满意的政法单位”。
    “我们将持之以恒传承发展英模精神,把党史学习教育、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实际成效转化为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的生动实践,服务发展大局,坚守公平正义,维护民生福祉,锻造检察铁军,奋力谱写新时代临潼检察追赶超越和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采访中,临潼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苑伟坚定地说。(来源:检察日报)

编辑: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