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首页 资讯 法治 调查 人物 访谈 名人 名牌 教育 科技 健康 医疗 文旅 环保 食品 安全 非遗 公益 财富 生活 情感 婚姻 房产 汽车
网民投诉 纠纷调解 法律维权 中调评论 中调观察 中调智库

搜索

您的关键词

中国现存最早的影院--小广寒电影院

日期:2023-12-19 来源:北京中调法治网 浏览量:0

北京中调法治网(法治报道员  罗胜辉)济南文化中一张独特的名片:小广寒百年影院。这家位于经三小纬二路拐角处的“现存的中国最早的电影院”,自2011年开办以来,被全国各大媒体报道近300篇,累计公益接待20多万人次参观,被赞为“老建筑历史功能与现代功能完美结合的实践样板”。而投入1200多万 “修旧如旧”、实现百年老建筑“活化利用”的小广寒博物馆馆长李建军被媒体誉为“城市记忆的守护者”,“跟老建筑死磕,在济南‘制造’了一所孔庙级文物的年轻人。”

李建军打开了一扇从美食到老建筑到文化传承的大门。他介绍说:“在修复中,我们开始查阅关于小广寒的资料,越研究越深,设计稿不断修改,直到接近符合历史原型为止,”小广寒是山东省第一家电影院,中国第二家电影院,是现存的中国最早的电影院。小广寒曾数度更名:国民电影院、济南电影院、明星电影院,从这些名字就可以看出小广寒在济南的地位。”李建军说,也正是在对小广寒的资料收集过程中,他第一次知道了济南自开商埠的历史。

小广寒电影院不仅记录了20世纪初的济南文化娱乐生活,它自身的巴洛克建筑风格,更是济南自开商埠迎来中西文化交融相汇的直接见证,是济南这座城市在那个艰难的历史时刻勇于自我开放的记录者。这样一座极具美学价值、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具备多重文化语境的老建筑,该如何复建?没有图纸参照,没有现成标准,李建军和王建宁却坚持“修旧如旧”,最大程度地尊重历史、还原老建筑。

海量查阅历史资料、咨询专家意见,对设计图纸反复打磨,他们跑到各地去学习老建筑如何改造,“上海新天地、田子坊、成都宽窄巷子、北京798……我们都去过,还专程去意大利学工艺、找材料。”李建军介绍说,复建需要大量原汁原味的老建筑材料,包括石头、木头、砖,两人就去当时正在进行棚户区改造的普利街“淘金”,“光材料就拉了几十车”。而为了保留小广寒的墙面质感,他们找来师傅把原来的砖以L型切割下来,“浇入钢筋混凝土,再将砖砌上去,加固的同时,也让墙面看起来和原来差不多。”复建中施工、返工、再施工、再返工是常态,让李建军记忆最深的是小广寒罗马假日主题间的弧形穹顶的修复,“弧形穹顶是小广寒巴洛克风格的典型体现,从每个角度看,都是圆形的,但是找来的师傅做了几遍,都出不来效果,最后只好王建宁亲自设计,自己动手,历经几遍,才最终完工。”老建筑专家张润武先生,在2012年的2月16日,来到小广寒看到他们修复的穹顶后,曾一度热泪盈眶。“张润武先生曾编著《图说济南老建筑》一书,书中的好多老建筑,在编书时还有,出书时却有三分之二都消失了,”这段经历让张润武先生心痛不已,所以当他看到这几乎完美复现原有的穹顶样貌的小广寒时,“激动地流泪,他没有想到我们能做得这样细致、这么完整。”李建军介绍说。

曾经年久失修、楼顶塌坏、残垣断壁的小广寒,焕然一新。而如何让这座老建筑持续“活”下去,在“输血”后,如何让老建筑成为“造血者”?“老建筑的保护与开发”这道世界级难题摆在了李建军和王建宁的面前。“获得重生后的小广寒,仅仅作为博物馆,无论如何也生存不下去。”最后李建军决定将小广寒分为两个主体,“第一个主体是电影博物馆,公益开放,打造成为真正意义的代表济南、甚至是中国的电影博物馆。第二个主体是电影主题餐厅,做为支撑博物馆发展的经济基础。”

于是,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融电影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于一体的“小广寒”:圆弧形门脸上“1904”的标记,记录着它的百年岁月,门口摆放的中国早期电影放映机,让人们在不经意间踏入百年前幕布挂起的放映夜晚。入门后,踏过历经时光仍坚固如初的老木梯,到达以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命名的主题房间——“定军山”,餐桌上摆放的不是餐具,而是电影胶片片夹。一幅由国家一级美术师蔡玉水先生历时半年多创作的《定军山图》,和电影幕布分挂在房间两侧,“这是蔡玉水先生唯一一幅量身定做的画。”李建军自豪地说。房间里有一个小储藏间,存放着300多部老旧的电影胶片,铁盒上的斑斑锈迹,像是时间的年轮记录。而更直观的是楼梯入口处的一架松花江5502型35毫米氙灯座式电影放映机,并排的是一个单臂的座椅。“这座椅的一边是空的,是为了方便放映员手动放映电影。”说起这房间里的电影胶片和放映机,李建军滔滔不绝,如数家珍,“小广寒还有8毫米、8.75毫米、9.5毫米、16毫米、35毫米、70毫米等多种型号的100多台电影放映机,既有中国早期的,也有来自德国、美国、法国等国外的。”

跟随者李建军的解说,记者走过连廊上历经百年淘洗的老栏杆,触摸16根百年前德国钢铸的支撑杆,透过两扇平圆券窗,看到盛放着不同型号电影放映机的展览架,曾经摇摇欲坠的承重墙,被特殊工艺制成的铁制电影海报包裹,如这座老建筑般焕然重生……小广寒的每个角落每个细节里,都散发着历史温度,无声地述说着故事,可谓是李建军的呕心沥血之作。“桌子上这盏台灯,是我们特意从德国淘回来的。摩登世界主题间里,三盏电影放映齿轮装放着99个灯泡,墙面上贴着99个电影名人。看脚下的‘地板’,这其实是济南的特色——木鱼石,不仔细看往往会认成刻着花纹的木质地板。”李建军笑着说,“我常常和大女儿说,这是你的妹妹。其实,论付出的心血,或许比养育孩子还要更多。”2011年6月1日,重修后的小广寒正式开业,“选择这个日期,是因为这一天是济南自开商埠胶济铁路通车的日子。”

2013年5月,小广寒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跟故宫、孔庙同级别的国家级文物”;2015年5月,被评为济南百座博物馆之一;2017年获得济南市旅发委、旅游联合会评选的“2017年度醉美乡愁记忆”和“泉城最美老建筑”、中国烹饪协会2015年至2017年连续三年“中国服务最具创意文化主题餐厅” 荣誉……如今,引导前来用餐的客人参观,讲述小广寒的“前世今生”,成为了小广寒特色之一。“店里的每位员工都能熟悉地介绍,我和他们最常说的就是:你们不仅仅是这里的工作人员,你们更是这里的文化传播者和守护者。”这座完全由民间商业力量推动的老建筑保护性开发,在不期而遇里开花结果,实现了历史和时尚、文物保护和商业化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