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首页 资讯 法治 调查 人物 访谈 名人 名牌 教育 科技 健康 医疗 文旅 环保 食品 安全 非遗 公益 财富 生活 情感 婚姻 房产 汽车
网民投诉 纠纷调解 法律维权 中调评论 中调观察 中调智库

搜索

您的关键词

美食纪录片吸引观众的“秘方”

日期:2021-08-20 来源:北京中调法治网 浏览量:0

   人民日报(崔畅)在近年文艺热门类型和热门题材里,一直不乏美食纪录片的身影。从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广泛传播以来,近10年时间里,美食纪录片一直热度不减。特别是这两年以《风味人间》《早餐中国》《风味原产地》为代表的“网生”纪录片异军突起,一些年轻观众“逢出必看”,不少人按照纪录片里的线索去寻觅美食、打卡分享。

  美食纪录片的“观众缘”从何而来,靠什么保持热度不减?分析其中缘由,可以帮助我们探寻网络视听文艺讲好故事、吸引观众的“秘方”。

  一是要有新鲜感,另辟蹊径地讲述故事。这些年美食纪录片不断开掘美食内涵和特征,让许多地方美食、特色美食、小众美食映入大众眼帘,也通过美食展示风土人情,揭示食物背后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相互交织的丰富性。如关注地方菜系的《傲椒的湘菜》、聚焦特定食材的《开动吧!海鲜》、呈现家常小菜的《下饭菜》等作品,都是靠题材上的特色差异,受到观众喜爱。美食纪录片在形式方面也屡有新意。如《听起来很好吃》专注于美食烹饪,在听觉上抛弃了大段旁白,集中于烹制美食所产生的声音——热油的滋滋声、刀与砧板的碰撞声、食材外皮剥落声……从“色香味”到“色香味声”,用声音带动观众,呈现美食之美的更多层次。

  二是要有亲切感,讲好“人”的故事。“民以食为天”,美食题材对观众来说具有天然的亲切感。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且南北不同、海陆有异,在视听艺术的表达上拥有开掘不尽的丰富资源。与此同时,所谓“饮食人生”,饮食从不同侧面生动呈现人间百态。讲述美食故事和讲述人的故事联系在一起,通过美味来展现人生滋味,是这类纪录片的魅力所在。《早餐中国》以早餐店的“单曲循环”切入店主的不同性情;《人生一串》以滋滋作响的烤串呈现酣畅淋漓的快乐;《向着宵夜的方向》既有忙了一天、卸下负担后的轻松惬意,也有深夜劳动者的奋斗艰辛;《沸腾吧火锅》则是一桌人的热闹欢聚……从这些美食里,我们能品出家的味道、童年的味道、团聚的味道、生活的味道,也能感同身受,领略人生的不同风景不同滋味。

  三是要有陪伴感,让故事更贴合日常生活场景。近年来,受快速的生活节奏、碎片化的媒介使用习惯影响,互联网文艺作品逐渐走向轻量化。10分钟左右的美食微纪录片数量渐多,更适用于年轻人碎片化的休闲时间,满足更多情境下的观看需求。许多年轻人将美食纪录片称为“下饭片”,不仅仅因为其表现的内容引人垂涎,还因为其短小精悍的体量,适合作为吃饭时的视听陪伴。饮食文化的美好、人物情感的共振、弹幕评论的互动,这些都丰富了人们的休闲文化生活。美食纪录片选材和场景都贴近日常,娓娓道来的叙事节奏、接地气的表现手法,让年轻人跟着品味生活、跟着看世界,用户黏性颇强。

  当然,美食纪录片的进步与网络纪录片的发展息息相关。拍摄画质的不断提高、电影级的视听体验、小切口的题材细分、创作过程的互动反馈,网络纪录片迸发出网络时代的生机活力。在产业生态方面,网络纪录片凭借日渐成型的生产模式和商业模式、凭借“中华美食”的金字招牌,正积极拓展海外传播途径。拍出美食滋味、拍出生活温度、拍出人心共鸣,期待美食纪录片能继续保持热度,不断有创新、有突破。(来源:人民网)

编辑: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