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调法治网(李维明报告)8月31日湖南彤小鸭品牌创造人,陈秀华老板娘进入冷库内,上演了一场现实版“生死时速”。陈秀华因未携带手机进入冷库发货,随手关门后竟被反锁。低温密闭环境中,他多次尝试开门未果,陈秀华智慧选用30斤一袋的冷藏货物撞击门体发出的异常声响,最终被一名外卖小哥刘旭外出休息的时候察觉,从而化险为夷。这起事件虽已有惊无险告终,但却暴露出企业安全管理中的致命疏漏。
施救后陈秀华描述,陈秀华进入冷库时,未携带通讯设备,关门瞬间门锁意外卡死。低温环境下,人的反应能力会迅速下降,而冷库门设计有内部应急装置,陈秀华找到应急开关,使出全身力气无法打开,则直接导致被困者无法自救。更令人后怕的是,若非货物撞击声引起外卖小哥注意,后果不堪设想。
安全管理制度要落到实处
1.依据《冷库设计规范》冷库应当内部装置紧急报警系统,做到“必须确保人员可紧急脱困”。
2.企业流程未规定员工进入冷库,必须携带通讯工具或实行双人作业的制度。单兵作业风险失控。
3.进入冷库人员随手关门意识淡薄。可能引发的连锁危险缺乏警惕,反映出安全培训的流于形式。
4.此事件暴露部分中小企业对特种设备“重使用轻维护”的普遍问题。冷库作为高危场所,应急装置应纳入月度强制检修,而“非坏了才修”。
5.陈秀华的冷静自救为低温环境受困者提供了教科书及示范保持体温、制造规律信号比盲目呼救更容易获救。
冷链物流企业需以此为鉴,立即开展整改:
1.技术升级加装冷库内部应急开关,红外感应报警装置。
2.制度完善,强制执行“通迅设备不离身”和“进出报备”流程。
3.演练要保持常态化,定期模拟突发状态,提升员工应急响应能力。
20分钟的生死救援,是侥幸也是警钟,在“效率至上”的物流行业中,安全永远是底线的底线。唯有将“防患于未然”刻入企业基因,才能避免下一次险情成为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