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首页 资讯 法治 调查 人物 访谈 名人 名牌 教育 科技 健康 医疗 文旅 环保 食品 安全 非遗 公益 财富 生活 情感 婚姻 房产 汽车
网民投诉 纠纷调解 法律维权 中调评论 中调观察 中调智库

搜索

您的关键词

重庆开展“规划师下乡” 助推乡村振兴

日期:2019-04-18 来源:北京中调法治网 浏览量:0

 

梁平区金带镇滑石寨景区,熊雄正在讲解项目选址规划图。(摄于二〇一八年九月)记者 郑宇 摄

       重庆日报(记者:郭晓静)4月是登山踏青的好时节,梁平区金带镇滑石村新建的健身登山步道迎来了大批游客。

       2018年末,这条健身登山步道(一期)竣工了。但因为缺少相应的路线指引,并不能很好地服务游客。

       滑石村驻村规划师熊雄、黎耕发现这一问题后,便开始思考和动手设计步道的标识标牌。

       通过脚步丈量确定线位、与村主任多次沟通地名、调用村规划地形图生成地图、简单实景合成展示效果等步骤,两位规划师完成了标识牌样式、登山步道简介、登山步道走向等内容设计。

       这项设计成果,是滑石村收到的2019年新春礼物。

       “规划师下乡”是重庆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举措。2018年6月21日,重庆择优选派“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并具有城乡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道路交通、艺术设计等相关专业背景的青年规划师开展下乡试点工作。包括熊雄在内的首批9名规划师经过培训,赴黔江区、永川区、铜梁区、南川区、梁平区、石柱县、奉节县、万州区和长寿区9区县的乡村振兴重点试验示范镇(乡)协助开展乡村振兴规划服务工作。

       今年4月,市委组织部、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农业农村委、市住房城乡建委联合召开了“规划师下乡工作推进会”,启动第三批规划师下乡。截至目前,重庆共选派了共38名青年规划师下乡服务,服务期限从最初的不低于3个月延长到不低于一年。

       下乡规划师的到来,究竟给村庄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长谈3小时 得到一张图

       “位偏地少规模小,青壮出门打工了。梁忠飞跨分两半,双水环抱滑石岸。军寨旅游带民富,百花欢笑互帮助。环线串联寨园田,产业兴旺少小还。”

       去年6月,重庆市规划院的青年规划师熊雄,作为全市首批下乡规划师奔赴滑石村。他曾写下这首打油诗,描绘滑石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这个村庄,村域面积7.37平方公里,其中坡度大于25度的面积占全村面积的54.45%。村委会所在地距离金带镇约5公里,距离梁平区政府约11公里。常住人口812人,净流出约250人。这就是所谓‘位偏地少规模小,青壮出门打工了’。”熊雄向记者这样介绍滑石村,可见他对村里情况了如指掌。

       还记得刚到滑石村,熊雄就马不停蹄地到处走访勘测,了解周边的地貌和资源禀赋。有一天走着走着,熊雄在山路上被一中年男子叫住:“小伙子,前面不能去了,那边在施工。”

       一边喊一边走近,两人攀谈起来——

       “你不是本地人吧?一个人来这里旅游?”男子问。

       “我是过来驻点的下乡规划师,我叫熊雄。”

       “规划师?嘿,我正要找你!”男子喜出望外,邀请熊雄到自己办公室坐下来聊。

       这一聊就是3小时。

       中年男子正是熊雄的打油诗中“军寨旅游带民富”的滑石寨景区董事长周学峰。

       滑石寨景区曾经是一座年产煤炭6万吨的煤矿,几年前,周学峰主动关停了煤矿,将昔日的积蓄用于修复矿区生态,便有了后来的滑石寨景区。

       遇到熊雄的时候,周学峰正面临新的难题——他接到国土部门的通知,卫星监察发现,他花100多万元在景区新建的卡丁车赛道,占用了基本农田,必须拆除恢复。

       100多万元打了水漂。为了将来不再交这么昂贵的“学费”,周学峰必须向熊雄弄清楚,景区建设要在哪些限制条件下进行。

       “我以前不懂规划,但现在不一样了,我做任何事情,都要看看这张总图。”周学峰说,那次长谈后,熊雄将滑石村村规划、金带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梁平区“多规合一”生态红线进行叠加,绘制成一张图,这便是周学峰口中的“总图”。

       此后,周学峰的景区建设严格按规划做设计,再不做以前的“傻事”。

规划就是把产业串起来

       熊雄来到滑石村之前,村里就请规划设计单位做了村规划。不过熊雄发现,村规划更多关注的是村里农田、水系和瓜果资源,并依照这些既有资源发展了民宿和农家乐等产业。

       “很多乡村都有观光度假产业,如果我们能够将山上滑石寨景区和山下的资源进行衔接和串联,同时注重与外部空间的连接,在更大空间范围内考虑村规划,效果会更好。”熊雄说。

       于是便有了打油诗的最后一句——环线串联寨园田,产业兴旺少小还。熊雄说,目前滑石村正计划打通断头路,形成支撑旅游的3条旅游环线,并且有机嵌入二环路及双桂田园综合体旅游环线,串通整合村内滑石古寨、采摘果园以及可供研学的滨水农田等旅游资源。

       事实上,农文旅融合的大力发展已经吸引了部分年轻人回村创业和工作。滑石村的樱花农庄农家乐老板熊琳就是当地人,她和丈夫在外务工多年后,决定返乡创业开办农家乐。如今熊琳夫妇每月收入有5000元以上。

       熊雄说,他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当地青年和外地人来滑石村创业。

乡村规划需要“全科医生”

       服务期满的下乡规划师有一种共识,那就是在驻点需要解决的问题远不止规划本身,仅有专业知识还不够,需要当一个“全科医生”。

       在滑石村,熊雄发现了当地村民的一个喜好——夏天的时候,大家喜欢坐在小溪边聊天。但是新建的硬化堤岸亲水性差,让大家没办法保持这个习惯。于是他建议将一些地方的堤岸改成缓坡或者台阶,种上亲水植物。“这样,乡亲们就可以在夏天根据水位的高低不同,选择自己喜欢的台阶高度就坐。对游客而言,当地人的生活原貌也是一道景观。”熊雄说。

       规划师马华伟的驻点是奉节县的三沱村,他大量走访后将自己的工作重点定位于帮助当地人振兴乡村文化、保护具有年代感的老建筑。

       在南川区大观镇,规划师左雪梅则重点关注几个村流转后的土地经营得如何。如果出现了当初的产业规划与土地气候等自然禀赋不相符,如何调整转型?如何为新的产业进入牵线搭桥?

       左雪梅说:“大观镇有很好的资源禀赋,比如乡村农田的规整景观化,让人一看就是一幅现代田园的风景画。所以我现在更多的精力放在减少特色景观园运行成本上,打造品牌,延长观赏时间,让景观园达到持续吸引人气的效果。”

       据了解,为推进规划师下乡工作,目前重庆已经建立“市区联动、社会参与”的推进机制,开发了“重庆乡村规划App”作为统一的工作平台和管理载体,起草了《规划师下乡工作管理办法》,让下乡规划师工作更加规范,力争尽早实现规划师下乡服务镇乡全覆盖。(来源:中国妇女报)

(编辑:颛永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