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首页 资讯 法治 调查 人物 访谈 名人 名牌 教育 科技 健康 医疗 文旅 环保 食品 安全 非遗 公益 财富 生活 情感 婚姻 房产 汽车
网民投诉 纠纷调解 法律维权 中调评论 中调观察 中调智库

搜索

您的关键词

广东深圳公安四十年风鹏正举

日期:2018-10-15 来源:人民公安报 浏览量:0

    人民公安报(记者:王清波 张奎)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始终站在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广东深圳,见证了中国翻天覆地巨变历程。矗立潮头,深圳公安紧扣时代脉搏,用智慧与汗水护航特区改革开放、保卫人民安居乐业,整个队伍朝着智慧型、现代化阔步前行。

    打造智慧公安“深圳版”,推动公安工作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改革背景:深圳经过近40年高速发展,目前实有人口2000余万人,年均出入境旅客2.4亿人次,人口总量与京沪穗相当。其中,本市户籍人口445万,非本市户籍人口1654万。流动人口年置换率约30%,相当于每年迁移一座500万人口规模的大型城市。

    主要举措:深圳市公安局成立科信委和基层基础委,统筹全局,把100余个大小系统整合为6个核心平台,1697.11亿条分散的数据汇入数据湖,规范采集标准,让“工作即采集、采集就应用”“一次采集、全警共享、全程应用”变为了现实;成立18个联合攻坚团队,建立联合创新实验室,开展集中攻坚。“深云平台”搭载公安网、互联网两套操作系统,能够实现“双系统在线、秒级切换”;开发13大类159个APP可供民警按需下载,敲开基层一线警务运作跨入“移动式、云时代”的大门。

    在“深云平台”互联网端打造“深微”民生警务平台,通过“一网、一窗、一机、一号”,完全整合人口管理、出入境、交警、治安等68个民生服务系统及APP,以微信公众号为统一入口,群众进行简单注册认证后即可随时办理123项民生服务,实现“最多跑一次”。

    依托“深云平台”推行“云上警政”抓党的建设,变“大水漫灌”为“实时推送、精细滴灌”,269万人次签阅学习。“线上”打造从110接处警到出所出狱管控的全流程“执法闭环”,“线下”建立执法办案、涉案财物管理和案件管理“三个中心”,线上线下“双规并进”,推行“足印档案”管理,评选“每日警星”“马天民式民警”和“好警嫂”,举办“入警仪式”和“荣休仪式”,民警组织上有了归属感、工作上有了荣誉感、生活上有了幸福感;推行“云终端+调研”,民警与局领导直接对话,一年多来累计发帖、评论49万条。

    取得成效:“深微”民生警务平台荣获2017年度中国“互联网+政务”优秀案例,“深云平台”被广东省公安厅在全省推广。

    推行居住证管理制度,全面提升大城市非户籍人口管理服务水平

    改革背景:2004年,全市暂住人口办证率仅为26%,对非户籍人口“管理”上的作用日益降低,在“服务”上的先天不足日益明显,其使用功能和实用价值不断弱化。

    主要举措:2006年以来,深圳市公安局突破传统人口管理的定式思维,弱化“户籍”概念,强化“居住”概念,实施全口径实有人口服务管理,并于2008年在全市推广居住证制度。2013年4月,又启动《深圳经济特区居住证条例》立法,2015年6月正式施行,是国内首部居住证地方性法规。

    取得成效:截至2017年年底,全市居住登记主动申报1532.92万人次,累计办理新居住证384.69万张,逐步探索建立了符合中央要求、满足城市未来发展的一揽子人口服务管理政策。

    组建“中国第一保——蛇口保安服务公司”,创新引领现代保安服务行业发展

    改革背景:20世纪80年代,为解决个体、“三资”、“三来一补”等企业的内部安全防范问题,深圳公安借鉴境外、香港等地经验,于1984年12月18日组建了全国第一家保安服务公司——深圳市南山区蛇口保安服务公司。1985年1月,全国政法工作会议提出在大中城市建立公安部门直接领导下的保安服务公司。

    主要举措:经过34年的发展,深圳保安服务行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类保安服务公司127家,自行招用保安员单位8778家,保安员队伍约23万人,在解决社会就业、满足治安防控需求、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近3年来,全市保安队伍协助公安机关抓获犯罪嫌疑人6.7万余名。

    取得成效:深圳的保安服务行业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首次创立保安服务公司;第一次开展保安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和从业等级管理;创建了第一支保安督察队;第一次成功举办境内外同行参加的“保安论坛”活动,第一个保安服务公司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推动辅警管理立法,为辅警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奠定基础

    改革背景:警力严重不足,是长年制约深圳公安发展的突出“短板”。原有的临聘人员队伍,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警力“缺口”,但普遍存在“法律地位不明、职责权限不清、职业保障偏低、管理使用不规范”等突出问题。

    主要举措:2015年以来,深圳公安按照上级关于规范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管理改革的系列工作部署,坚持问题导向,树立法治思维,以实现辅警“执法有依据、履职有能力、职业有保障、队伍严管理”为目标,大胆开展警务辅助人员管理改革探索。2017年8月17日,深圳市出台了《深圳经济特区警务辅助人员条例》,并于2017年12月1日起施行。随后,深圳市公安局研究制定了涵盖辅警招聘培训、层级管理、激励监督、考核追责、日常管理、职业保障等“1+10”配套管理制度,构建起完整的辅警管理体系。

    取得成效:公安部向全国公安机关介绍深圳辅警立法与改革的经验。2018年2月,为辅警立法作为深圳市法治中国示范城市建设的新举措,成功入选2017年深圳“十大法治事件”。

    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探索智慧交通新路子,交通治理现代化走在全国前列

    改革背景: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快速发展成为超大城市的过程中,各种城市病也日益显现,特别是道路交通面临巨大压力:一是机动车增长迅猛。2005年以来,年均增加20.85万辆,目前高达323万辆。二是路网结构先天不足。地势东西狭长,微循环不畅,易于出现交通拥堵。三是管理对象非常复杂。过境交通与市内交通混杂,15个口岸日均过境4.3万辆车,每天有近30万辆外地小汽车行驶。

    主要举措:深圳市公安局积极探索道路交通治理现代化的路子。一是率先组建千人铁骑队巡查全覆盖,开创了交警使用大功率摩托车、常态配枪巡逻执法的先河;二是启动交通事故主体责任深度调查机制,开展“猎虎”“禁摩限电”等交通安全综合整治行动;三是以大数据思维推动智慧交通建设,成立首个共享交通联合指挥调度中心、车驾管实战支撑中心、24小时交警自助服务厅;四是首创“移位左转”“遥控护栏潮汐车道”“HOV车道”等交通组织新模式。

    取得成效:全市交通事故死亡数连续13年下降,万车死亡率降至1.1,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以互联网手段处理异常拥堵占比达到95%以上,实现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破局。“城市交通大脑”项目斩获“2017年世界智慧城市博览会”全球大奖。

    建立“反诈中心”“反诈联盟”,在有效预防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方面抢先破题

    改革背景:近年来,利用电话、网络等发送虚假信息,骗取群众财产的信息诈骗犯罪突出,给社会诚信建设和经济增速发展带来直接冲击。

    主要举措:深圳市公安局率先开通“反信息诈骗咨询专线”,成立“深圳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率先成立“线上反诈联盟”,建立公安、通信、银行三方联防联控机制,首创了银行卡开设管控机制,组建“蓝马甲”反诈骗专业宣传队,研发“鹰眼盒子”“麒麟系统”等反诈骗工具,始终将“创新突破”贯穿于打、防、管、控、建全过程,取得了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进入“深水区”阶段新突破。

    取得成效:2017年以来,深圳市通过“81234567”反诈骗热线,精准劝阻潜在被骗群众4.2万人。全市电信诈骗警情同比下降24.4%,破案数同比上升38.1%,拦截电信网络诈骗资金4.5亿元,返还8947万元。

(来源:人民公安报)
(编辑:颛永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