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公安局刑侦大队长郑鹤飞
北京中调法治网(王延宾 报道)在豫西伏牛山深处的三门峡市卢氏县,有这样一位刑侦民警:20年扎根办案一线,将600余名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带领团队侦破 500 余起案件;他是群众口中的 "反诈卫士",是同事眼中的 "拼命三郎",更是写在笔记本扉页上 "除暴安良" 誓言的忠实践行者。他,就是卢氏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大队长郑鹤飞。
破案挽损:用智慧守护百姓 "钱袋子"
2024年7月的卢氏县,蝉鸣聒噪。一起涉案金额20余万元的电信诈骗案让郑鹤飞的办公桌堆满了银行流水单与通讯记录。"群众的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必须追回来!" 他带领专案组开启"白加黑"工作模式,在海量数据中抽丝剥茧,循着资金流从河南追到河北廊坊、山东临沂的物流公司。当得知犯罪窝点可能藏匿在物流园区时,他顶着38℃高温连续蹲守多日,最终在省厅集群战役支持下,一举端掉2个犯罪窝点,抓获嫌疑人20名,为受害人挽回10万元损失。
这样的"极限追赃"在郑鹤飞的从警生涯中已是常态。2025年春节前夕,一条紧急预警让他惊出一身冷汗——居民冯某正准备向诈骗账户转账80万元。当他带着民警赶到冯某家时,大门紧锁、电话忙音,线索一度中断。"必须抢在转账前找到人!"他迅速联动社区排查车辆轨迹,终于在银行门口堵住了正在填写汇款单的冯某。面对老人"这是高收益投资"的固执辩解,郑鹤飞翻开手机里的诈骗案例,从"杀猪盘"的话术逻辑讲到资金链追踪原理,整整47分钟的 "反诈课堂"让冯某终于醒悟,保住了养老钱。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卢氏县电诈发案数、损失数同比分别下降32%和41%,这串数字背后,是郑鹤飞带领团队建立的"预警 - 拦截 - 追赃"全链条工作机制。
铁血追凶:用坚韧啃下 "硬骨头"
"26年了,这个逃犯终于落网!"2024 年7月的某个深夜,卢氏县刑侦大队办公室爆发出压抑的欢呼。郑鹤飞揉着布满血丝的眼睛,看着电脑屏幕上嫌疑人的照片,嘴角终于露出一丝疲惫的笑容。这起外省命案积案的线索极其零散,他在分析海量信息时,敏锐捕捉到一条关于"高山果园承包人"的模糊记录。为核实这条线索,他带着队员在海拔1500米的山区步行攀爬11个小时,脚掌磨出血泡仍坚持搜索,最终在山顶果园的窝棚里将藏匿多年的逃犯抓获。
作为刑侦大队长,郑鹤飞总有股"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冲劲。2019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期间,他主动请缨攻坚一起盘踞当地多年的宗族恶势力案件。面对嫌疑人的威胁恐吓和证人的顾虑重重,他带着队员吃住在专案组,连续60天梳理出200余页证据材料,最终将15名团伙成员全部绳之以法,当地群众敲着锣送来"扫黑先锋"的锦旗。同事们记得,那段时间他办公室的灯总是亮到凌晨,饿了就泡包方便面,累了就趴在桌上眯一会儿。同事们都说:"郑队的字典里没有 退缩 两个字"。
薪火相传:用担当锻造刑侦铁军
在卢氏县公安局刑侦大队荣誉室,"全省公安刑侦工作成绩突出集体"" 全省公安机关成绩突出党员集体 "等牌匾熠熠生辉。这些荣誉的背后,是郑鹤飞" 传帮带 "的用心经营。他创建" 刑侦夜校 ",每周组织队员学习最新刑侦技术;建立"师徒结对"机制,让年轻民警跟着老侦查员实战练兵;还带头研发了"案件线索智能分析系统 ",将传统侦查经验与大数据技术结合。
90 后民警小张至今记得第一次参与命案现场勘查时的情景。当时他紧张得手直抖,郑鹤飞拍着他的肩膀说:"别慌,跟着我看。"从血迹走向分析到物证提取规范,郑鹤飞手把手教了3个多小时。如今小张已能独立主办案件,他说:"郑队教会我们的不仅是办案技巧,更是刑警的担当。" 在他的带领下,刑侦大队先后有12名民警荣获省市级表彰,3 人成长为业务骨干,这支队伍成为全省刑侦系统的标杆。
"和平年代,不能上战场保家卫国,那就身披藏蓝,除暴安良。" 翻开郑鹤飞的笔记本,扉页上的这句话已被摩挲得有些褪色,却像火种一样照亮他的从警之路。20年光阴,他把根扎在基层,用脚步丈量辖区每寸土地,用智慧破解每起疑难案件,用忠诚守护一方平安。当晨曦透过卢氏县公安局的窗户,照在他匆匆走向案情分析会的背影上,藏蓝色警服上的警徽,正闪耀着为民初心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