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首页 资讯 法治 调查 人物 访谈 名人 名牌 教育 科技 健康 医疗 文旅 环保 食品 安全 非遗 公益 财富 生活 情感 婚姻 房产 汽车
网民投诉 纠纷调解 法律维权 中调评论 中调观察 中调智库

搜索

您的关键词

君子以自强不息

日期:2025-07-22 来源: 浏览量:0

    ——访广东省汕头市残疾人种养基地董事长陈李德

 北京中调法治网(王佳蕾 报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古人的这句话已伴随陈李德走过了人生的许多风风雨雨。每当他在人生的路途中徘徊踯躅之时,每当他陷入困苦境地之时,每当他遭到别人的嘲笑讥讽之时,耳旁就会响起这个坚定而自信的声音,激励着他奋起直追。人追求的目标是什么?是胜利!不计一切苦难的胜利,不顾一切畏惧的胜利。不论路有多漫长多艰难,没有胜利就没有生存!这就是陈李德的人生,这就是陈李德的精神!

2

曾经有位哲人说过,生活就像一个魔镜具有两面性,既是愉快的、美好的、甘甜的,又是恐怖的、可怕的、苦涩的。每个人的生命并非十全十美,总有波涛起伏,风霜雨雪。然而对于陈李德来说,命运的严酷,生活的苦涩却来得太早。他甚至还未来得及享受到童年的欢乐,不幸就降临到他的身上。1975年,陈李德才3岁,有天夜里他生病发烧了,哭闹个不停。慌了神的父母因为不懂病情,而且也无钱送他看病,只把他抱到村诊所打退烧针,就这一针,无情地刺入陈李德的坐骨神经,从此开始了他坎坷的人生。一段时间以后,和陈李德同龄的小孩已学会走路,陈李德的父母才惊异地发现他们的儿子站立不稳,他的右腿肌肉萎缩,软弱无力。虽经过几番医治,但已不能改变陈李德残疾的事实。从他懂事的那天起,陈李德便明白了在生理上他与健康人的区别,他多想与同伴结伴戏耍。可是,这些对他仿佛都成了一种奢侈的要求。

有人说:接受已发生的事,是克服任何不幸结果的第一步。一次次的痛苦与挣扎磨练出陈李德生存的意志,他学会了承受,更学会了接受现实。11岁的陈李德在姐姐的背负下终于背着书包去上学了,他在学校里刻苦攻读,每次考试成绩都名列前茅。老师喜欢这个憨厚朴实的学生,伙伴们也都关心帮助他。他感受到这世间的温暖与爱,这些更坚定了他前进的信念。可是,由于他的双腿的支撑力越来越差,姐姐背不动他,他没办法和其他同学一样正常上学了,只上了5年学的他无奈只能选择放弃,另找学习的途径。

陈李德能正视着自己的残疾,对自己说:你虽然是残疾人,但身残志不该残,你还有健康的双手和思想,你就不能向挫折低头,轻易服输。陈李德对生命充满了信心,他说:“若不能做大路,那就做条小径;若不能做太阳,就做颗星星;不是以大小决定输赢,不是以生理条件来决定成败,要做,就要做最好的你。在经历了无数痛苦与徘徊之后,陈李德找到了他将为之奋斗的人生突破口。

世界上最重要的事不在于我们在何处,而在于我们朝什么方向走。时光飞逝,陈李德16岁了,长成了个小伙子。看着儿时的伙伴陆续找到了工作,陈李德的心在激烈地斗争着。他不愿一辈子靠父母兄弟供养着,也不愿因为残疾而自甘堕落,成为社会的负担。陈李德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苦苦地徘徊,今后的路何去何从?陈李德记住父亲的殷殷话语,一技在身不会饿着。他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向一位老师傅学艺,学习家电维修,开一爿家电维修店。

1

 修理电器对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他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是,既然目标选定,就不轻言放弃。他借来了初中物理课本自学,托人到书店买了很多家电维修书籍,如饥似渴地学习,不懂就问。可是,渐渐地,陈李德发现找师傅教,那是遇到什么教什么,学得不太全面,不够系统。因为师傅也是自学的,以前会修,但不是专业维修,修得少,后来也很少修了,现在基本没修了。况且家电种类多变化快,要不断学习,不然很多知识就老化了,总是要理论结合实际,不断总结,不断学习才能提高。于是,陈李德觉得最好还是找知名职业培训学校学好些,学好后再实践一下,慢慢就好了。只要有志学好,那儿学都能学的。于是,他报名参加了揭阳德桥家电培训班的3个月培训。专业学校的学习比较全面,但时间短深度不够,陈李德就自己边学边总结经验。学习期满,陈李德的家电维修店开张了,他是先免费给亲朋好友和邻居维修家电,渐渐地,随着他的维修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价格的便宜,陈李德家电维修店的知名度也提高了,上门光顾的顾客络绎不绝。

陈李德是一个不甘寂寞的人,他发现单凭家电维修的收入,只能勉强维持生活,要真正走上致富之路,那是不可能的。他想,一台电视机数千元,一台VCD也要近千元,如果自己用零配件组装成功,价格比厂家生产的优惠,在经济欠发达的城郊结合部销售,一定有不错的销量。这样,利润会大幅度增加。说干就干,开办“喜德培训中心”培训中心,每期招收学员45人,举办了8期培训班,其中有20多名是残疾人,如患小儿麻痹症的二级肢残人李楚忠,一级肢残的许先文等,让学员学有一技之长的同时,更多的员工,成为陈李德的业务骨干,他在组装家用电器的行业上,干得红红火火,他生产的音响、扩音机、录音机、电视机等产品不但在本地热销,还远销贵州、湖北、湖南等地,陈李德也实实在在赚到了第一桶金。可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品牌家电的投产,家用电器的价廉物美,特别是售后服务的推广,维修行业正在走向正规划,不是特约维修店的难以经营。(因为零部件问题和资料问题,虽然网络中也能搞到一定的资料和零部件,但始终没有正规的特约维修店那么有竞争力)。而政府对无牌家电的打击,使陈李德觉得维修和组装家电已没有出路,如果不改行,这样走下去,只有走进死胡同。

人只有勤奋才能生存,这是陈李德在不断自学的过程中体悟到的人生哲理。改行对一个健全人来说都很困难,何况是残疾人?所以,陈李德是慎之又慎。那是一个不眠之夜,就在陈李德还在冥思苦想的十字路口徘徊时,哥哥来到他的身边,安慰他:“看你这几天郁闷的表情,我不得不说你了。没活干,就和我们一起干吧,你一个残疾人,干服装加工也适合,慢慢学,不懂的地方有哥帮你。”陈李德的哥哥是一名裁缝师傅,姐妹也都会缝衣服,他们给服装厂加工成衣。哥哥的一个小建议,使他醍醐灌顶,兴奋不已。

  “敢问路在何方?就在脚下!”陈李德在哥哥的带帮下,边学边干,刻苦学习裁剪技术。每干一件事,陈李德总是付出比健全人更多的精力,更多的心血。日复一日,乐此不疲。从学习缝衣服的第一天开始,陈李德就在心里反覆对自己鼓劲儿:“这是我生命中另一个破晓了的蓝天,你能让它一无所获地溜走吗?不能!”3个月后,他就基本掌握了服装的裁剪和缝纫技术。他告诉哥哥,自己要开了一个小型服装加工坊,给人家服装厂加工。姐姐考虑到陈李德的身体情况,劝道:“李德啊,算了吧,依你的条件,有一份工作实实在在干下去,可以赚点钱今后养老就好啦。”陈李德笑着谢绝了姐姐善意的劝告。他不认为自己是一时冲动,一时逞能,更不信自己就比别人差,按捺不住年轻人所具有的那颗敢于接受挑战,浪击飞舟激流勇进的心。一年之后,初窥服装生意门道的陈李德选择了自己创业。在哥哥和姐妹们的支持下,在镇上办了一家小型服装厂,自产自销各种服装通套、西装和内衣。

 谁都知道服装加工这活儿又细又粗,细的是每一件服装产品的每一个部件都要尺寸准确,粗的是做好的服装要运送到市场上销售很繁重。很多健全人有时都难以忍受,更何况身有残疾的陈李德。他深知自己的选择多具有挑战性,也深知自己肩头的担子有多重。每天天蒙蒙亮就起床干活。早晨,他总是最先来到车间检修车床,画图、校对尺码、数量,检测机器,每次剪裁布料,他都认真细致,亲力亲为,他深知如果操作失误,将会损耗大批的原材料,既耽误了时间又给工厂带来损失。陈李德每天上班都很细心。工作时他几乎寸步不离机床,全神贯注地看机床有规律地运转,看着身旁的产品堆得像一座小山,陈李德的内心是快乐的。心理上的快感并不能代替肉体病痛的折磨,陈李德经常在工厂里忙活着,有时一站就是半天,尽管萎缩残疾的右腿受不了超常量的负荷而变得软弱无力。下班后,陈李德甚至不愿意再多挪动一步,而这些困苦,他却用顽强的意志与毅力克服了。对他来说,工作就是他的生命,工作就是他的动力。日复一日,陈李德右腿的萎缩程度更加严重,肌肉也较以前萎缩了,左腿也因为长期负重而伤痛,不得不使用轮椅了。这一变化,无疑使陈李德更增添了他时不我待的决心。

很多员工都为陈李德的敬业精神所感动,谈起陈李德对工作的热爱与投入,很多人都自愧不如。曾有人担心他因为工作而影响健康,劝他多休息,不必太累,陈李德总是付之一笑。在他心中,始终有个声音在激励着他:“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他把这句话让一位书法家写出条幅挂在家里的墙上,更深深地刻在心间。他依然每天早出晚归,风雨无阻。遇到工厂接到紧急订单,他总是一马当先接过,二话不说埋头就做,从来不因身体残疾而推三阻四耽误工期。工期紧了,他就和员工一起加班加点,夜以继日地苦干,只要工作着,陈李德就会忽略病痛、苦累。2009年,陈李德发现潮汕机绣加工如火如荼,便及时转行将服装厂交给哥哥经营,自己又创办了李德机绣厂。目前,机绣厂有员工13名,经营状况良好。

 

4


一位哲人曾说:“若能依循梦想的方向满怀信心地前进,并竭力去过自己憧憬的生活,便有获得出乎日常意料之外的成功。你若在空中造了楼阁,你的努力不应迷失,楼阁原该在那里,现在只须在它的下面打好基础。”陈李德正在努力地建造他的楼阁。只有初中学历的陈李德,在改革竞争的今天,他明白只有靠知识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创造力量。利用平日的休息时间,陈李德把目光投向了各种学习资料。他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要干就要干出个名堂。不懂的知识,他孜孜以求,遇到技术上的困难,他总是不耻下问。他深知时间的宝贵,也深知只有打下宽广稳定的基石,一步步向上修建,终有一天他的空中楼阁才不再是梦。“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或许他的顽强精神感动了上苍,命运之门又一次向他敞开。他的服装厂开了8年之后,一个好的转机出现在他面前——跑长途客运。陈李德从外地来汕头打工的人络绎不绝,特别是每年的春运一票难求中,及时捕捉到从事汽车运输的商机。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陈李德深知“人定胜天”的力量,他要用勤奋,拼搏,信心,恒心,汗水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他把几年来从事服装行业的积蓄购置了一部大巴,聘请2位司机,自己卖票,跑汕头-广州线,开始了他生命的跋涉。如今,陈李德的运输公司运作良好,平时有3部汽车在运作,春运期间,他便租车增加运量和线路,除了跑广州外,还跑清远、湖南的醴陵、广西的南宁。说到这,他说虽然春节期间,经常没办法回家过年,但是,他觉得累并快乐着。

 采访中,陈李德突然提出带我去潮南的田心海边看看,我不知他葫芦里卖什么药。我们来到海边的一个游泳场,只见在阳光照射下的大海,簇簇浪花,金光闪闪。坐在轮椅上的陈李德,望着大海,听着拍岸的涛声,感到一股激情的热流在心中汹涌澎湃,浑身充满了无穷无尽的力量。他兴奋地告诉我说:“我今年夏天,准备承包这片游泳场。到时候,请你来游泳。”陈李德说这决定时胸有成竹,他淡淡地说:“我愿将我的青春,乃至我的生命燃烧,即使火花微弱,但那也是奉献!”一旦决定了,就要奉献出所有的时间。精力和热忱去实现它。陈李德正是这样做的。

陈李德现在为汕头市潮南区肢残协会主席,汕头市肢残协会主席。在自己取得成功的同时,每逢各种传统节日和各个残疾人节日,陈李德想残疾人之所想,多次参加各级残联组织的助残活动,并捐款慰问特困残疾人,奉献自己的爱心,在潮南区赢得各级领导的好评,深受广大残疾人朋友的爱戴。

6

陈李德他没有豪言壮语,一步一个脚印,勇于同命运抗争,不断战胜生活中遇到的坎坷和磨难;他深信欲拼正会赢,矢志不渝地攀登人生的峰巅,书写人生的华章,领略人生的风景。他以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激励着周边的残疾人;以真诚之心、诚挚之爱,去感动着周围的人。

陈李德觉得自己是幸福的。幸福一方面来自于自己的努力创造,另一方面来自于社会的关怀。一有机会,他就努力回报社会,哪家哪户遇到困难,他总是当仁不让,慷慨解囊。虽然他的生活并不富裕,也要省出一点来帮助那些更不幸的人们。潮南区有一位残疾人的女儿得了重病了,住院要花很大一笔钱,到汕头市残联发微博求助,陈李德得知后,便拿出2000元钱送去潮南区残联代他慰问;2013年,陈李德得知区残联要为两英镇残疾人办实事,发放轮椅等辅助器具,他主动与区残联理事长联系,愿意为该镇的贫困残疾人发放生活救助金,每人200元,当天来了150多人,他为他们送上慰问金一共3万元,把温暖与爱心送到这些残疾人的手中。两英镇西新村人陈楚泽卧病在床,陈晓涛一户多残,父亲精神病人,弟弟聋哑人。陈李德都长年累月给他们资助,送钱送米。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有人说:“付出爱心,爱便会流向你的生命,这是你迫切需要时的一股力量;付出真诚,而你的赠予亦将同样获得回报。”陈李德深深同情那些不幸的人们,他真诚地付出,只想告诉他们:世界没有忘记残疾人。如果谈回报,就拿出生存的勇气与信心吧,自强不息,超越生命!

3

陈李德还积极参加和支持各种公益事业。2009年,陈李德被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聘请为名誉理事,2013年,陈李德光荣地被推选为汕头市肢残协会副主席、潮南区肢残协会副主席。2014年公益性杂志《中国人物》创刊,他被聘任为名誉顾问。2025年又经过自身的努力,加入了《北京中调法治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媒体人。陈李德实现了人生的理想与价值,小小的证书拿在手里,谁都知道它的份量。

陈李德是一个平凡的人,面对生命他很坦然。也许挫折还会来到,但他相信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43年的风雨坎坷,陈李德从容地走过来了,以后的路他还将坚定地走下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相信,陈李德一定会创造出更美好灿烂的人生!(文 / 鲁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