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首页 资讯 法治 调查 人物 访谈 名人 名牌 教育 科技 健康 医疗 文旅 环保 食品 安全 非遗 公益 财富 生活 情感 婚姻 房产 汽车
网民投诉 纠纷调解 法律维权 中调评论 中调观察 中调智库

搜索

您的关键词

袁芳:法律业务与公益服务同频发力的“双料律师”

日期:2025-10-13 来源:法治网 浏览量:0

翻阅履历,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上,袁芳的职业轨迹有着相对鲜明的分隔。人生前半段,袁芳供职于大型外资房地产企业,后半段则华丽转身,成为北京康达(海口)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公益委员会主任。以时间为线串起过往,在以“律师”身份为核心的职业生涯中,“执业”与“公益”成为袁芳绕不开的关键词。如何炼就一个法律业务与公益服务同频发力的“双料律师”?答案就在本文。

(图为袁芳 受访者供图)

执业,彰显法律力度

走进北京康达(海口)律师事务所,走廊尽头右拐第二间,是袁芳的办公室。在映入眼帘、满满当当的书架上,陈列着许多证书,标记着袁芳不同的职业身份。比如,“12355 海南省青少年服务台”法律顾问团顾问律师、海南省琼山监狱执法监督员、海口市玉沙实验学校法治副校长等。

其中,最核心的身份是律师。

2000年,袁芳从房地产公司跨界,成为北京康达(海口)律师事务所的一名执业律师。25年来,袁芳专注于房地产与建筑工程、物业管理法律服务等方向,打造出一张远近闻名的职业名片。她善于运用精准的法律策略解决复杂的房地产和建筑工程等纠纷,多次帮助客户在关键诉讼中取得胜利,并且代理多宗股权收购、土地一级开发、建筑工程合同纠纷等法律事务,担任多家企业法律顾问。

谈起得心应手的执业律师经历,袁芳认为,这与自己早年曾在大型外资房地产企业工作多年的经历密不可分。在袁芳看来,这段经历为自己提供了宝贵的行业见解,使其对房地产及相关领域的运作实务、法律法规十分熟悉,为日后在律师行业中处理复杂案件打下了坚实基础。海南某学校土地使用权转让纠纷案、某学院商品房销售合同纠纷案、某公司合作开发纠纷案等大量复杂争议案件的相继解决,成为这段经历最生动的注脚。

“认真”是律所里不少同事对袁芳的第一印象。在执业过程中,每次遇到不熟悉或不了解的问题,袁芳都要跑到现场走访、调查、咨询。一整趟流程跑下来,虽然体力耗尽,但问题总能得到清晰呈现。袁芳告诉记者,在房地产领域,许多办事流程带有强烈的地域属性,不同地方规定不同是常有的事情,电话询问或网络查询未必能得到第一手的消息,到现场才是获取客观事实的最快途径。

陆云泽是袁芳律师团队中的一员,也是早期见证袁芳处理一桩又一桩大型房地产与建筑工程纠纷的同事。对于“师傅”雷厉风行的执业过往,她回忆道,“从土地获得、开发报建、工程管理到销售交付,袁律对房地产项目开发周期的全过程都了如指掌,不仅实现了对该行业各环节风险点的提前预判,还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各个案子的问题所在、精准地指导涉案企业提早做好风险防控。”

团队中的另一位成员陈永新则对袁芳快速有效的沟通能力记忆犹新。他告诉记者,“得益于袁律此前在房地产企业的工作中经常和政府、客户等多方沟通交流,在成为律师后,袁律处理问题总能一步沟通到位。”他补充道,“袁律经常说,年轻人想做律师不一定要一毕业就进入律所,其他行业的实践经历往往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公益,体味职业温度

“大部分校园欺凌事件起因往往是一些无关痛痒的小事,但由此造成的恶劣后果却不容忽视。如何区分校园欺凌行为和正常的嬉戏打闹?学生遭遇校园欺凌之后应该怎么做?怎样从前端预防发生?”2024年4月21日下午,袁芳结束了在海口市滨海小学的“防欺凌安全知识教育”法治讲座,驱车返回律所。

这是袁芳的第50场公益讲座。声情并茂的临场讲解,穿插着互动问答、情景演绎和心理分析,让这场讲座在雷鸣般的掌声中结束。事后,袁芳收到了来自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们数以百条计的留言反馈。“袁老师,我之前被别人欺负从来都不敢讲出来,谢谢你给了我勇气”,时至今日,袁芳仍然记得当天的一条留言,她说,“我讲的内容只要影响了在场的一个学生,努力就值得。”

法律知识相对枯燥,如何让未成年人听得懂、学得会、记得住?袁芳认为,应该先从了解未成年人的心理入手。为此,袁芳相继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家庭教育指导师资格证等。“只有了解底层逻辑,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袁芳说。

功不唐捐。在袁芳的微信聊天对话框里,许多人听完讲座后发来的信息也印证了这些努力,“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个讲座我受益匪浅”“袁律师对学生很有研究,分享的内容很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有共鸣,也有启发”……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追逐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就是教育的意义。2023年1月,北京康达(海口)律师事务所公益委员会成立,袁芳担任负责人。2年多的时间里,袁芳带领团队走遍了海南海口、昌江、陵水等大大小小近50所学校,推动康达律所先后与共青团海南省委、海南省妇女联合会、海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60多家单位合作,开展了包括“防欺凌、防性侵”自护教育、未成年人“护苗”专项行动及校园法治教育服务等各类活动百余次。通过线上公开课、线下主题讲座、法治心理团辅课、多部门联动家访、校园纠纷调解及未成年人课题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等多元手段,建立起家校社三方深度协同的枢纽,惠及学生、家长、教师、民警等各群体累计数十万人。

围绕未成年人法治教育,长期以来,袁芳在实践中探索出了前端、中端、后端协同发力的推广模式。在前端,袁芳一方面积极地送法进校,有效提升未成年人的法治意识,教会他们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广泛地开展家长课堂、教师讲座,有效提升家校共育质效,从源头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在中端,袁芳与派出所、看守所、社区等推进联合家访,重点关注存在不良行为的学生群体,搭建学校、家长及社区等多方力量协同合理、监管防治的合作桥梁。在后端,袁芳带领团队深入监狱,以帮教形式开展未成年人犯罪教育和改造调研工作,切实减少罪错未成年人再犯率。同时,将调研数据运用于法治教育全流程、全链条、全方位,构筑起全社会共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保护屏障。

2024年,袁芳获评海南省律师协会教育与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先进个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漫漫长路正在她的脚下延伸向更远方。

传承,延展专业厚度

古人云,“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

这句穿越历史而来的古老智慧,在袁芳身上找到了鲜活注脚。在康达律所,每一位执业律师从入行到成为资深律师,都会遇到指引自己前行的良师。老中青律师之间的“传帮带”,让这一职业的精神与技艺在时间洪流中生生不息、传承发展。

如今,袁芳成为了律所里许多年轻律师的行业引路人。他们口中亲切的“袁姐”,在无数次的答疑解惑中廓清了他们职业生涯的前路。

袁芳无数次地将自己多年的执业经验与人生感悟“倾囊相授”。她告诉年轻律师,一要多做事。律师的财富在于经验,经验的基础在于多做事、多办案。在每一个案件中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所有走过的路都不会白走;二要多思考。带着“脑子”做事,从实践中不断总结、提炼方法,逐步形成自己的“方法论”。

在一次又一次的交流碰撞中,步入“知天命”之年的袁芳回顾过去,对于自己以往律师生涯的认知也在不断丰富。在她的描述中,“执业律师”与“公益律师”的双料身份让她在实践中不断深刻体味着法律的力量与职业的厚重。

作为一名执业律师,袁芳坚持用法律维护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25年来,她代理了多宗有影响力的案件,为无数客户量身定制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帮助他们一次又一次成功地维护了自身合法权益。

作为一名公益律师,在袁芳看来,法律服务不仅是冰冷的条款解读,更是对人性和正义的深深守望。近年来,袁芳将目光投向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和校园法律服务领域,身体力行地调动各方力量,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律师’这一群体在社会治理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价值”,展望未来,袁芳谈到,“我将继续秉持法律专业与公益并重的理念,不仅为客户提供优质法律服务,还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推动法治社会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以法律为剑,护社会之安;以专业为盾,助教育之兴”,在北京康达(海口)律师事务所,这不仅是写在律所墙上的发展理念,也是刻在无数康达人心中的职业信仰。以袁芳为缩影,康达律所的未来故事仍在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