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首页 资讯 法治 调查 人物 访谈 名人 名牌 教育 科技 健康 医疗 文旅 环保 食品 安全 非遗 公益 财富 生活 情感 婚姻 房产 汽车
网民投诉 纠纷调解 法律维权 中调评论 中调观察 中调智库

搜索

您的关键词

追忆传统礼仪文化,诠释经典艺术魅力

日期:2020-11-09 来源:北京中调法治网 浏览量:0

追忆传统礼仪文化,诠释经典艺术魅力


       北京中调法治网(调查员年红)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礼仪对于我们炎黄子孙来说,更多的时候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教养和品位.真正懂礼仪讲礼仪的人,绝不会只在某一个或者几个特定的场合才注重礼仪规范,这是因为那些感性的,又有些程式化的细节,早已在他们的心灵的历练中深入骨髓,浸入血液了。所以,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以最恰当的方式去待人接物。这个时候"礼"就成了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礼仪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艺术,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礼仪是人际关系中必须遵守的一种惯例,是一种习惯形式,即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一种。

       古老的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和优秀的传统美德,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中国古来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

       可是,作为全世界瞩目的璀璨文明,作为“礼仪之邦”的国度,中国的传统礼教之道正在一点一点被现代文明“侵蚀”了。

       国人在寻根问道上,最应该追寻的是礼仪,是审美,是泱泱大国的传统精粹。

·泱泱大国丢了多少“礼仪”·

       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圣人认为,不学礼,无以立。中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荀子也认为,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礼,是一个国度的象征,也是一个文明的标志。一个国家的发达,不光靠的是科技、经济,脉络最深还是离不开全民素质。

       当今我国的国度势均力敌,我们的文化素质处于崩塌的边缘,如果不加强自身文化素质的提升,我们凭什么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去面对世界!

       而礼仪是增强修养的保障,更是美好形象的标志,也是家庭美满和睦的根基。

       礼仪中最高尚的姿态与爱情相近,所谓礼仪就是宽容与慈悲,礼仪教导我们不嫉妒、不骄傲、不自大、不粗鲁、不图利、不愤怒、不诋毁他人。有人说,礼仪只是让我们的行为增加了一份优雅的色彩,其实礼仪带给我们的影响不止于此。

       礼节是从仁爱与谦逊中产生的,对他人表达温柔与关心的一种行为,所以礼节是包含同情心的优美表现。礼仪让我们懂得与他人共享喜悦与悲伤。

       礼仪,是态度背后的文化,是表达背后的文化,是内容与形式的结合。
人的举手投足、人的服饰装扮、人的仪表外在,皆为视觉上的仪。这种看的见得仪,背后表达的是尊重。

       蒋佩蓉老师在《佩蓉的妈妈经》一书中描述过,礼仪的中心不是向人展现你多有文化,修养有多好,而是用一种得体的方式向周围人表达你的尊敬、感激和关怀之情,我们可以像对待自己一样去尊重别人。

       礼仪是一种能站在他人立场上考虑问题的能力。有礼仪的人不会只顾自己的喜好,而是会为他人着想,会乐于助人。

       具备良好的礼仪,并不是让你自觉高人一等,藐视那些不如你的人,而是让你有了正确的眼光来发现和欣赏他人的长处,你也能因此收获更多的友谊。

       总之,礼仪不是让人觉得面子光鲜,只为给人留下好印象,或者是为了把生意做成,又或者是为了拉近关系之类的,礼仪是为了赢得周围人的尊敬和友谊!

·中国人“患上”了审美匮乏症·

       “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识字的非文盲倒往 往有不少不分美丑的美盲!”这是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吴冠中先生由衷发出的感叹!

       为什么一个国家经济水平、文明程度越高,他的国人的审美水平就越高呢?其实一个人的审美的培养,和他的所处生活环境,以及生活方式,以及出入的场所是有着密切的关系的。

       前些年有句非常流行的话:“你可以一夜整成范冰冰,却没办法一夜之间读成林徽因。”

       可是,当今越来越多国人患上了审美匮乏症,这些“症状”主要表现为:丑形象、土味家居、奇葩 建筑、非人街道、塑料设计、网红脸、伪古风、广告有毒、抖式快感、文化雾霾。

       在审美这件事情上,中国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没人真正对美”负责”,从城市、学校、 公司到家庭,人民需要”恶补”美育课,人民需要“首席审美官”。

       只有一定审美力的人,才能活出人的样子,真正品尝到人生中最甜的那部分滋味。

       没有人不热爱美好生活,美好生活的本质其实就是“美生活”。

       我们总是乐于在追求外在美,往往容易忽略了气质才是一个人真正长存于世的美。没有生命力的美,只是一朵打了防腐剂的花,缺乏灵魂的托底。

 

·源于生活的礼仪,也服务于生活·

       “我们不是生为女人,我们是要做女人,还要做优雅的女人。”西蒙娜·德·波伏娃如是说。

       优雅是美,礼仪也是美。懂礼仪则精致,精致使人优雅。那么美到底有没有一个固定标准?

       袁敏,一位师从世界上最优雅的国际礼仪皇后Miss Dally,以及查尔斯王子的御用导师菲利普的集大成者,秉持着振兴文明礼仪强国,重拾国人礼教之美的理念,她通过礼仪这扇窗口,带领越来越多女性看到人生的美好,让社会看到了女人的觉知,文化的力量。

       袁敏认为,礼的大成在于完整生命的人际交往,家风家教,组织发展,商务来往都离不开礼,任何礼仪,从成因上表现为志于道(价值观),据于德(处事观),依于仁(人生观) 游于艺(谋事观)。

       万丈红尘中,礼仪是人生的道场,我们修的不单有心,还修于行。

       袁敏说:“没有一个人无缘无故出现在你生命里,一切跳不出缘分,这就是所谓的礼修心;没有一件事无缘无故发生在你生命里,一切跳不出因果,这就是礼修行。”

       因多年潜心于钻研中国传统文化,她领悟到了礼的精髓:外显柔顺,中通纵横,内藏正直,即外塑形,内塑品。

       礼仪源于生活,却也服务于生活。

       因而,袁敏透过礼仪,诠释了外在美的标准:入时的发式、俊美的容貌、适中的身材、端正的步态、优雅的姿势、宜人的声音、动听的语言、得体的服饰……

       尽管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环境中都有着不一样的审美眼光。
同时,她也领略到内修外养能让一个女人如花绽放:
女人,既要有美丽的容颜,又要有优雅的气韵。外表美是基础,内在美是女人的魅力所在。

       内修是指学识、阅历、见识、品行等等,这些都需要靠后天的修养,才能使女人魅力永驻。

       外养则是指形体雕塑、美容、养生、化妆等方面。唯有内外兼修的女人,才会像花一样静静地绽放,散发出永恒的风韵和魅力。

       袁敏将女性内外美及女性的成长、觉知归纳成为金字良言:

自强自立 自尊自爱
孝老爱幼 善于持家
幽默风趣 个性随和
诚实守信 热心助人
从容淡定 知足常乐
美丽高雅 富有情调
宽容善良 善解人意
聪明智慧 稳重成熟
博学多才 见多识广
身心健康 勇敢坚强

       小美为貌体,中美为修寂,大美为心净,真正的美是发自内心的身心合一。袁敏在践行着礼仪,也带领一群有知见的女性在努力着,为造福家庭,奉献社会而播放着礼仪之光。

 袁敏个人简介
·中国唯一家风定制专业机构
·共家文化全球华人家风传承大使
·国际魅力女性总教练
·《新美容人》杂志社官方国际礼仪形象导师
·北京国际心理研究院国际礼仪学院院长
·BSE英国礼仪皇家学院全球认证国际礼仪导师
·幸福中国"幸福鸟金奖"评选形象大使
·澳大利亚女学文化国际商学院礼仪形象资深导师
·英国皇室查尔斯王子御用导师Philp Sykes中国区亲授弟子
·《北京中调法治网》企业家商会广东省分会会长

 

荣誉
·荣获全国最具影响力人物
·荣获世界东方魅力金奖
·荣获全球国际礼仪教育杰出导师奖
·荣获世界国际大赛全球杰出精英女性金奖
·荣获亚太卓越女性企业家奖
·荣获中国创业家俱乐部年度感动人物

(编辑:颛永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