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首页 资讯 法治 调查 人物 访谈 名人 名牌 教育 科技 健康 医疗 文旅 环保 食品 安全 非遗 公益 财富 生活 情感 婚姻 房产 汽车
网民投诉 纠纷调解 法律维权 中调评论 中调观察 中调智库

搜索

您的关键词

走出至暗时刻,汪静波这样让稻盛和夫的五条对策在诺亚落地

日期:2020-04-14 来源:北京中调法治网 浏览量:0

     中国企业家(记者 郭佳莹)2019年底,汪静波在员工述职会上分享了一张照片,照片中是她和一头躺倒的牛,她说,“我把压力和心思对牛说了一遍,结果牛没扛住,倒下了,这代表我们的2019年非常不好过。”

    在诺亚控股董事局主席兼CEO汪静波看来,相较眼下的疫情影响,2019年或许是诺亚财富更为艰难的一年。

    15年前,汪静波创办诺亚财富,以另类投资业务起家,仅用5年时间便在纽交所上市,2012~2016年,公司业务高速增长。但用汪静波的话说,“如果竹子长得很快,却没有竹节,它可能是非常脆弱的”,“因为创业成绩还不错,大家会觉得你好像无所不能。但碰到风险以后,才开始从内心去承认公司和个人都是会犯错的”。

    2019年6月,奔跑的诺亚遭遇“618”事件,面临巨大压力。汪静波反思,过去十几年,因为保本保收益、刚性兑付,非标资产投资大发展,旺盛的客户需求导致劣币驱逐良币;而当宏观信用周期出现拐点,尾部风险突然爆发,导致很多投资者受到损失。监管部门也意识到了这类资产无序膨胀的风险,于2018年出台资管新规后,陆续加强了行业监管。

    从事了二十多年的财富管理,汪静波对于加强监管表示“非常认同”,她认为如果没有资管新规和新的监管措施,可能行业都崩溃了,“我们理解风险,而且能够敬畏市场的时候,就会开始回归常识,(去思考)怎么让净值化产品成为主流,怎么做好投资者教育,让合格投资者接受合理波动”。

    所以从2019年三季度开始,诺亚开始“断臂求生”,砍掉非标类固收产品,全面转型标准化产品。根据诺亚财富此前公布的2019年全年未经审计的财务数据,标准化产品募集量全年达成264亿元,同比增长93.9%。在停止非标类固收产品投放后,标准化资产第四季度募集量近100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580.8%,环比上升30.4%。2019年,归属于股东的非GAAP净利润10.38亿元,同比增长2.7%,全年达成盈利预期。

    从数据上来看,半年的调整让诺亚走出了至暗时刻。让汪静波没想到的是,得益于标准化产品的转型,诺亚财富同步把作业模式从线下转移到线上,这让公司在疫情期间反而“因祸得福”,业务量不降反增。“有时候困难也是一个礼物,让你重新做战略选择。”汪静波说。

    如果说,2019年是诺亚财富深度思考战略转型的一年,那么2020年将会是专注运营的一年。汪静波认为,相比2008年的金融危机,这次疫情不仅是黑天鹅,也可能是全球经济的暂停键,会改变很多企业和国家的决策,因此2020年也将是检验企业复原力和个人复原力的一年。

    应对黑天鹅,企业该如何提升免疫力?未来财富管理又将如何转型?4月9日晚间,诺亚控股董事局主席兼CEO汪静波在《中国企业家》“春播行动”中,与网友分享了她的解困之道。

不要浪费任何一场危机

    “嘉信理财”是汪静波最喜欢研究的商业标杆之一。早在2005年创业前,汪静波和她的团队就研究和学习过嘉信理财,并以此讨论出了适合诺亚的模式。2019年遇到风波事件时,汪静波再一次重温嘉信理财,而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汪静波更是将这本书抄了一遍。

    这个案例最为打动汪静波的是,“它在很短的时间内碰到非常多的挑战”。1987年,嘉信遭遇股灾,客户不仅赔钱,还遭遇了欺诈;1989年,加州大地震,地震和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很像;1992年,接班人心脏病发作;1995年,嘉信转型做互联网;1998年,嘉信理财市值超越了美林证券。

    “以前发展这么多年,几乎没有考虑过这种极限的情况,但极限绝望和资源有限反而激发了创造力。”汪静波说。

    2019年下半年,汪静波带领诺亚进行转型,放弃“非标单一类固收资产”,全面进入标准化资产领域,同步全面把作业模式从线下转移到线上。

    此外,诺亚还在努力提高客户的渗透度。在直播期间,有网友问道,“诺亚品牌是服务高净值客户,新手投资者如何才能与诺亚结缘?”对此汪静波表示,“我们也在转型,从另类投资、高净值客户做一些客户下沉。”

    作为整体转型战略的一部分,诺亚进一步增加在IT基础设施和在线平台开发方面的投资,主要包括微笑基金APP的全面升级,微笑基金海外版APP的搭建,以及为机构渠道创建新的SaaS系统。微笑基金APP专门做公募基金,其实就是对客户层级的下沉。

     实际诺亚早在2018年就提出转型,但此前一直不成功,汪静波总结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企业的“惯性”,“虽然战略很好,但执行不下去,难点在于怎么与客户、员工达成共识”。直到2019年诺亚遇到危机,团队才下定了转型的决心。

    因此在汪静波看来,危机和挑战有时也是一份礼物。尤其随着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汪静波发现客户也更能理解“风险”,“当与客户达成共识,转型相对来说也就比较容易了”。

    不过,虽然有危机带来的压力,但汪静波不否认在全员对齐、客户对齐上,诺亚依旧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2月3日,诺亚迎来复工。面对可能的疫情,汪静波认为诺亚管理层亟需回答的问题是,“如何把握疫情后,员工、客户心态的行为变化?”

    汪静波坦陈,她起初认为新冠肺炎疫情会像SARS一样,“一次性就过去了”。后来她看了一部名为《传染病》的电影,有了不同的认知。于是汪静波发动公司还没有上班的3000多位同事看这部电影,看完以后大家还要答疑。这让公司在面对疫情的问题上很快达成了共识。

    诺亚围绕防疫防控推行了许多相关措施。但由于是全球化公司,海外同事起初对疫情防控完全没有感觉。为此,汪静波号召大家再看一部电影《美国工厂》,电影中的中国老板和管理者与美国工人最终弥合了分歧,并在全球化过程中受益。汪静波希望员工们能客观看待中国与海外的长板与短板,相互学习,换位思考。“我们采取一些疫情防控措施的过程中,虽然有很多冲突,但冲突本身还是有价值的。”汪静波说。

    如果换做是过去,汪静波的观点一定是“唯快不破”。但2020年,汪静波表示自己会把更多工作重心放在“达成共识”上。“如果是在正确的方向上,哪怕走得慢一点,但是那一天也总会来。”汪静波说。

应对萧条五大对策

    面对疫情对自身行业所带来的影响,管理者应该怎样统筹考虑短、中、长期的发展?

    汪静波阐述了她最喜欢用的决策依据,即三个“10”:“做出这个决策后,当下10分钟是否可以解决问题?10个月以后回看,认为自己的决策对不对?站在10年以后重新看这个决策,仍然会继续还是会有所改变?需要从短中长期结合考虑。”

    那么短期来看,疫后企业该如何渡过难关?汪静波提到稻盛和夫所提出的应对萧条五大对策,并分享了诺亚的具体措施。

    第一,削减成本,包括人员工资和房租等。疫情冲击之下,大多数企业面临经营困难而选择通过裁员方式削减成本,但汪静波很早就宣布了“不裁员”的决定。汪静波认为,疫情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不该裁员,而是需要一起承担。
    于是诺亚在疫情期间采取了降薪的措施,高管降薪,每个员工每个月五天无薪休假。汪静波承认,这个过程中引起很多冲突和不满,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员工关系的“试金石”。“如果我们不敢把冲突暴露,是不是也说明我们的企业文化可能有点问题?”汪静波说。

    第二,全员营销。汪静波表示,全员营销不是为了规模和带货,而是希望每位员工都能提出几条可行性建议,比如APP体验有什么问题,毕竟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

    第三,全力开发新产品。这就需要和基金经理做沟通,做路演,做回访,让员工能更加全面地理解市场。

    第四,保持高生产率。从具体操作来看,公司的核心管理团队要确保公司基本面是健康的,去讨论战略规划,再把战略解码,将共识一层一层往下放。思考清楚再行动,也会提升效率。

    第五,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难以开发新客户,怎么在线保持与客户的连接,让关系更近而不是更远,这就需要开放渠道以及异业合作。

    诺亚有30万高净值客户,人均在诺亚投资150万美金,主要是中小企业主。诺亚把他们的品牌推荐给客户,“有的卖衣服,有的卖火锅调料,互相之间就能发现需求”,以此形成了品牌联盟,“当我们认真去做的时候,客户一定能感受到我们的‘利他’想法,与此同时他们也会愿意推荐客户给我们”,汪静波说,“这是以前也许想到但不会去推进的。”

    疫情让每个企业都感受到挑战,在汪静波看来,资源多的时候和资源紧缺的时候,大家所考虑的问题也是不一样的,“越是艰难的时候,越能感受到每个人的资源是有限的,但它所能激发出的脑洞也不同”。

    以市场部为例,以前是做会务营销,现在不能群聚,就一定要思考如何转型才能在线帮助客户,“大家的能力半径都变长了,这些是在创新过程当中的新体会”。(来源:中国企业家)

编辑: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