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调法治网(特约法治监督员 罗胜辉)种花养草、含饴弄孙是大部分人退休之后的生活选择。不过,在我们兴宁,有这样一位88岁高龄的老教师,他退休之后坚持用毛笔手抄经典,到今年已经坚持了二十五年,四大名著抄了三套,孙子兵法抄了数十本,大小古今名著几百部,抄出来的字数近三千万。
一张不足两米的方桌,一部翻到泛黄的经典,一支毛笔,一盒墨汁,一个放大镜,在这一方天地里,蓝佛贤老人耕耘了25载。1995年,退休两年后的蓝老觉得每天种花养草的生活对他而言是在浪费光阴,为了让退休生活更有意义,蓝老拿起了自己一直喜爱的毛笔。
蓝佛贤
虽然退休了,还是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那做什么好呢?因为我对书法有兴趣。我就想着来抄写中国很多优秀的传统的一些作品,就像四大名著这些,我就是这样开始的。
毛笔拿起后,蓝老就再也没有放下。从四大名著到三言二拍,从《三字经》、《弟子规》到《百家姓》、《千家诗》,从《史记》、《孙子兵法》到《周易》、《增广贤文》,他把爱好变成一种习惯。只要身体允许,每天端坐台前数小时,从无间断。25载来,大大小小几百部经典书籍在蓝老的笔尖从铅印本到线装手抄本,在翰墨的浸润下,焕发了新的生机。
蓝佛贤:
写来写去,越写就越有兴趣。我就一直不声不响自己埋头写。而且写的同时我还想到,像我一样退休的人有很多,而且很多都是有文化的。大家退休之后都没什么做的。都来做这些有意义的事不是更好吗?我准备写到90岁的时候把我抄写的这些,拿出来展览。用事实来说明,这是在传承传统的中国文化,用事实来影响这些退休的人。
作为一名老党员,要传承经典,更要不忘党恩。沐浴着党恩成长,新时代的春风吹拂,蓝老忘不了伟大领袖毛泽东、邓小平,也坚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所以,除了抄写传统经典外,《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改变中国》、《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更是近年蓝老笔尖的常客。
蓝佛贤:
这些是中国伟大的领袖。他们对中国的贡献是没有办法用语言形容的。所以我想到应该也把它们抄下来。我就想着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生于战乱时,长于动荡期,学于新中国,1952年——1958年,7年的省立老隆师范学习生涯,让蓝老的琴棋书画得到全面发展,三十余年的教师生涯更让蓝老好为人师也善为人师。而其中收益最多的,首先就是自己的子女。
蓝佛贤儿子:
我父亲其实是我和我几个姐妹的启蒙老师。我和我妹两个人都是学美术的。我们自小走上艺术之路,也是受父亲的影响。
蓝佛贤女儿:
从我们懂事之后,他的这种做事情的态度,对我们这些子女都有引领作用,让我们知道做事情要认真,要有这种研究的精神。
好家风赖于好家长,正是因为有了蓝老这样一位好家长,蓝家才会诗书成风。蓝老手抄的这些经典,除了赠给友人,大部分都留给了四位子女,经典能够延续,手抄经典的精神更要代代相传。
蓝佛贤女儿:
其实影响最大的就是我们这些家人。我们每次回来,看到他能够这么执着于手抄经典。我们很受感动,一个一个字码出来,那么多。所以我们觉得在工作上也会更严谨一点,做事情更认真一点,对孩子来说,我们也会让他们向我父亲学习。我觉得这种就是言传身教。
兴宁蓝氏宗亲联谊会会长: 蓝惠普
作为蓝家人。我对这位堂兄弟的这种文化传承,感到值得我们认真去学习。因为确实他的字写得非常漂亮,而且作为老年人来说有这种精神寄托,有这种精神境界,值得我们年轻一辈去学习。我觉得这也是我们蓝家的一种荣耀。(来源:广东兴宁市广播电视台)
(编辑:年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