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调法治网(调查员 主宝剑)3月29日上午,怀家伦长篇小说《张巡大传》研讨会在河南省鹿邑县老子学院举行。这是由中共鹿邑县委宣传部主办,鹿邑县文联和鹿邑县作家协会承办的高规格文学研讨活动,该书作者怀家伦和豫皖两地作家、评论家、史学家、读者代表齐聚一堂,对《张巡大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探讨。
据了解,作家怀家伦原籍河南鹿邑,从事新闻与文学创作30余年,长篇小说《张巡大传》是他继作品集《草根记》、长篇小说《华佗传奇》之后又一力作。《张巡大传》这部作品以史实为依据,与民间传说融为一体,用艺术加工的手法,以章回小说的形式,详细叙述了唐朝中期爱国名将张巡,从出生、求学、拜师学艺、婚姻爱情、及第、陪太子读书、被贬县令、起兵平叛,直到死战睢阳的整个过程,并以此为主线,穿插多个辅线,涉及主要人物数十位,最大限度展现了张巡的人生历程。故事跌宕起伏,悬念迭生,精彩不断。
这次研讨会由鹿邑县文联副主席于连河主持,中共鹿邑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闫广军对该书做了简要介绍,并阐述了张巡与鹿邑、与老子的历史渊源。他说,怀家伦是一位很有家乡情怀的作家,所著《张巡大传》从第十五回“敕贬真源当县令,怒杀恶霸华南金”开始,就详细记述了张巡在鹿邑当县令期间,认真研读老子《道德经》,运用老子的治国理念造福一方,除暴安良,发展经济,让老百姓休养生息的事迹,当年鹿邑百姓欲自发为其刻碑记之,结果被张巡婉言谢绝。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大唐岌岌可危,张巡自命于危难之际,当年二月十五老子诞辰之日,张巡带领真源县军民聚集老君庙,拜老子、发毒誓、起兵卫真源,誓死守卫江淮屏障,力保大唐江山。之后,转战雍丘(今河南杞县)、襄邑(今河南睢县)宁陵、睢阳(今河南商丘)抗击叛军。张巡在与叛军作战中灵活运用老子“善战者不怒”的军事思想,指挥若定,百战百胜,力保江淮屏障。所以,后人称颂张巡是老子文化的推崇者和老子军事思想的伟大实践者。
鹿邑县文联主席王亚飞在讲话中指出,《张巡大传》的作者具有较深的文学功底,在结合历史典故的基础上进行艺术构思,使这部小说增加了可读性和感染力,从而产生了触肤及骨的效果。《张巡大传》的出版,可以概括为十八个字:“记录一段历史,反映一个时代,填补一项空白”。
上图:作家怀家伦在交流自己的创作经历和感悟。
鹿邑县作家协会主席侯钦民说,怀家伦长篇小说《张巡大传》研讨会的召开,这既是怀家伦 老师本人创作生涯中具有纪念性的时刻,也是我们鹿邑文化系统的一件大事、喜事,相信《张巡大传》一书定会为鹿邑县文学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著名作家、评论家杨东志说,《张巡大传》的作者很有小说家的天赋,写得很真实,从头到尾都很吸引人,非常生活化。主要人物塑造得比较典型,读起来有愉悦感,让人不忍释卷。
亳州市影视家协会主席张武之说,《张巡大传》弥漫着一种书卷气息,平实从容而又摇曳多姿,人物细腻传神,文史掌故信手拈来,反映了作者的深厚积淀和文学修养。
亳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杜振华说,《张巡大传》以章回小说的形式,语言流畅,且节奏感很强,有一种追古溯今的文化情怀,还有一种诗意的情调和文化的高度在里面。
最后,《张巡大传》的读者代表也作了精彩发言。他们一致认为,通过这次研讨会的举办,进一步梳理了张巡与鹿邑、与老子的历史渊源,彰显了“中国老子文化之乡”的风采,从而拉动了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发展。
整场研讨会气氛热烈,与会人员畅所欲言,共同探讨《张巡大传》这部作品的内涵和意义,大家对作家怀家伦笔耕不辍,勤奋耕耘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为作者今后的创作提出了希望和建议。
(编辑:颛永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