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首页 资讯 法治 调查 人物 访谈 名人 名牌 教育 科技 健康 医疗 文旅 环保 食品 安全 非遗 公益 财富 生活 情感 婚姻 房产 汽车
网民投诉 纠纷调解 法律维权 中调评论 中调观察 中调智库

搜索

您的关键词

海口“幼童被关铁笼”视频热传 官方处置稳妥获认可

日期:2025-09-02 来源: 浏览量:0

6月16日,一则“男子当街将孩童关在铁笼”的视频在网上传播。网传视频显示,海口市龙华区义龙路一辆红色农用三轮车上有多名未着衣孩童,其中一名幼童蜷坐在铁笼内,附近市民将车辆拦停并报警。“@新京报我们视频”从当地警方处获悉,母亲和幼童有智力缺陷,父亲把孩子关进铁笼是为了防乱跑,警方要求幼童父亲不能采取极端管控措施。不少网民气愤称“是什么样的父亲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还有怀疑幼童遭拐卖、虐待,质疑警方调查不深入。


1

网传“幼童被关铁笼”视频截图

6月17日,央广网报道称,海口市公安局经调查确认,涉事人员系一家人且身份证件齐全,于6月15日从省外乘坐轮渡到海口,笼子放在车边作隔挡用,幼童在玩耍过程中自行爬入,不存在违法犯罪行为。该解释依旧未令舆论信服。极目新闻发文称:“这家人对幼童的看护存在严重缺失,未尽到监护责任,难道不是违法行为吗?”部分网民呼吁追究失职监护人的法律责任,并质疑女方的民事行为能力及婚姻自愿性,还有网民曝出该男子“‘购买’智障妻子强行生育”“无正当职业、赌博成性,靠孩子低保和残联补贴度日”等信息。

6月18日凌晨,据微信公众号“海口发布”消息,海口市民政局通报称,河南汝南县人刁某某与有智力障碍的妻子杨某育有6子,无拐骗;夫妻二人无稳定工作,长期驾驶一辆改装三轮车游走各地打零工;因无力看管,刁某某把铁笼挡在车尾防跌落,幼童玩耍时自行爬入。刁某某一家人已被接至救助站安置,18日将被户籍地政府工作组接回。另据福建电视台“第一帮帮团”栏目消息,汝南县妇联回应称,双方已结婚多年,各部门正在协调制定方案,会对孩子帮扶。官方的积极回应和作为缓和网民情绪,舆论关注转到未成年人权益保障方面,湖北经视《经视直播》栏目关注孩童的受教育权、生命健康权是否得到保障,认为当地部门有必要介入评估这对父母是否具有抚育能力,视情干预;部分网民希望地方政府完善救助体系,保障幼童合法权益。截至6月26日12时,相关信息5.2万余条,“#海口多名赤裸幼童被父亲关车斗铁笼#”等微博话题阅读量累计超1.1亿。

2

海口市民政局关于网传“一男子将孩童关铁笼中”事件的情况通报

“赤裸幼童被关铁笼中”的视频画面引发舆论哗然,各种猜测之声丛生。面对舆情,海口当地处置兼具“速度”与“温度”,推动舆情平稳降温。具体来看,一是及时响应处置。事发后,当地警方第一时间介入处置,确保实体工作走在舆情前面,在舆情爆发时已基本查清事件来龙去脉,舆情处置比较主动。二是回应直击疑点。海口公安、民政部门先后通过主流媒体、官方平台作出回应,通报内容十分详实,交代了涉事家庭成员情况、一家人海口此行的目的、笼子的由来、孩童自行进入笼子的具体情景等,破除网民关于拐卖、虐待妇女儿童的过度联想,阻断流言传播。三是善后工作有温度。海口民政、妇联、残联等部门联合行动,为刁某某一家人提供必要的政府帮扶,还积极与户籍所在地政府沟通安置事宜,舆情处置形成闭环。但同时应看到,当前涉事幼童救助保护工作依然是公众关注焦点,河南当地政府部门需继续做好救助帮扶工作,谨防舆情再生波澜。

纵观舆情发酵过程,无论是官方通报前对“是否存在违法行为”的猜测,还是通报后对涉事家庭的“道德审判”,网络舆论均表现出明显的情绪化特征,这种“情绪先于事实”的现象已成为社会热点事件舆论发酵的常态。这提示有关部门在应对舆情时,不仅要理清事实、澄清谣言,还需主动设置传播议题,将负面事件转化为官方主动引导的契机,把公众从情绪中抽离出来,推动理性向上的声音占据主导地位。

(来源:法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