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首页 资讯 法治 调查 人物 访谈 名人 名牌 教育 科技 健康 医疗 文旅 环保 食品 安全 非遗 公益 财富 生活 情感 婚姻 房产 汽车
网民投诉 纠纷调解 法律维权 中调评论 中调观察 中调智库

搜索

您的关键词

韩璐:不停向前行走的胜利

日期:2022-08-27 来源:北京中调法治网 浏览量:0


    (北京中调法治网)最近总有人问我,从2005年执业到2010年获选上海市优秀青年律师,再到2015年获选上海市优秀女律师,这一路十年,有什么经验和心得可以分享,我总是不知如何回答。

    也正是最近,我从最早执业不过三年就敢于分享优秀案例到今天每次做分享都会感到如履薄冰,改变不知不觉在发生。至于这篇文章也是被几经催稿,却迟迟无法交出。

    过去的十年,让我真正觉得,我们的人生路和职业路就和我们熟悉的知识的圆一样,见得越多,越觉得自己无知和渺小。如何分享,是一个问题。如果一定要说自己的感受,不停向前走就是胜利大概是我觉得最值得聊一聊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总有让我们有疑惑或者想放弃的各种理由,坚持是勇敢和智慧的结合。

    我记得曾经有一年,我站在一个空旷的楼顶,观望长江,夜色里的长江显得平静而有力,身边的好友对我说时间就像江水,每一刻都在向前流淌,从不停留,我们要做的是跟上时间的脚步,也不要停留。那一刻,我突然觉得,不停向前是多么朴素而无价的成功。

选择一条正确的路,更重要的是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

    2010年的时候,我曾以唯一一位80后当选上海市优秀青年律师,但同时也因为见到太多优秀的同行而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对于将来职业道路如何发展产生了新的思考。当时一位前辈的话让我作出了新的选择,他对我说,人生是一场赛跑,很多时候,我们不介意你起跑多快,更在意你能跑多远。于是,我放下执业7年已经获得的一些成绩,放下7年来积累的、有可能正要产生更多反馈的可能,选择去英国攻读法学硕士,学习国际商法,主攻国际商事争端解决和公司法,随后我在伦敦和大律师们工作了一段时间。

    我不能说,32岁时选择出国留学,和一群几乎是90后的小朋友一起读书考试,把国内的机会和所有可能都放下,就是我当时唯一的最好的选择。但是,这个选择至少是让自己满意的,至少证明了我在努力去拥有:提前思考未来的格局、敢于放弃存量思维的勇气和勤于实践决定的坚持。有时候,感动我们自己的,不一定是事情的结局,而是过程里的自己。这应该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拥有更高学历和国际专业背景,有更多的经历和眼界,清晰并专注于自己想要的专业领域,让回国后的我真正超越了以前的自己。

    在执业发展的路上,我们关注着自己向前的步伐越多,我们面临改变和选择的要求就越多,取舍的过程越痛苦和艰难,我们走在路上,一步是选择,一步是坚持。

严苛地要求自己,努力走在律师执业进阶的路上

    我一直觉得,做律师,做成功的律师,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不知道是不是有失偏颇,我有点固执地觉得律师这个职业比其他太多职业对个人综合素质的要求都高得多。

    我曾经听过一个公开课,其中有一个最简单的问题:你觉得什么是律师?现场的回答总结起来,就是律师是专业人士、公平正义的守护者、匠者、商人、企业管理者等众多身份的结合体。而长期以来,律师也被要求拥有各种身份的关键技能。

    我不想去评价这种总结和要求是否正确,但我觉得这确实是表现律师职业综合要求多样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很多有志于成为一名律师,甚至是大律师的年轻人总觉得过了司法考试就是成功的一半。我想说,这大概只是一半的起步。我很有幸得到大家的一些认可,也从事了一些律师行业建设的工作,所以有时候我会有一些自己的行业分析。

    在我的一种理论体系里,我把律师的执业进阶划分成了10个层次,每上一个层次都包含了以下各层的所有技能,如果用图形来解析,就是一个有10层阶梯并且内容越来越庞大的倒金字塔,同时它会对应一个符合要求人数越来越少的金字塔图形。

    这10个层面分别是:律师职业志愿、律师执业资格、律师工作技能、情商体能、专业定位和专业能力、周边知识和周边技能、管理思维和格局、国际化程度、律师行业的理想、情怀和担当。最后能拥有所有10个层面的技能并站在金字塔顶端的才是真正的大律师,应该不会超过执业律师人数的百分之十。我总是会对着两个金字塔问自己,我正走在哪一层?我能走到哪一层?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每一层次的进阶都是一次量到质的艰难改变,我们唯有对自己毫不满足,严格要求,才能不断保持清醒和动力,走在进阶的路上。

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然后一点点发光发热 

    老话一句,做律师难,做女律师更难。我觉得,做持续优秀的女律师难上加难。换句话说,在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下,女律师要保持进步的动力和节奏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代价。但女律师就是我们既定的身份,如何在这种身份之下摸索到自己的角色定位,并且把角色演绎好,让这个角色发挥正能量的作用,是值得我们付出时间和精力去寻找探索的。

    我自己的经历告诉我,做一个专业的律师,同时做一个对女律师群体发展有贡献的行业建设者,并用女律师的特殊身份为更多女性的维权和发展尽绵薄之力,是我最好的角色。

    12年前,我大学毕业的时候,全班只有我一个女生选择了做律师,于是我很孤独地成为了一名律师。12年后, 2017年的今天,上海的女律师比例近接近40%,成为了一道专业而靓丽的风景线。

    12年里,我从一个新律师,得到前辈的呵护和同行者的鼓励,到有幸担任上海市女律师联谊会副会长,把我获得的经验分享给更多人,我在这个过程里深深感受到了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力量和魅力。今天,女律师这个群体传递出的正能量出现在巾帼志愿团的值班室里,在反家暴讲师团的讲台后,在法律援助案件的法庭上,在每天工作超过10小时的重压下,在用专业和信仰种下的法治种子里。她们都在努力成为至柔的女子,职业的精灵,正义的使者。我为自己寻找到的角色定位感到欣慰,并为自己能在这个角色里做出点滴贡献而骄傲。

    当然,我并不想读者有任何误解认为这篇文章只适合女律师,事实上,任何性别、年龄、专业、环境等因素都会形成不同的角色定位,真正重要的是找到它,然后所有关于它的默默耕耘都将成为我们在进步的证明。

用律师的文化自信,引领自己的执业道路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总是尽量避免过多提到理想、情怀、信仰之类的词汇,怕自己显得假大空,尽管每次我都是发自肺腑想提一提。

    直到2015年的元旦前后,在市律协的主持和支持下,我有幸集合了一批青年律师一同策划并落地了全国首部律师自编自导自演律政题材话剧《律途》,整部剧的排演过程得到了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得到了从大律师到年轻律师、行政人员到法学院学生、律师本人到律师家属的共同忘情参与,我才意识到,几乎每一个兢兢业业奋斗在业务第一线的律师都是有着法治信仰、行业理想和执业情怀的人,而我们需要把这样的精神和文化提炼、表达、传递、传播,这是我们执业的灵魂,是我们砥砺前行的源动力,同样也是律师群体之外的大众想要了解和体会的。

    律师文化是律师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总和,它广泛到无处不在、深入到直达内心、细腻到润物无声,它是最深刻的价值引领。没有正确的、长期的价值引领,我们应该无法坚持对的方向,或许我们应该不会有必须克服沿途困难的决心,以及可能不会有进一寸有进一寸欢喜的笃定和骄傲,或者在工作、事业乃至人生的长河里我们有太多理由停下脚步。

    国家要有国家的文化自信,一个行业也要有一个行业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体现了一个行业最核心的、最高层的综合实力,事关一个行业精气神的凝聚。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有了文化自信,才有取得不停向前行走的胜利的可能。

    是真的,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的脑子里总是出现我看着长江滚滚流去的那一幕,心里不可自制地想着:不要停留。当然,在不停向前的时候,如果能够不忘初心,就离完美更近一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