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首页 资讯 法治 调查 人物 访谈 名人 名牌 教育 科技 健康 医疗 文旅 环保 食品 安全 非遗 公益 财富 生活 情感 婚姻 房产 汽车
网民投诉 纠纷调解 法律维权 中调评论 中调观察 中调智库

搜索

您的关键词

黄进:高校是宪法教育的主阵地

日期:2017-12-13 来源:法制网 浏览量:0

 

黄进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

 (北京中调法治网)今年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强调,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为我国法治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党十九大报告对宪法地位和发挥宪法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作出了高屋建瓴的论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实践、宪法研究和宪法教育提供了遵循。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肩负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高校的宪法教育至关重要。

新时代背景下宪法教育的意义

  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居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地位。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十九大报告中8次出现“宪法”,1次出现“合宪性”,1次出现“宪制”,这在历次党代会报告中是不多见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要求“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要求“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这些内容突出反映了宪法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特别是在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过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坚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鲜明政治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宪法领域的充分展开。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这些关于宪法的理念和要求,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实践、宪法研究和宪法教育指明了方向。
  宪法教育是法治教育的基础和重点,是培养公民意识、国家意识的重要途径,对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将宪法理论与宪法认知付诸实践,意义重大。在大学求学是青年学习成长,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加强对大学生的宪法教育尤为重要。大学开展宪法教育,是大学的职责所在、使命所在,是大学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

强化宪法教育必须坚持的导向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宪法教育要紧紧围绕中国宪法中所确立的制度内容开展,以解决中国社会实践中的宪法问题为导向: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国宪法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是切实尊重和有效实施宪法的根本要求,是我国宪法作为社会主义宪法的基本特征,也是保证我国宪法教育正确方向的必然要求;二是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反映了我国的国家政权性质和政治体制特征,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证,可以说是我国国家制度体系之根、我国国家制度体系之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蓬勃生机与活力,坚持和完善好这一制度是我们的重大历史责任。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必须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三是坚持宪法总纲中确立的国家的基本国策、主要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制度,这些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框架;四是坚持保障公民基本权利,这是宪法功能与目标的具体指向,是宪法教育中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的内容,也是宪法最重要、最核心的价值。

开展宪法教育的实践

  中国政法大学在注重对法学专业学生进行宪法教育的同时,十分注重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和实践与宪法教育结合起来,将其作为开展宪法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并利用宪法研究和宪法学习的专业储备,自觉为宪法教育的社会化推广作贡献。

  为了做好宪法教育,学校一是注重打造一支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功底深厚、熟悉中国国情的高水平宪法学家、学术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二是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宪法教研室,加强组织保障;三是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着力构建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宪法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课程体系;四是坚守“大宪法教育”理念,既推行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学习和研究为对象的宪法教育,也推行反歧视、弱势群体保护、女性权益保护、人权的法治保障等涉及公民权利保护的特别宪法教育,还推行以港澳基本法的学习和研究为对象的特色宪法教育;五是坚持宪法教育全覆盖,对法学专业的学生进行宪法深度教育,对其他专业的学生进行宪法的公民教育;六是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把开展宪法教育与学生的德行修养结合起来,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宪法知识水平,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国家大德和公民道德;七是从历史演变的角度,通过分析中外国家治理的历史经验来开展宪法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宪法的由来和中国的宪制选择;八是创造条件让师生广泛参与宪法及其相关法律的起草、修订、解释、实施、宣传、普法等活动,在实践中学习宪法,接受宪法教育。

  此外,中国政法大学还通过组织模拟宪法宣誓、国家宪法日宣传、宪法主题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宪法教育来针对一般公民开展宪法教育,并且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宪法学习、为各种社会组织举办的宪法教育与宣传活动投入专业力量来提供支持。应该说,学校建立了以教学科研为基础、专业精细、视域宏阔的宪法学习和宪法教育体系,主体面向法学专业教育与法学人才培养,辅以一般的公民宪法教育,并且辐射社会公众的宪法学习与宪法教育的服务工作。

  开展宪法教育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宪法教育要根据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况,用生动的语言、鲜活的事例、灵活多样的方式,讲好法治中国的宪法故事。要从青少年抓起,采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他们有多种机会接近宪法、走近宪法、贴近宪法、亲近宪法,成为宪法的拥趸。宪法教育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使其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带头尊宪学宪守宪用宪,在宪法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力。今后,要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深化普及宣传基本法的同时,开启普及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行动。同时,开展宪法教育要高举依宪治国的伟大旗帜,加大宪法实施和监督力度,充分发挥活生生的我国宪法实践特有的宪法教育教化功能。

(来源:法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