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首页 资讯 法治 调查 人物 访谈 名人 名牌 教育 科技 健康 医疗 文旅 环保 食品 安全 非遗 公益 财富 生活 情感 婚姻 房产 汽车
网民投诉 纠纷调解 法律维权 中调评论 中调观察 中调智库

搜索

您的关键词

遏制网络游戏沉迷,企业当负起责任

日期:2019-11-07 来源:北京中调法治网 浏览量:0

       人民网(记者:沈慎)网络游戏业发展迅速,带来了部分未成年人沉迷游戏、过度消费等一些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国家新闻出版署近日发布《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从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角度入手,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治理思路。

       当前,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游戏借助智能手机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游戏企业赚的盆满钵满,但忽视自身社会责任却是普遍现象,尤其是缺少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措施。13岁少年沉迷某款网络游戏,疑似模仿游戏中翻墙跳楼动作而身亡,类似的新闻屡见报端,提醒我们:防范未成年人沉迷游戏,刻不容缓,整个社会都必须重视起来。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每一个家庭的福祉,也关系国家的未来。客观来说,在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这一问题上,相关企业难辞其咎。一些游戏开发商为了赚孩子的钱,专门研发门槛低、互动性强、诱惑多的游戏,把少年儿童培养成“忠实玩家”。一些网络游戏缺乏必要的防沉迷机制,更是通过“算法推荐”“奖赏反馈”等成瘾机制,让青少年“根本停不下来”。更有甚者,少数网络游戏通过色情、血腥、暴力、赌博等有害内容,腐蚀引诱自制力不强的青少年。根除这些乱象,既要有坚定的治理决心,更要有切实可行的方案。

       早在2017年,多个部门就联合印发了《关于严格规范网络游戏市场管理的意见》,并对网络游戏违法违规行为和不良内容进行了集中整治。但随着网络游戏类型越来越多元化,题材、内容、玩法层出不穷,治理也必须不断升级。此次出台的意见,提出了“实施网络游戏账号实名注册制度”“严格控制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时段时长” “规范向未成年人提供付费服务”等六个方面的举措,侧重于从制度层面来强化监督管理,目的就在于通过建立长效机制来规范网络游戏的使用。

       应当看到,网络游戏绝非洪水猛兽,合理使用有助于青少年的成长。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对网络游戏进行区分,确立其适合的年龄段用户。今年7月份,人民网作为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的排头兵,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发挥主流媒体监督职能,发出了首个“游戏适龄提示”的倡议,并建立了适龄提示体系标准。截至目前,腾讯等33家企业已积极参与。此次国家新闻出版署出台的方案,将“探索实施适龄提示制度”纳入了管理机制,体现了中国在游戏管理上的创新和智慧,公众对适龄提示向更广范围推进也报以了更为热切期待。

       来自管理部门、媒体和行业的努力固然重要,但解决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顽疾,企业的主体责任不能丢失。不可否认,近两年来,已有游戏企业在游戏时间管理、游戏消费管理、实名信息校验和适龄分级等方面做出了探索和实践,甚至喊出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永远没有终点的口号,但终归是凤毛麟角。而今,通知的发布,要求游戏企业必须头脑清醒,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既要为行业健康发展尽一份力,也要为我们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负责。(来源:人民网)

(编辑:颛永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