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首页 资讯 法治 调查 人物 访谈 名人 名牌 教育 科技 健康 医疗 文旅 环保 食品 安全 非遗 公益 财富 生活 情感 婚姻 房产 汽车
网民投诉 纠纷调解 法律维权 中调评论 中调观察 中调智库

搜索

您的关键词

嘉定营商环境有多好?企业帮着“上天打广告”

日期:2018-11-22 来源:人民网 浏览量:0

    人民网(记者:唐小丽)11月20日早7点40分,我国首颗由商业航天公司独立自主研发及制造的高性能微纳卫星——“嘉定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载长征二号丁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据悉,“嘉定一号”是我国首个天基物联探测系统——“翔云”卫星星座的首发星,研发企业上海欧科微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就落户在嘉定南翔。

 

“嘉定一号”发射升空瞬间(图片均由嘉定区新闻办提供)

    欧科微航天公司表示,嘉定区无论是政策扶持、产业整合,还是人才引进、安家落户,都给予了他们很大帮助,特别给力,所以特地将首颗卫星命名为“嘉定一号”,以示感谢。对此,网友笑侃道“营商环境好,企业帮你上天打广告!”

    嘉定的营商环境到底有多好,由此可见一斑。

    政策走心事业留人 嘉定吸引人才放大招

    说起“嘉定一号”的成功发射,也绝不是偶然,嘉定与卫星结缘已整整60年。1958年,嘉定就被命名为“上海科学卫星城”,2015年又被上海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市郊唯一的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集聚了11个国家级科研院所、7所高校、50多名院士以及2万多名科研人员,人才总量超过30万。

    嘉定区领导认为,任何发展,基础都是人,最核心的也是人才。而嘉定也一直把人才强区作为一个最基本的战略,有一组很有意思的数据对比:2012年,嘉定区的人才总量是25万,2017年底的数字是近36万。短短5年时间,嘉定人口的总量基本保持在160万左右,但是人才总量增加了十多万人。

    今年6月,嘉定区又出台了《关于实施“双高”人才计划加快推进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的若干建设》,立足嘉定、面向长三角、放眼全球,规划了未来三年嘉定人才发展的目标,提出了“千百万”的人才发展目标。在项目建设、资金安排、政策支持、人才服务等各方面,嘉定更是提供全方位无缝对接,加快吸引集聚海内外优秀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到嘉定发展。

    就拿研发“嘉定一号”的欧科微航天公司来说,现有职工近百人,硕士以上学历超过了50%,而员工的平均年龄才33岁。人员由来自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八院、九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十院、电信科学研究院、华为公司、中科院其他院所等诸多成熟人才构成,同时也招收了诸多优秀的应届毕业生,构建了一支精干的人才团队。

    引凤还巢 多家科研“国家队”回归嘉定

    记者了解到,嘉定区自2006年启动“凤还巢”计划以来,已吸引十多家科研“国家队”前来设立机构总部或主要研发基地,其中十家是“凤还巢”———它们原来在嘉定,后搬离出去,近年重又回归。

    为了“凤还巢”计划,嘉定还拿出近2000亩土地,按几十万元一亩“科研用地”指标拨给科研“国家队”,这些地块大多集中在轨道交通11号线车站附近的菊园地区。这是一片极具商业开发价值的“宝地”,如今每亩市价在1500万至2000万元。也就是说,为吸引这些科研“大咖”入驻,嘉定区付出了至少200亿元的代价。但嘉定区的当家人相信,这200亿元代价值得付出。

    为“引凤还巢”,嘉定区还出台了一系列优秀科研人才优惠政策,为区内科研院所引进人才的户籍办理、家属就业和子女就学提供方便,符合条件的人才还可按市场价的六折购买区内指定房源住房。

    只到一扇窗 一网通办体现“上海速度”

    打开“上海嘉定”门户网站政务频道中的“一网通办”平台,在这个全流程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上,重点突出了个人办事、行政权力、公共服务等常用服务查询索引。无论是企业,还是群众,只要找到相应入口,就能轻松了解所有办事流程,甚至在线申报。

    早在2015年,上海就开始启动网上政务办事大厅建设,嘉定紧跟步伐,于去年底顺利完成网上政务大厅建设。今年7月31日,嘉定召开“一网通办”推进会议,明确“一网通办”改革任务:网上办事100%全覆盖,涉企审批事项100%实现只跑一次,个人服务事项99%全市通办。

    大众MEB项目从10月10日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到10月12日取得施工许可证,涉及近10个环节,原本需要15个工作日才能走完的审批流程,仅花了不到48个小时,项目负责人连连感慨“体验了一把前所未有的上海速度”。

    目前,嘉定正按照全市“一网通办”要求,力争从“只进一扇门”变为“只到一扇窗”,做到服务企业“有事必到、好事想到、难事帮到、说到做到”。

    创新主体活力充沛 新兴产业发展迅猛

    如今,嘉定从建设科学卫星城到打造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可谓是科技创新由2.0向3.0的升级版。

    且看以下亮眼成绩:国内首条8英寸MEMS研发中试线正式投入运营,具备产品研发、小批量生产、设备验证等功能,为企业产品从研发到量产搭建了高效的实验平台;首台国产质子治疗装置正在瑞金北院进行设备安装调试,主要用于肿瘤放射治疗,填补了国内质子放疗技术装置的研制空白,待批量生产后可大幅降低患者治疗成本;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于今年7月成功落户,标志着承载解决我国智能传感器“关键和共性技术协同研发,实现首次商业化”战略任务的国家级创新中心全面转入实质性运营阶段……

    嘉定区委书记章曦还列举了这样一组数据:目前,嘉定全区有高新技术企业825家,总量占上海市的11%以上;2003年,嘉定区在全国首创科技小巨人计划,目前嘉定拥有上海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186家次,占全市15%;建成了各级企业技术中心256家;企业专利申请和授权以每年15%-20%的速度增长;全区已有主板、创业板、中小板上市企业13家,新三板挂牌121家,约占上海市企业挂牌总数12.7%,股交中心挂牌企业145家,占上海市企业挂牌总数的19.4%。2016年,嘉定全区研发经费占GDP比重为5.3%,而据记者了解,同期欧美发达国家比重为3.5%-4%。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嘉定建县800周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正以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勇气和决心,全力打造经济高质量、城市高品质、治理高水准的创新活力之城。”章曦如是说。(来源:人民网)

(编辑:颛永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