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善既是家族传承的目的,也是家族传承的手段。4月20日下午,以“善业长青,家可持续”为主题的第二届善传承圆桌共创会在厦门开启共创。本次圆桌共创会由福建省善才公益慈善研究院(以下简称“善才公益慈善研究院”)主办。活动当日近300名向善企业家、高校专家、公益践行者与青年领袖齐聚厦门,共创慈善在代际传承中的范式。

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常务副会长,北京善在量子科技集团创始人、董事长,福建省善才公益慈善研究院理事陈玫辛(恩军)出席活动并讲话。

通过观察古今中外成功的家族传承案例,我们发现在传承中慈善守护家族的精神基因,在代际之间搭建起超越物质利益的桥梁。面对当今世界面临着全球化、多元化及科技进步带来的高度复杂与不确定性,传统“线性规划”的家族传承开始失灵,要实现家可持续则需要跃迁到“放射性传承”。

共创在张泽栩小朋友悠扬的小提琴声与癌友们的“旋转生命之舞”表演中开启。由共创导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善才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王超、同心志业创始人广普引领,共创成员们分别分享了各自对善、对传承的理解。

开场致辞中澳柏城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小荣先生分享了自己受朋友和夫人投身慈善的影响,他表示:“我致力于将企业做精、做美,最根本的是秉持善念。经营企业和做慈善虽难,但不做慈善更难。”通过圆桌共创,搭建多元主体平等对话平台,汇聚跨界智慧,探寻家可持续路径。

厦门市海丝慈善会创会会长蔡罗沙(87岁)通过分享自己投身公益的经历,以及如何带动家族和伙伴共同参与,展示了如何通过共同参与公益事业来加强家族成员之间的联系,并将家族的价值观和精神传递给下一代。

福耀科技大学第一届理事会秘书长黄绍庆提到校训“敬天爱人、止于至善”。她分享了一个例子:学校在接受一家企业的床垫捐赠前,曹德旺先生仔细确认该捐赠不会影响企业的经营。在接受捐赠过程中,他展现了对每个人的关怀和对事务的严格要求。在学校建设过程中,曹德旺先生始终坚持亲力亲为,追求尽善尽美。这些行为为福耀科技大学及每个人树立了学习和传承的榜样。
“善传承应该有一个根系”集美大学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院长姚进忠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生态,不仅仅是简单的互动。我们应更关注身边的人,家是我们传承的细胞体,在家中培养爱,会延伸至亲朋好友、同事,再到社区和国家,形成更大的生态体系。
现场有父母带孩子一同参与,泉州五中初三的学生吴涛表示:“前辈们强调‘传’,而作为下一代的我们需思考如何‘承’。文化的传承是交给学校的,善文化的传承是交给家长的。父母从小带我做义工,让我明白善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家庭。仅有‘传’没有‘承’无法实现真正的传承。希望两代人携手,共同做好善传承。”

共创会现场还设立了儿童青少年善文化体验分场,吸引了不少青少年参与,通过善文化课堂、非遗技艺体验、益智数游等互动环节,让青少年们体验并理解慈善。而“善传承故事长廊”则以图文形式展示数学家陈景润先生科学家精神之传承、国医张仁济先生传承师父施今墨先生的济世救人之精神、严文郁先生在抗战烽火中守护并坚持传承中华文化、卡尔美体育柯氏兄弟从母亲身上传承爱拼才会赢的创业精神。“善业长青”不仅是家族使命,更是推动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本届善传承圆桌共创,共创成员们的发言犹如石子投入湖中,激起层层涟漪。通过分享个人经历、家族善故事和企业公益践行,大家从慈善的影响力、家族文化、家族传承以及家庭代际关系等多个维度深入探讨共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