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调法制网(朱明强 报道)汶川这座曾经因战争而坚韧、因灾难而坚强的土地,如今正以蓬勃发展的新面貌,向世界讲述着从抗战血火到乡村振兴的时代变迁。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特殊的纪念年份,汶川——这片曾经在抗战时期见证民族坚韧、又在2008年地震中经历重创的土地——正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
01 抗战记忆,川军精神的历史传承
八十多年前,抗日战争爆发,四川作为整个抗日战争中具有极其重要战略地位的大后方,为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无川不成军”的说法印证了川军的分量。抗战时期,350万巴蜀儿女决然出川抗日,展现了“不灭倭寇誓不还”的家国情怀。
汶川虽非主战场,但这片土地同样见证了全民抗战的热血。当时羌藏汉各族儿女共同支援前线,捐钱捐粮、支援战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全民抗战的真正含义。
02 地震创伤,从废墟中站起来的勇气
2008年5月12日,汶川遭遇8.0级特大地震,山河破碎,生灵涂炭。这场灾难造成了巨大损失,但也展现了汶川人民坚韧不拔的毅力。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的关心支持下,汶川开始了艰难而又迅速的恢复重建工作。全国各省市对口支援,志愿者纷纷奔赴灾区,形成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壮丽画卷。
03 乡村振兴,汶川新面貌的现代画卷
今天的汶川,已经焕发出全新的生机与活力。乡村旅游、特色农业、生态经济成为汶川发展的新引擎。
汶川的甜樱桃、猕猴桃、羌族刺绣等特产通过电商平台走向全国,农民收入持续增长。融合了羌族文化特色的民宿和农家乐吸引了大量游客,2024年上半年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23%。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汶川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推进植树造林和生态修复,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空气质量长期保持优良。
04 纪念与传承,抗战精神的新时代意义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汶川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通过参观抗战纪念馆、聆听老兵讲述抗战故事等形式,传承伟大抗战精神。
汶川中学开展了“传承抗战精神,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活动,学生们通过绘画、作文和演讲比赛,表达对历史的铭记和对未来的憧憬。
“纪念,是为了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开创更加和平的未来。”——这正是汶川人民的心声。从抗战到灾后重建,再到乡村振兴,汶川人民始终保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
汶川县映秀镇茶祥子里,氤氲茶香飘散在空气中。老板蒋维明正忙着招待游客:“我们现在的生活,就像这茶一样,先苦后甜。”
远处,崭新的公路蜿蜒在青山之间,连接起一个个焕然一新的羌寨村落。傍晚时分,广场上响起欢快的羌族歌舞声,老人们面带微笑,孩子们追逐嬉戏。
从抗战的血火岁月到灾后重建,再到如今的乡村振兴,汶川的面貌已变,但那份坚韧不屈的精神却永远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