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力跃升+产业转型提速
灌云县这场发布会解锁经济社会发展“硬核”答卷
北京中调法治网(郝金宝) 9月9日上午,“勇挑大梁 冲刺决胜”系列新闻发布暨集中采访活动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专场新闻发布会在灌云县临港产业区规划展示馆举行。连云港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刘成文主持。灌云县委副书记、县长陈创,灌云县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刘先仙,灌云县工信局党委书记、局长封其东,灌云县商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夏云亮,灌云县临港产业区党工委委员、燕尾港镇镇长邵冬冬等出席发布会,介绍灌云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经济发展基础向实向好
灌云因南有大川灌河、北依名山云台而得名,县域面积1528.5平方公里,总人口100.3万。“十四五”以来,灌云县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的381.6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491.7亿元,年均增长6.5%。规上工业总产值、工业应税销售收入分别年均增长20.4%、11.8%;工业用电量年均增长32%,今年上半年增长84.4%;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0.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7%,今年上半年增速居全市首位。灌云县多次被评选为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
产业转型加速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成效显著
陈创介绍,灌云县坚定不移实施“工业立县、产业强县”核心战略,获批省级灌云海洋经济开发区,全力打造以石化新材料为核心,以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健康食品、纺织(木材加工)和港口物流等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在产业转型方面,灌云县举全县之力开展安全环保不达标化工企业关闭退出攻坚,腾退土地近万亩。化工集中区升格为省级化工园区,嘉澳生物航煤、碱业公司搬迁等一批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实现了从小化工围海到大产业开篇的蝶变。经济开发区、北部片区、空港片区“一区多园”全面铺开,一批超50亿元项目落地建设,镇街工业集中区集聚发展,全县工业经济能级和韧性不断增强。
同时,灌云县高效农业蓬勃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灌云豆丹获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食用菌参与太空育种,紫苏、芦蒿、浅水藕等一批特色品牌农产品纷纷亮相。现代服务新业态不断涌现,县域商业商贸设施焕新,主题服饰产业园入选第三批省县域电商产业集聚区,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增速居全省县区前列。服务业占比提升到53%。
灌云县工信局党委书记、局长封其东介绍,灌云还始终坚持把壮大实体经济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有机结合,大力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先后建成江苏省先进级智能工厂2家、四星级上云企业1家、三星级上云企业31家,连云港市智能制造示范车间10个。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产业结构高端化、能源消费低碳化、资源利用循环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制造流程数字化、产品供给绿色化全方位转型,构建绿色增长新引擎,建成江苏省绿色工厂2家。
灌云县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刘先仙表示,“十四五”以来,灌云县累计推动146个重点产业项目纳入省市重点项目库,其中2025年实施市级重点产业项目46个,年度计划投资152.6亿元。全县工业产值由“十三五”末的89.29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192.77亿元,2025年预计实现工业产值225亿元,比“十三五”末增长152%。
开放动能持续释放,外向型经济发展提速
灌云县的开放动能持续释放,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加快建设,进口原木监管场地(A类)通过验收,液体泊位、散货码头基本建成,海河联运畅通南北。化工园区智慧管理平台、公共管廊、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等临港园区配套设施建成投用。花果山国际机场航空口岸扩大开放通过国家验收。
主题服饰产业跨境出海形成特色产业、富民产业,嘉澳生物航煤获得全国首张出口“白名单”。灌云县商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夏云亮介绍,“十四五”以来,灌云县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539个,其中百亿级项目2个、50亿元项目3个、10 - 50亿元项目43个。2025年1 - 7月,全县进出口总额达3.36亿美元,同比增长100.4%。
灌云县通过构建“4+N”产业链联动招商体系,绘制产业链图谱,突出主体打造“集群”优势等举措,精准谋划招商引资工作。同时,创新招商方式,通过以商招商、平台招商、资本招商等多元化拓展招商路径,建强招商队伍,优化招商服务。此外,灌云县推行“全生命周期”服务,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发展环境逐步优化,营商环境和基础设施不断改善
灌云县推广“综合查一次”改革,推行“拿地即开工”、并联审批、容缺审批、帮办代办等模式,审批服务“一网通办、一次办好”,在经开区、海洋开发区设立政务服务分中心,首创镇街基层“智慧印章”系统,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
在全省首家实体化运营县级合法性审查中心,推动基层单位依法行政、依法用权。建成云海高新技术产业园、江阴科创飞地等创新载体,创成46个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省市瞪羚企业4家,省科学技术奖、市创新联合体认定取得新突破。
“十四五”期间灌云高铁站、花果山国际机场相继建成投用,港口功能不断完备,建成3万吨级、5万吨级通用泊位4个,G204、G233、S324、S242国省干道改扩建工程竣工,连淮、连宿高速新改扩建加快建设,年底通车运行。“海陆空铁河”五通汇流的立体交通体系初步成型。
民生福祉不断夯实,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增强
灌云县将有限财力更多投向民生领域,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心的堵点难点问题。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云湖实验小学、伊西九年制、珠江九年制等学校建成投用,新区高中加快建设,高考一本达线突破1000人,“清北”录取实现突破。
医疗卫生水平稳步提升,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参保全覆盖,合理布局医疗资源,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健全,县妇幼保健院年底投用。就业帮扶深入推进,今年开展留守妇女劳动技能培训人数达500人,推动农村劳动力“家门口就业、家里面就业”。社保扩面扎实推进,新增企业养老保险参保3.6万人。
城市更新加快实施,新建口袋公园8个,灌云县建成共享新能源充电桩249个。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新增城市绿地56.6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4.1%,2024年PM2.5平均浓度为34.9微克/立方米,较“十三五”末下降10.5%;国省考断面水质连续5年全部达到优Ⅲ标准。乡村振兴纵深推进,建成农村生态河道117条789.2公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提高到64.9%,完成改厕11.8万户,完成1000余公里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村均从59万元增长到109.2万元,增长85.1%。
临港产业区:经济发展主战场,转型升级排头兵
灌云县临港产业区作为全县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和排头兵,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灌云县临港产业区党工委委员、燕尾港镇镇长邵冬冬介绍,“十四五”以来,临港产业区强力推进123家不达标化工企业关闭退出,腾退土地一万余亩,2023年化工产业园顺利通过省级化工园区复核认定。
灌云县园区全面融入连云港石化基地,全力打造10.64平方公里连云港石化基地拓展区,规划启动24.36平方公里连云港石化基地拓展区发展储备区,以石化及化工新材料、海洋经济、新能源为主导的“3+N”产业体系全面拉开,形成了“一核三带多组团”发展模式。今年4月份江苏灌云海洋经济开发区成功获批,依托燕尾港港口一类口岸和海河联运的独特优势,不断拓宽蓝色经济发展新空间。
灌云县在项目招引上,园区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聚焦主导产业,强化产业链精准招商。五年来,累计推动74个过亿元项目签约,其中嘉澳生物航煤项目产品顺利出海,盛邦新材芳纶项目一期实现量产,连云港碱厂项目顺利投产。今年园区累计签约过亿元项目23个,签约投资总额达151.7亿元,目前在手在谈40个项目正加快签约进度。
邵冬冬表示,灌云县临港产业区将以“冲刺决胜”的姿态,狠抓产业招商、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基础配套,优化营商环境,为灌云高质量发展贡献临港力量。
站在“十四五”与“十五五”的交汇点,灌云县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陈创诚邀大家到灌云走一走、看一看,感受灌云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图景,希望通过媒体的宣传报道,让更多人到灌云休闲度假、投资兴业,共创美好未来。
编辑:颛永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