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首页 资讯 法治 调查 人物 访谈 名人 名牌 教育 科技 健康 医疗 文旅 环保 食品 安全 非遗 公益 财富 生活 情感 婚姻 房产 汽车
网民投诉 纠纷调解 法律维权 中调评论 中调观察 中调智库

搜索

您的关键词

中国水运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保持世界第一

日期:2022-08-27 来源:北京中调法治网 浏览量:0

  人民日报(记者严冰)记者25日从交通运输部8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这十年,中国水运事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水运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保持世界第一,水运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作用明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坚实保障。

  据悉,到2021年底,全国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20867个,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659个,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8万公里,其中高等级航道超过1.6万公里。以沿海运输通道、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京杭运河—淮河等为水运主要通道,以主要港口为枢纽,衔接铁路、公路、管道等方式,连通世界、干支衔接的水路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形成。

  水运具有运量大、成本低、能耗少、污染小的比较优势,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要通道和关键节点,是加快运输结构调整、推进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的主攻方向。港口与航道作为水运这种交通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重要枢纽和重要通道。

  十年来,水运物流供应链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在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前10名的港口当中,中国分别占了8席和7席,上海港、宁波舟山港、深圳港连续多年的集装箱吞吐量位居前列;长江干线货运量超过30亿吨,位居全球内河航运首位。水运承担了大量的跨区域货物运输和约95%的外贸物资运输,特别是疫情发生以来,水路运输通道始终保持畅通,运输平稳有序,2021年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55.5亿吨,比2020年增长6.8%,确保了“出口货物出得去、进口货物进得来”。

  水运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作用明显。水运促进了中国沿海沿江产业布局优化,带动了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在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区域重大战略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中国是全球海运连接度最高的国家(已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港口建立了海运航线联系),在全球航运、物流体系中的枢纽地位不断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跻身“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前三名”。规模巨大、内畅外联的水运体系,有力保障了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

  水运设施科技创新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经过多年建设发展,我国沿海专业化码头装卸作业效率、百米岸线完成集装箱吞吐量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建成了厦门远海、青岛前湾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以及全球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上海洋山四期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以“生产管理系统(TOS系统)”、“设备控制系统(ECS系统)”为代表的智慧港口技术加快推广应用,引领了全球港口智能化发展。

  水运规划体系不断完善。积极开展全国港口与航道布局方案研究,谋划全国水运设施发展的顶层设计。落实国家重大区域战略要求,编制实施沿海邮轮港口布局规划、琼州海峡客运滚装港口布局规划等专项规划。落实国家五年规划和综合交通五年规划有关要求,印发实施水运“十三五”、“十四五”发展规划以及配套文件,建立了“5年规划库、3年滚动库、1年计划库”重大项目库滚动实施机制。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