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省上饶市委政法委员会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近年来,江西省上饶市立足把紧矛盾纠纷前端关口,探索建立矛盾纠纷预警多点触发多元化解机制,全方位推进矛盾纠纷预警多点位发现、多路径联通、多元化协同,有效实现防范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
一、建立问题多点位发现机制,提高矛盾纠纷感知力
掌握信息、发现问题,是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第一步。上饶市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创新科技赋能方式,建立“群众报、入户访、天上查、信息化”四位一体工作体系,极大提升了矛盾纠纷感知力、发现率。
“一格多员”及时报送一批。我们在科学设置网格的基础上,配备专职网格员、兼职网格员和网格辅助员,组建以外卖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为主体的移动网格员队伍,搭建“随手拍、即时报”工作机制,实现异常情况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预警。截至目前,全市“一格多员”规模达13170人,推动1132名移动网格员成为走街串巷、遇事快报的“移动探头”。
“幸福串门”全面摸排一批。按照“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原则,建立健全部门常态化大走访和乡村干部就近就亲每日随访工作机制,深入开展串门入户问困难、问纠纷、问关切、问建议“四问”活动。今年以来,已累计开展入户走访30.74万次,收集矛盾纠纷信息3.08万条,实现苗头性纠纷及早发现、潜在性矛盾深度排查。
“E呼即办”快速响应一批。将县(市、区)政府、各职能部门热线及全国统一的各类监督、投诉、服务热线共47条全部纳入“E呼即办”工作体系,统一热线号码和工作流程,加强热线队伍建设,实现群众诉求“一号响应”“一号统管”。自“E呼即办”平台建立以来,共受理群众诉求106万余件,抽查群众满意度达98.89%。
“一飞多用”空中巡查一批。依托无人机高空视野广、视角灵活、机动性强的优势,建立“一飞多用”无人机AI应用平台,利用无人机开展全域巡检、视频巡查、空中巡逻,通过AI算法智能排查各类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实现治安防控空中“日夜值守”。截至目前,全市警用无人机发现各类安全隐患6500余次,协助处置矛盾纠纷415余起。
“信息小店”时刻捕捉一批。针对农村熟人社会特点,利用群众常在村内小店集聚的习惯,网点化布局“小店信息站”,通过颁发证书、实施积分银行奖励制度等举措,让“人熟地熟情况熟”的小店老板化身为信息员,打造一批“村口情报站”。今年以来,布局“小店信息站”395个,收集社情信息5000余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500余起。
二、建立信息集成式共享机制,提高矛盾纠纷研判力
信息不能联通、数据不能共享,是矛盾纠纷预警不灵、预防不力的重要原因。上饶市在多点位发现问题的基础上,以综治中心为主平台,推进矛盾纠纷信息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互通集成,有效提高了矛盾纠纷综合研判预警水平。
构建“一口子”归集机制。依托综治中心建立信息“日推送、月碰头”工作制度,明确乡镇、部门深度排查信息、初步研判信息、及时上报信息的责任和流程,防止出现信息“中梗阻”。建立社会治理信息数据库,将网格排查、社会摸排、窗口受理、部门推送、来信来电来访、“E呼即办”等各类矛盾纠纷信息全量汇聚到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推动社会信息即时共享、乡镇信息互通共享、部门信息同查共享,实现信息“一屏通览、一键调度、一网统管”。
构建“全景式”调查机制。建立矛盾纠纷智能预警模型,利用大数据和AI技术对信息进行动态分析,主动识别、预测潜在风险点。推行问背景、问过程、问关联、问历史、问诉求“五问”工作法,对高频矛盾纠纷进行全过程扫描,推动“个案解决”向“类案预防”升级。探索实施“四优先”介入机制,对婚恋情感纠纷、宅基地纠纷等可能引发“民转刑”案件或负面舆情的重点矛盾纠纷,实行优先摸排、优先调查、优先研判、优先化解,今年以来成功预防化解婚恋情感纠纷3978起,真正打好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提前量。
构建“一体化”会诊机制。建立“7+X”联合研判机制,以政法委、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信访局和相关职能部门为主建立联合研判机制,在重要敏感节点开展全天候研判。建立“2+N”精准派单机制,在科学研判的基础上,将涉及安全稳定类信息和民生类信息分别推送至综治中心平台、“E呼即办”平台,通过平台派单至相关部门按责承办。建立“1+N”全程复盘机制,由政法委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对典型案例进行过程回演、问题回看、质效回溯,一同检视、一同剖析、一同整改,从而推动“解剖一个问题”向“解决一类问题”转变。
三、建立调处系统化协同机制,提高矛盾纠纷化解力
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是建立矛盾纠纷预警机制的落脚点。上饶市坚持把矛盾纠纷预警着力点放在“事要解决”上,既强化功能集成,又突出多元协同,形成“预警—调处—化解”工作闭环。
打造“一体系一站式”化解机制。以矛盾纠纷化解“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为目标,打造12个县级综治中心、222个乡镇(街道)综治中心、2885个村(社区)综治室三级组织体系,推动综合调解、远程接访、非诉服务、心理疏导、法律服务等资源力量“一站式”集成,实现矛盾纠纷“一窗口”受理、“一揽子”解决,切实将矛盾纠纷在群众“家门口”化解。
打造“一行业一专业”化解机制。按照“行内纠纷内行解”原则,探索推行“行业纠纷+专家团”解纷模式,陆续成立交通安全、婚姻家庭、医疗教育、劳动争议、金融保险、物业房产、知识产权等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52个、个人专业化调解室65个,基本形成多层次、宽领域、广覆盖的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网络,有效提升行业纠纷化解质效。
打造“一地方一品牌”化解机制。为让群众说得出问题、听得进道理,深挖本土文化资源、发挥本土人才优势,推行“更接地气、更有土味”的调解法,成功打造信州区“西市格格”、广信区“家事和姐”、德兴市“新时代问问室”等6个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品牌,有力推动人民调解工作向本地化、精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面对矛盾风险,既要有防范的先手,也要有应对的高招;既要打好收集预警的有准备之仗,也要打好处置化解的全方位之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持续把好矛盾风险源头关、监测关、管控关,提高预测预警预防能力,真正实现“早发现、早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