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调法治网(郝金宝)日前,江苏省连云港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勇挑大梁,冲刺决胜!后发先致,洼地崛起,奋力赶超。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引领,高质量发展。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连云港市以十大重量级工程重塑经济发展未来:连云港港口30万吨级航道改写航运历史,江苏盛虹炼化实现“一滴油到一匹布”全产业链转型升级,江苏田湾核电站领跑全球核电行业,连云港碳纤维打破国际垄断。2000亿投资撬动连云港万亿级产业链条,海陆空枢纽联动世界各地,民生医疗生态全面升级——连云港正从地理枢纽蜕变为产业创新高地。
2025年的连云港,正被总投资超2000亿元的十大超级工程按下发展“快进键”。从深水大港到能源基地,从产业集群到民生枢纽,这些遍布城乡的重大项目,不仅刷新着连云港城市的天际线,更彻底重塑着连云港的发展新格局,连云港让这座“一带一路”海陆联运枢纽城市,迎来能级跃升发展格局大变的黄金时代。
连云港30万吨级航道改扩建工程,让连云港港告别了“建不了深水港”的百年遗憾。投资17.52亿元的工程里,全球首艘“浚测一体化”疏浚船大显身手,提前一个月完成航道拓宽增深,现在7万吨级集装箱船能全潮双向通航,40万吨散货船也能乘潮进出。工程创下“等级最高、开挖厚度最大、里程最长、疏浚量最大”四项世界第一,预计2026年完工后,连云港港口年吞吐量将突破3亿吨,企业物流成本直接降低20%以上,江苏盛虹炼化的30万吨级原油船已实现“码头到生产线”无缝衔接。
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徐圩新区的江苏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用677亿元投资打造出“一滴油到一匹布”的产业传奇。作为国内单流程规模最大的盛虹炼化基地,它每年能加工1600万吨原油,80%以上都是烯烃、芳烃等高附加值产品,而且80%的原料和产品能在基地内闭环互供。采用全球领先的“少油多化”工艺,原油转化率高达92%,还配套建设全球首条绿色负碳产业链,每年捕集30万吨二氧化碳生产绿色甲醇,让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徐圩新区成为全国首个“近零碳园区”试点,投产后年产值超千亿元。

江苏田湾核电站扩建工程,让连云港坐稳全球在建最大核电基地的宝座。累计投资超1500亿元,装机容量突破900万千瓦,最新的7、8号机组用“华龙一号”技术,单台年发电量就达100亿度,够500万户家庭用一年。配套的90亿元滩涂光伏项目,年均发电20亿度,形成“核光互补”的立体能源网络。周边已集聚起核电装备制造、技术服务等产业集群,2024年就吸引就业超万人,“零事故”运行纪录成了全球同类项目的安全标杆。
连云港云台山深处的国信抽水蓄能电站,是个85.8亿元打造的“超级充电宝”。12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通过“低谷蓄水、高峰发电”,每年能调节电力40亿千瓦时,满足连云港全年1/3的用电需求。不仅能稳住江苏田湾核电的供电稳定性,还能每年减少6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新增3000公顷森林。施工采用“地下厂房+生态护坡”设计,弃渣全部用来筑坝,实现“零外运、零污染”,成了自然资源部认可的“绿色矿山”示范项目。
连云港市赣榆港区的华电LNG接收站,64亿元打通了长三角能源“新动脉”。每年能处理300万吨LNG,通过全省首条海底输气管道,给苏北、鲁南地区年供天然气42亿立方米,能替代1200万吨燃煤。更巧妙的是,它回收LNG气化时的冷能发电,年发电量5000万度,够10万个家庭使用。这个项目直接带动赣榆形成“气电联产+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邻近的华星LPG项目落地后,将形成年产值超200亿元的产业链。
连云港花果山国际机场空铁联运中心,80亿元搭建起“未来交通枢纽”。这里能实现“航空+高铁+市域轨道”无缝衔接,年吞吐量达500万人次,1小时直达青岛、2小时覆盖长三角。配套的智能物流中心用无人机分拣、自动驾驶货车,货物处理效率提升3倍以上。中亚班列的货物能通过铁路直达机场,再转国际航班飞往欧洲,全程物流时效缩短40%,让连云港成为“一带一路”海陆联运的关键节点。
中复神鹰碳纤维项目,50亿元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年产3万吨高性能碳纤维,强度是钢的7倍,重量却只有钢的1/4,广泛用于航空航天、风电叶片等领域。自主研发的“干喷湿纺”技术,让生产成本降低30%,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T1100级碳纤维已用在国产大飞机C919的机翼结构上。项目投产后,连云港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碳纤维生产基地,年产值超80亿元。
江苏省中医院连云港医院,20.5亿元改写港城医疗格局。占地200亩、床位1300张的三甲医院,引入省中医院的名医团队和智能诊疗模式,能开展器官移植、肿瘤精准治疗等尖端技术。5G远程会诊系统让市民在连云港就能预约南京专家,AI辅助诊断平台让平均就诊时间缩短50%,预计年门诊量超100万人次,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省级医疗资源。
这些超级工程,是连云港重塑城市格局的核心支撑。产业上,石化、碳纤维、生物医药等集群崛起,向着万亿级园区目标迈进;交通上,港口、高铁、机场联动,打通内外循环通道;民生上,医疗、生态项目落地,让生活更宜居。2000亿投资投下的不仅是工程实体,更是城市发展的底气与潜力。
连云港的蜕变,是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缩影。超级工程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数据的增长,更是城市能级的跃升、民生福祉的提升。这座城市不再只是地理上的交通枢纽,更成为产业创新的高地、对外开放的窗口。未来,随着这些项目的全面落地,连云港将以更强劲的实力,在长三角一体化和“一带一路”建设中,书写属于连云港自己的发展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