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首页 资讯 法治 调查 人物 访谈 名人 名牌 教育 科技 健康 医疗 文旅 环保 食品 安全 非遗 公益 财富 生活 情感 婚姻 房产 汽车
网民投诉 纠纷调解 法律维权 中调评论 中调观察 中调智库

搜索

您的关键词

孟寺镇非遗麦秆画——“点草成金”的手工技艺

日期:2025-07-22 来源: 浏览量:0


北京中调法治网(吕志胜 报道)一根根普通的麦秆,摇身一变成为一幅幅令人惊叹的作品,这华丽的转换,出自市级非遗传承人刘成峰之手。他用执着的态度,潜心钻研,推陈出新,形成别具一格的麦秆画,打造了非遗文化孟寺新名牌。

要制作高质量的作品,选材尤为重要。必须挑选熟度较高、色泽鲜亮、直挺的麦秆。为了保证品质,刘成峰亲自带人收割小麦,选出的麦秆经过浸泡、漂白、熏蒸、等颜色发亮有光泽后刨开用熨斗烫平,经小刀反复刮拭粘到牛皮纸上,坯板才算完成。按照临摹的样式剪裁、烫烙,完成后粘贴成一体。如此繁杂的工艺,却是刘成峰日复一日最为熟悉的过程。作为土生土长的临邑人,农耕文化对他影响很大,《五牛图》《吉祥如意》《教子图》等作品,蕴含着浓浓乡村风情、农家乐趣,饱含着美好的愿望和期盼。出于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喜爱,《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等一系列以传统人物形象和场景为主题的麦秸画成为他作品的一大类。

因麦秆画创作费时、工艺要求高、回报相对少,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学习这一技艺。为改变这一局面,刘成峰成功申报了市级非遗项目,在镇政府的支持下,在县文化馆建起了工作室,注册了临邑宗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并在孟寺镇东方新居村建立了非遗文化展厅,并将其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研习基地免费对公众开放,为更多喜欢麦秆画的人提供展示和学习的平台。

随着“非遗进校园”的爆火,每周一次的非遗进校园,使得这门传统的手工艺走进学校,在学生中间掀起了学非遗、爱非遗的热潮。学生们在老师的教授下,制作出独属于自己的麦秆画。

为更好地做好非遗工作,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灵魂,孟寺镇引导非遗传承人立足市场和创意,充分挖掘麦秆画的传统文化内涵,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巧妙融合,打造非遗工坊,建立“山东手造”临邑项目库。以创意赋能文化产业,精准利用文化资源,形成“山东手造”临邑品牌。为文化传承、乡村振兴、对外文化交流打造一条靓丽的风景,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