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首页 资讯 法治 调查 人物 访谈 名人 名牌 教育 科技 健康 医疗 文旅 环保 食品 安全 非遗 公益 财富 生活 情感 婚姻 房产 汽车
网民投诉 纠纷调解 法律维权 中调评论 中调观察 中调智库

搜索

您的关键词

真源县令张巡:老子军事思想的伟大实践者

日期:2019-09-03 来源:北京中调法治网 浏览量:0

       北京中调法治网(调查员怀家伦)最近,有个事情总是萦绕在我的心头,就是想疏理一下张巡与鹿邑、与老子的关系。

       长篇小说《张巡大传》于2018年10月初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2018年11月9日中共商丘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新华书店、商丘日报社和睢阳区文化旅游局在商丘古城张巡祠隆重举行了该书首发仪式。2019年3月29日中共鹿邑县委、县政府、县委宣传部、县文联、县作协又在鹿邑老子学院举行了该书研讨会。按理说,此事已经告一段落了,可是,作为该书的作者,我总觉得意犹未尽,还有很多话、很多观点如鲠在喉,一吐为快。

       先从老子说起。老子(西周末年武丁朝庚辰二月二十五日卯时诞生),姓李名耳,字聃,汉族,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相传,老子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须,所以被称为老子。他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东周国都洛邑 (今河南洛阳)任守藏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并在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写成了五千言《道德经》(又名《老子》),最后不知所终。

       《道德经》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囊括了政治、经济、军事等方方面面的知识,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座高峰,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道教出现后,老子被尊为“太上老君”;从《列仙传》开始,老子就被尊为神仙,历代帝王就开始到河南鹿邑去祭拜老子。《道德经》的国外版本有一千多种,是被翻译语言最多的中国书籍。

       老子的军事思想。老子五千言《道德经》,句句谈兵,其军事指挥、政治智慧、人生智慧,一切归结于宇宙智慧,此乃中国哲学屹立于世界哲学之巅的基石。据说,当年毛泽东也认为《老子》是一部兵书。翻开《老子》,直接讲兵的地方很多很多,比如“善战者不怒”。善于作战者绝不为愤怒激昂情绪所左右。战争需要十分冷静地判断敌情,十分周密地谋划打法,一怒之下做出的决策往往耽误大事,耽误大事的结果往往就是国破家亡。再如老子的兵不厌诈:“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你想让他亡,必先让他狂;你想削弱他,必先让他强横;你想夺取他,必先给他点甜头。

       总之,战争的艺术,就是想尽办法制造假象,千方百计地迷惑敌人,这就是老子军事思想的辩证法。长篇小说《张巡大传》之主人公张巡,正是老子文化的推崇者和老子军事思想的伟大实践者。
       再说张巡。张巡(708—757年11月24日),字奉忠,南阳(今河南邓州)人,祖籍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他自幼博览群书,晓通战阵兵法,唐玄宗开元末年(741年)中进士,历任太子通事舍人、河北清河县令、真源(今河南鹿邑)县令,其间他认真研读老子《道德经》,把老子的军事思想与孙子兵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独特的军事理论体系。

       长篇小说《张巡大传》从第十五回“敕贬真源当县令,怒杀恶霸华南金”开始,就详细记述了张巡在真源县当县令期间,认真研读老子《道德经》,运用老子的治国理念造福一方,除暴安良,发展经济,让老百姓休养生息的事迹,当年真源县百姓欲自发为其刻碑记之,结果被张巡婉言谢绝。
       张巡带领真源县军民聚集老君庙,举旗反叛。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大唐岌岌可危,张巡自命于危难之际,当年二月十五老子诞辰之日,张巡带领真源县军民聚集老君庙,拜老子、发毒誓、起兵卫真源,誓死守卫江淮屏障,力保大唐江山。之后,转战雍丘(今河南杞县)、襄邑(今河南睢县)宁陵、睢阳(今河南商丘)抗击叛军。

       张巡灵活运用老子的军事思想,百战百胜。张巡在抗击叛军中表现了杰出的军事才能,其军事思想集中体现在雍丘、宁陵、睢阳三次作战中,概括起来具体有以下几点:一是高瞻远瞩的战略远见。张巡虽然官职不高,但在战争发生后,能清醒地认识到坚守雍丘的重要意义。而当雍丘已不可守时,又能做到审时度势,主动放弃雍丘,退守宁陵,变被动为主动,再败叛军。宁陵取胜后,又主动与许远合兵,坚守战略要地睢阳,虽然自知兵微将寡,但却像钉子一样牢牢地钉在哪里,使叛军始终也没有染指江淮。在两年的艰苦防御中,张巡与优势叛军前后进行大小400余战,不但牵制了大量叛军,还歼其12万余人,始终阻止了叛军向江淮方向的发展,保护了唐朝的财赋和交通运输线,使江淮物资能源源不断地运往关中,同时还为唐军组织反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安史之乱的最后胜利,与张巡的卓越指挥是密不可分的。二是智谋超群,指挥卓越,尤其善于临机应敌。张巡在战争相继使出火烧叛军、草人取箭、出城取木、诈降借马、鸣鼓扰敌、城壕设伏、削蒿为箭、火烧蹬道等计谋,不仅已为将士们为其折服,连叛军也对其智谋敬佩不已,最后只好改用长围久困的战术,不敢再轻易攻城。张巡在战争所表现出的智慧,实为中外战争史上所罕见。三是“兵将相习,人自为战”的作战指导。由于叛军兵军将广,在攻城时四面围攻,这样一来张巡无法保证面面具到,所以他“勒大将教战,各出其意”,做到万无一失。正如张巡所讲:“古者人情敦朴,故军有左右前后,大将居中,三军望之以齐进退。今胡人务驰突,云合鸟散,变态百出,故吾止使兵识将意,将识士情,上下相习,人自为战尔。”所以“兵将相习,人自为战”是张巡长期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障。四是积极防御,主动出机的守城思想。张巡守城,不是用坚固自保的战术消极防御,而是守中有攻,以攻代守,以麻痹和欺骗为手段出其不意地进行反攻、偷袭,以此达到守城的目的。比如雍丘之战开始时,张巡认为:“贼兵精锐,有轻我心。今出其不意击之,彼必惊溃。贼势小折,然后城可守也。”结果首战便取得胜利,从而大大增加了军民的守城信心。这种主动主击的情况,张巡在战争中多次使用,而且在出击时,又采取多路出击,使叛军无法判断唐军的主攻方向,分散了兵力。积极防御,主动出机,是张巡能够坚守孤城,大量歼灭叛军的主要原因。五是战术上灵活多变,不拘泥古法。张巡用兵,谨遵老子《道德经》中有无,虚实的辩证关系,主张“云合鸟散,变态百出”。张巡在两年的作战中,战术运用非常丰富,先后进行过城邑防御战、伏击战、夜袭战、反击战、追击战,什么战术合理就用什么,什么战术能消灭敌人就用什么,所以史书上称其“用兵未尝依古法”,这是张巡能够少以胜多,长期立于不败这地的主要原因。六是取之于敌的后勤保障思想。由于张巡所守的是孤城,兵器、粮秣的补给无法得到保证,后勤补给因此更显重要,所以张巡每次出战的目的,一半是用来歼敌,一半是取得补给。张巡通常抓住一切战机夺取补给,而当没有战机时,又能主动创造战机。如偷袭粮船、草人借箭、出城取木、诈降借马都是典型的战例,作战结果后,经常“收器械牛马”、“获车马牛羊甚多”。当南霁云率援兵回睢阳时,正值大雾,张巡听到交战的声音,知道是南霁云,于是开门接应,最后居然“驱贼牛数百入”。“自兴兵,器械、甲仗皆取之于敌,未尝自修”,这种取给于敌的策略,是张巡能够长时间坚守的重要原因。 七是身先士卒,作战英勇。身为主将,张巡时刻能起到表率作用,或督军守城,或出城作战,他常亲自率军出现在最危险的地方,奋勇冲杀,因此赢得了部下的尊敬和信赖,无不用命,以至连战连捷。八是善于作思想工作,以此来保证将士们的斗志。二年多的艰苦守城,守军竟然能够始守保持著高昂的斗志,即使在最后一刻,也宁死不屈,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张巡之所以能够长期守住坚城,并大量消灭敌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善于鼓舞本方士气,以忠义激励将士,使上下团结一心。张巡不但对本方将士做思想工作,对敌人也是如此,他用劝降的方法就使叛军先后200余人来降,起到了瓦解敌军的作用。九是军纪严明、赏罚分明。张巡精通兵法,治军有方,能够与部下同甘共苦,因而深得军心。为了使有功将士得到应有的奖赏,张巡甚至敢于写信责备虢王李巨,拒理力争。

       最后,张巡守军终因粮草耗尽,食尽而救不至,为了充饥,将士们摘树叶、啃树皮、挖树根、网雀、掘鼠、杀马、煮铠甲,后来又以人为食,张巡则烹妾飨军,鼓舞士气,创下了战争奇迹,最终士卒死伤殆尽而被俘遇害,以身殉国,殁年四十九岁。后获赠扬州大都督、邓国公。
       鹿邑百姓拥戴张巡。一城锁江淮,生死几丈夫。张巡遇害后,鹿邑老百姓没有忘记这位当年的县令,在县城建立了陆王庙(陆王:张巡、许远、南霁云、雷万春、贾贲、姚訚。遗址:鹿邑老盐库),以示纪念。
       张巡下葬之传说,多与鹿邑有关。关于张巡下葬之说,这里有四个版本:一是张巡遇害后,葬在商丘古城之南,也就是现在的张巡祠。二是张巡遇害后,身首异处,鹿邑老百姓悄悄把张巡的头颅运回鹿邑,葬在了陆王庙。三是张巡遇害后,鹿邑老百姓把张巡的战袍葬在了陆王庙,又叫衣冠冢。四是张巡遇害后,官兵和百姓把张巡的尸首运回南阳邓州老家,行至鹿邑城北张村的时候,棺材突然落地,众人纷纷下跪,有一老者说,张巡是不愿意走了,这是天意,天意难违呀,于是就随地而葬。

       综上所述,张巡与鹿邑、与老子有着密不可分的的关系。张巡曾为真源县令,深受老子文化的熏染,他是老子文化的推崇者和老子军事思想的伟大实践者,特别是在安史之乱爆发之际,在二月十五老子诞辰之日,率真源县军民聚集老君庙,拜老子、发毒誓、起兵卫真源,在战斗中灵活运用老子的军事思想,百战百胜,其政绩和功德在鹿邑民间口碑相传。
       以上粗浅之见,仅供大家参考和交流。河南鹿邑、商丘和安徽亳州一脉相承,同属于中原文化,中原文化源远流长,思想中原有容乃大。在以后工作中,希望三地作家同仁多联系、多沟通、多交流、多合作,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为中原大地的文学事业增光添彩,共同把我们中原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张巡大传》作者:怀家伦于2019年9月2日

(编辑:颛永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