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首页 资讯 法治 调查 人物 访谈 名人 名牌 教育 科技 健康 医疗 文旅 环保 食品 安全 非遗 公益 财富 生活 情感 婚姻 房产 汽车
网民投诉 纠纷调解 法律维权 中调评论 中调观察 中调智库

搜索

您的关键词

安徽亳州:小蘑菇撑起“致富伞”

日期:2018-12-17 来源:北京中调法治网 浏览量:0

    北京中调法治网(记者:怀家伦 魏军)近日,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牛集镇蒋楼民族村的食用菌喜获丰收,成千上万斤蘑菇正陆续走出温室大棚,成为餐桌上的一道道美食,当地村民也从中收益颇丰。“这小小蘑菇,撑起了俺村的‘致富伞’。”该村食用菌基地负责人孙坤说。

    在孙坤的带领下,记者看到了热火朝天的蘑菇采收景象。走进蘑菇大棚,一阵清香扑面而来。放眼望去,一排排整齐的菌棒上,钻出朵朵香菇和平菇,长势喜人。工人们手脚麻利,挑选、采摘、装筐,忙得不亦乐乎。一会儿功夫,成筐的新鲜蘑菇离开熟悉的菌棒,即将走向千家万户的餐桌。孙坤介绍说,这批蘑菇是从今年十月份开始种植的,两个多月即可成熟上市,产量可以达到3万斤以上,每斤纯利润1块多钱,总共能够获利三四万元。

    据了解,谯城区蒋楼民族村食用菌生产基地成立于2017年10月,建成标准食用菌生产大棚10个,每棚300平方米。建成当年,村民就引进香菇和平菇种植,但由于对市场信息把握不准,以及缺乏种植经验等原因,效益不是十分理想。直到孙坤接接手之后,这种情况也明显好转。

    “现在看来,种蘑菇比打工强多了。”孙坤说,自己之前在深圳打工,每年也能挣个五六万块钱,但比起种蘑菇的收入,还是差了不少。孙坤早年间曾经尝试过蘑菇种植,但是效益不是很好,不得已才选择外出打工。2018年国庆节期间,孙坤回乡探亲,村支书蒋成斌登门拜访,劝说懂技术的孙坤带头种植蘑菇,并承诺村里将会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包括无偿使用大棚,土地资金减免和技术人员专门指导等等。孙坤听到这些承诺后,原本打鼓的心里顿时有了底儿,准备大干一场。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孙坤回到家乡,从外地购买了2万个菌棒,又搞起了他的蘑菇种植。

    这回搞得可是有声有色,不仅自己看到了效益,还为村里提供不少就业岗位,带动了村民共同致富。正值采收旺季,每天蘑菇大棚都会有十几个工人干活,其中有不少是村里的贫困户。孙坤介绍说,村里贫困户基本上都是岁数大的,身体也不是很好,根本干不了重体力活,蘑菇大棚里的工作正好适合他们,只需要完成采摘装筐这类轻活儿,每天就能挣个五六十块钱。“采蘑菇不咋累,还干净,比俺种地好多了。”贫困户蒋大爷说。

    “蘑菇效益虽好,但是风险也大。”孙坤说,由于蘑菇种植刚刚起步,所以他并没有着急将10个大棚全部投入种植,而是先种了1棚平菇和2棚香菇,以此作为蘑菇“试验田”。经过两个月的日夜辛劳,孙坤种植的蘑菇以优惠的价格和上乘的品质获得市场认可,这使他对蘑菇种植充满信心。下一步,孙坤不仅会扩大种植规模,还有意自己生产菌棒,更好地发展蘑菇事业,带动周边的贫困户脱贫致富。

(编辑:颛永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