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首页 资讯 法治 调查 人物 访谈 名人 名牌 教育 科技 健康 医疗 文旅 环保 食品 安全 非遗 公益 财富 生活 情感 婚姻 房产 汽车
网民投诉 纠纷调解 法律维权 中调评论 中调观察 中调智库

搜索

您的关键词

“全国文明家庭”黔西市李念家庭:家庭和睦 邻里和谐 村庄和美

日期:2025-10-06 来源:人民网 浏览量:0

近日,中央文明委公布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名单,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市大关镇七里村李念家庭赫然在列。走进李念家中,一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红心向党建设家乡”的书法作品映入眼帘,朴实的字句道出了李念一家的不懈追求与执念。

李念出生在一个勤劳的家庭,父母经营的面条作坊,让这个农村家庭的日子过得相对宽裕,然而最让邻里乡亲竖起大拇指的,是李念一家那“勤劳朴实、乐善好施”的家风。

李念与妻子赵顺芬。

李念与妻子赵顺芬。

“小时候,经常天还没亮就听见父母在作坊里忙活,有时到凌晨三四点还能听到压面机的声响。”李念回忆道。

在那个“人多地少”的年代,勤劳也不一定换来温饱。每到春荒时节,总能看到乡亲们提着空米袋,天不亮就来李家借粮。

“我父母从不会催着还,全凭乡亲们的良心。”让李念记忆犹新的是,有几家实在还不上粮食的,还会主动来面坊帮忙。“有的帮着和面,有的帮着晾晒,还有的赶集时帮着卖面条。”李念回忆道,“我父亲常说,这不是做工抵债,而是互相帮衬,共渡难关。”

这些鲜活的童年记忆,让李念很早就明白了一个朴素的道理:好日子是勤劳奋斗出来的,而邻里互助才能让好日子更长久。

“他当这个村支书啊,邻村有事都随叫随到。”妻子赵顺芬说起丈夫时,语气里满是心疼与自豪。

2024年,七里村完成了一项民生工程——地质灾害避险搬迁。15户村民终于摆脱了“雨天怕塌方、夜里睡不安”的阴影。

黔西市大关镇七里村。

黔西市大关镇七里村。

回忆起那段日子,李念依心有余悸。“最怕半夜接到村民电话”,李念说,“每次都是摸着夜路赶去现场查看险情,所幸都是虚惊一场。”

让村民们搬到安全的地方是当务之急。然而,部分村民因自筹资金困难产生顾虑,搬迁工作一度陷入僵局。面对这一困境,李念主动垫资帮助困难群众先行修建安置房,用实际行动打消了村民的顾虑。

“我很支持他,但是还是吵了不少架。”赵顺芬坦言,“我甚至跑去问老书记:‘能不能别让他当这个支书了?’”话虽这么说,但赵顺芬还是为工地上的村民送去饭菜,逢年过节也总能看到她给困难户送米送油的身影。

“这些事她都瞒着我,还以为我不知道。”李念望向妻子,满脸笑容。

2019年,李念新房落成,一块“初心驿站”的牌子自那时起便悬挂在李念家门口。

每月,夫妻二人都会邀请村里的老人来自己家里,精心准备家常饭菜,陪他们下棋聊天,让这个小家成为村里温暖的“老人之家”。

“对子女的教育更要身体力行。”李念常说“我们做这些不仅仅是为了给村里老人一个去处,而是要让孩子们懂得尊老敬老。”

李念带领七里村老百姓种植的牧草。

李念带领七里村老百姓种植的牧草。

2017年,李念高票当选七里村党支部书记后,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短短几年间,肉牛养殖、辣椒种植等产业蓬勃发展,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50多万元。

“以前在外打工,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家里的老人和孩子。”村民卢克芬动情地说,“现在在村里的合作社上班,一年能挣三四万元,还能照顾家人。”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李念一家通过“勤俭立家、耕读传家、拼搏兴家”实际行动,充分展现了新时代文明家庭良好的精神风貌,带领黔西市七里村老百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