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民警在比对案件证据。 受访者供图
夜间巡守人血溅幼儿园值班室,真凶踪迹难寻。三十年里,民警借技术迭代反复梳理证据,却始终差临门一脚。三十年后,警方组建专案组重启侦查。“翻遍旧资料,最终从胶卷底片中提取到半枚有价值指纹,成唯一的关键证据”
《法治周末》记者 刘希平
□ 张艳军 葛丰雅
夜间巡守人血溅幼儿园值班室,三十年里真凶踪迹难寻。
新疆铁路民警一代一代接力追查,从未放弃。
三十年后,当年案发现场提取的半枚指纹,终于打破了僵局。
近日,乌鲁木齐铁路公安局奎屯公安处刑事侦查支队支队长马国庆向《法治周末》记者详细讲述了这起横跨三十年命案的侦破始末。
三十年的追凶困局
时间拨回三十年前。1995年8月1日,新疆奎屯铁路西区幼儿园内,夜间巡守人员刘素素(女,化名)不幸遇害。
案发后,奎屯铁路公安处第一时间组建45人专案组,全力投入案件的侦破。
时任办案民警刘兴俊回忆:“7个小组同步推进现场勘查、外围搜索与社会关系调查。”
现场勘查显示,刘素素头部11处伤、2处致命,法医王增明判定其凌晨2时至5时遭重物击打致死,“嫌疑人体力较弱”。
已退休民警黄强称,卫生间窗户提取到3枚残缺指纹,外侧有攀爬脚印,东北方向15米内有同花纹足迹,推测一人作案,身高约172厘米。
幼儿园暑期仅刘素素值班,警方初疑性侵,但死者衣物完整、无抵抗伤,排除该动机。警犬追踪与血型分析锁定凶手向东北逃窜,500米处发现带血迹的白大褂、消防斧与麻绳,消防斧被确认为凶器。
奎屯铁路公安处副处长吴全分析:“嫌疑人熟悉外围却不了解内部,自带麻绳、现场取斧,逃跑慌张,不符合仇杀特点。”
警方还原作案过程:凶手翻窗进入,取斧寻财惊动死者后杀人逃离。此后7年,物证4次送鉴无果;6个月排查80余名社会关系、周边人员及2名盗窃嫌疑人,仍无突破。死者夫妻和睦,无情杀嫌疑。吴全推测:“可能是盗窃被发现后临时起意杀人。”
但线索有限,案件陷入僵局。三十年里,民警借技术迭代反复梳理证据,却始终差临门一脚。
2024年,乌鲁木齐铁路公安局新一届党委重视积案,局长李增平要求“用科技啃硬骨头”。
今年5月6日,副局长李峰组建专案组重启侦查。奎屯铁路公安处处长范医学说:“翻遍旧资料,最终从胶卷底片中提取到半枚有价值指纹,成唯一的关键证据。”
“指纹因雨水模糊,人工比对3个月无果,系统也判定无效。”乌鲁木齐铁路公安处警务支援支队政委冷江波牵头修复,连续5天守在实验室。最终通过技术补全指纹特征点,达到比对标准。
5月19日,全国指纹库显示,该指纹与2002年银川盗窃嫌疑人赵欣相似度达99%。专家复核后“同一认定”,确认了赵欣的身份。
5月21日,民警发现赵欣(曾用名赵宏杰)1994年至2007年在银川作案50余起,2009年因多罪被判死刑,2010年6月被执行死刑。
跨越千里的铁证闭环
“就算凶手死了,也要查透给家属一个交代。”李峰说。
于是,专案组又兵分三路:赴银川走访赵欣亲属邻居,赴奎屯核查目击者与驾校人员,赴上海、广州等地调取案件记录。
60余天行程10万多公里,民警在银川菜市场找到赵欣母亲张萍(化名),在奎屯还原其驾校轨迹,在上海发现其作案手法与本案相似。
张萍证言称:1995年7月,她带赵欣逃至奎屯投奔亲戚,送其去驾校。“赵欣花钱大手大脚,性格怪异、眼神凶狠。”同年8月初,赵欣变得呆滞、失眠,驾校来电询问缺课原因,其拒不回答。张萍洗裤子时发现裤腿有暗红印记,追问无果。李江辉分析:“与案发现场血迹喷溅特点吻合。”
1995年9月,张萍将赵欣托付给舅舅后返回银川,1996年9月将其接回。民警确认赵欣在奎屯无密切异性,排除情杀。
调取服刑案卷发现,赵欣隐瞒奎屯经历,被判处死刑后向同监舍人员透露“在新疆干过大事”。
刑事技术支队副支队长包顺衡称,赵欣1994年至1995年在银川翻窗盗窃38起,2003年至2007年作案常带绳子,与本案特点一致,且其14岁起多次暴力犯罪,风格契合。
8月26日,公安部专家组复核后认定案件告破。范医学总结:“赵欣因拮据盗窃,被发现后杀人灭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