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首页 资讯 法治 调查 人物 访谈 名人 名牌 教育 科技 健康 医疗 文旅 环保 食品 安全 非遗 公益 财富 生活 情感 婚姻 房产 汽车
网民投诉 纠纷调解 法律维权 中调评论 中调观察 中调智库

搜索

您的关键词

借款协议竟约定“结婚时还钱”?法官:警惕“空头支付”陷阱

日期:2025-11-11 来源:法治网 浏览量:0

等我结婚就还钱”,如此不靠谱的约定还款期限,竟真的写进了借款协议,出借人“真的信了”。近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金银川垦区人民法院就调解结案了这样一起案件。

一句不靠谱的承诺

梁某与小娟系同事关系。2022年2月,小娟以“信用卡还款困难”为由向梁某借款。出于对小娟的好感和信任,梁某热心出手相助,通过支付宝、微信,陆续向小娟转账69000元。小娟则出具了一份《欠条》,后又加上了一份《补充协议》,其上约定“待结婚时,用彩礼钱偿还梁某借款69000元”。

转眼3年过去,梁某并未等来小娟的还款,反而是小娟离职后主动切断了与梁某之间的联系。更让梁某气愤的是,他意外得知,当初小娟借款是为了在市区购置房产,并非用于偿还信用卡,两人共事期间,小娟还以同样的理由向多名同事借款,迟迟未还。

梁某无奈,将小娟起诉至金银川垦区人民法院,并申请财产保全,要求小娟立即偿还借款本息合计89880元,请求法院依法冻结小娟名下的银行存款。

财产保全的效果立竿见影,因银行账户被冻结,小娟的房贷、车贷均产生逾期。此时,小娟主动联系梁某,请求予以宽限,许诺“每月偿还10000元”,但梁某未予同意,双方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

约定条款引发激辩

庭审中,双方围绕《补充协议》中的“结婚时还款”展开了激烈辩论。

“我都三十多岁了,最迟一两年肯定能结婚,到时候收了彩礼,第一个还钱给你,你着急什么?”小娟表示,她并无逃避债务的意图,而梁某突然提起诉讼并申请财产保全,已对其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小娟认为,双方已在《补充协议》中明确约定还款期限,即待小娟结婚后使用彩礼偿还借款,梁某应当遵守协议约定。

“我好心借钱给你还信用卡,结果你却是去买房子,这不明摆着骗人吗?”梁某则是一肚子委屈。他认为,小娟欺骗在先,理应按照约定偿还借款本金、利息及由此产生的律师代理费。

法官释法:如此条款系“约定不明”

针对案件争议焦点,承办法官给出了详尽的法律阐释。

首先,承办法官向小娟明确指出,梁某向小娟出借款项是客观事实,双方约定的利息范围合理,小娟出具的欠条真实有效,故借贷关系成立,受法律保护。其次,对于“结婚后还款”这一约定,该条款本质是双方对于还款期限的约定,即以小娟结婚作为还款时间。然而,这一期限取决于小娟是否结婚、何时结婚,属于不确定期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对借款期限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贷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故梁某向小娟催讨欠款符合法律规定。

承办法官还指出,小娟在借款时声称用于偿还信用卡,实际却将资金用于购房,这一行为虽不影响借贷关系本身的效力,但确实违背了诚信原则,成为导致双方信任破裂、矛盾激化的重要因素。

“梁某在诉讼过程中申请财产保全,是法律赋予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旨在保障判决的顺利执行。虽然保全措施对小娟的生活造成了不便,但只要梁某的申请符合法定条件并提供相应担保,该措施就具有合法性和正当性。”最后,承办法官针对梁某申请财产保全的行为进行了详细说明。

调解达成分期付款协议

承办法官一番话有理有据,让小娟陷入沉思,也让小娟明白“拖延毫无意义”。随后,小娟表示,她的银行卡内有48000元被法院冻结,只要梁某申请解除保全措施,她会在第一时间将该笔款项转给梁某,剩余款项则在一个月后支付,总计向梁某支付本金、利息及律师代理费89000元。

梁某经过考虑,同意了这一调解方案。

“解除保全措施后,请你信守承诺,若你隐匿、转移名下银行存款,法院可将相关线索移送公安机关,并依据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追究你的刑事责任。”出具民事调解书后,承办法官向小娟释明法律后果。

在对小娟名下银行存款解除保全措施的当日,经承办法官跟踪督促,小娟如约向梁某转账支付48000元。

2025年10月底,小娟主动联系法官,称已将剩余款项41000元转给梁某,并提供了转账截图。至此,该起借贷纠纷得以妥善解决。

法官提示

民间借贷时,谨慎行事至关重要,尤其是当借贷关系中掺杂感情因素,更应保持清醒头脑借款双方要签订详细、规范的借款合同,明确借款金额、利息计算方式、还款方式、还款期限等关键条款。同时,妥善保存好转账记录、借条、欠条、聊天记录等相关证据,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