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首页 资讯 法治 调查 人物 访谈 名人 名牌 教育 科技 健康 医疗 文旅 环保 食品 安全 非遗 公益 财富 生活 情感 婚姻 房产 汽车
网民投诉 纠纷调解 法律维权 中调评论 中调观察 中调智库

搜索

您的关键词

于金明院士:病人在和疾病赛跑 我们在和时间赛跑

日期:2021-11-18 来源:北京中调法治网 浏览量:0

    编者按一代人又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又一个时代的担当。医者,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放在首位,立足本职、牢记使命,以甘于奉献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攻坚克难、锐意进取,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

    传承大医精神,护佑人民健康。透过镜头,讲述为我国医学事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院士们的真实人生经历,领略中国医学界一脉相承的家国情怀、严谨的科学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赤诚之心。

    三十年前,他放弃国外条件优渥的工作邀约,带着先进的放射治疗技术和科研知识回到祖国,带领团队废寝忘食、艰苦奋斗,推进我国肿瘤治疗设备及医学技术大幅度提升。他就是我国精准放射治疗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于金明。

“我和国家的关系——报答”

    在于金明心中,个人的努力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他认为自己所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国家和党的培养。

    1977年恢复高考,成为改变于金明命运的重要关口。彼时正在家乡务农的他意识到,实现自己读书梦的机会到了。在闲暇之余,他抓紧一切时间刻苦学习,于1979年考上潍坊医学院,由此,开启了四十余年的从医道路。

    1992年,于金明留学结束,回到祖国。“回国效力,义不容辞。在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没有任何理由不回来。我和国家只有两个字的关系——报答。”于金明深知,祖国才是梦想真正启航的地方。

    来到当时处于起步状态的山东省肿瘤医院,于金明带领科研团队埋头苦干。回忆往昔,于金明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是“包子就蛋汤”。“我们那个时候真的是五加二,白加黑,天天晚上加班。”他感慨万千。

    受制于当时的医学水平,于金明一方面想办法研发与国外相同或相近的医疗设备,从硬件上争取缩减和国外的差距;另一方面在临床经验上下苦功,从细小的工作抓起,瞄准医学前沿。

    20年间,他和他的团队一步步将中国的肿瘤治疗,从常规放疗引领到了以精准计划、精准定位和精准治疗为特征的“精准放疗”时代。

“医生就是和时间在赛跑”

    于金明常说,“病人在和疾病赛跑,我们在和时间赛跑,如果我们跑得快,我们就会挽救更多病人的生命。”作为国内肿瘤放疗领域唯一的院士,他一直致力于肿瘤放疗事业,率先提出精准放疗理念,而这一切,都缘于一位令他记忆深刻的病人。

    那时,刚毕业不久的于金明被分配到放疗科,他目睹了因为传统放疗技术勾画靶区不精准,乳腺癌患者最终不治的场景。他暗暗下定决心,要将放疗做到“精准”——最大限度地聚焦放射线能量杀灭肿瘤的同时,将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降至最低程度。

    多年来,在研究精准放疗的道路上,于金明孜孜以求。他根据肿瘤形状各异、分化程度不同的特点,形成了“适形放疗”的思路:无论肿瘤如何变化,放射范围形状可以为它“量身定做”;在此基础上,针对一些特殊形状的肿瘤,又开始“调强放疗”的研究;通过改变每一束射线的强度分布,来得到一个精准更合理的剂量分布。科研和临床结合,适形与调强结合,“逆向动态调强放疗系统”填补了国内空白。

    医生与时间赛跑,更意味着要在治疗手段上不断推陈出新。当精准放疗已帮助肺癌、乳腺癌、鼻咽癌、食管癌等数以万计的患者重新拥有健康之后,于金明又把目光投到生物靶区、基因治疗和基因增敏这样的世界级尖端课题上,进行个体化放疗、质子治疗的探索,只为尽最大力量减少对患者的伤害。

“质子梦”照进现实

    在于金明的心中,始终有一个“质子梦”。上世纪90年代,于金明在国外留学时第一次看到神奇的质子加速器,怦然心动。但是,这项造福于肿瘤患者的高端治疗技术,当时全球范围内包括在建项目尚不足70个,并且大部分集中在国外,我国尚没有投入临床应用的质子设备。

    看着患者无助又期盼的眼神,于金明心里五味杂陈。他认为,质子治疗是当前精准医学、精准肿瘤学或是精准放疗中的典型代表,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更小的副作用,能明显提升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尤其对儿童肿瘤患者来说,质子治疗是首选方案。

    “要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接受最先进的放疗治疗。”带着这样的初衷,多年来,于金明刻苦钻研质子治疗技术。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他向国家提出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的构想,之后又向山东省提出建设质子中心。

    这个梦想很快照进了现实,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山东省肿瘤医院质子临床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质子中心”)项目从申请到开工,仅仅用了132天。如今,投资高达30个亿的质子中心拔地而起,已于4月1日正式启用。与国内外同样项目少则10年、多则20年的建设周期相比,被国际同行惊奇地称为 “山东速度”、“济南速度”。

    在这项成果的背后,从建设思路,工程监督,到人才选拔,服务开展都倾注了于金明的心血。“质子中心投用后,中国将在质子治疗肿瘤技术上可与世界水平接轨。”于金明说。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面对疫情防控这道“考题”,于金明作为山东省肿瘤医院的掌舵人没有慌乱,而是确定了“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临床医疗”的思路,没有简单地将医院一封了之,而是在严密防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证医院各项诊疗工作正常开展。

    对于这个“冒险”的决定,他有着自己深度的考量。“对于肿瘤专科医院来说,我们面对的是死亡率高达50%以上的肿瘤患者。如果因为疫情使肿瘤患者得不到及时救治,就是失职。”于金明说。

    患者至上,是于金明多年来坚守的初心。正是这份坚守,使山东省肿瘤医院在疫情中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不仅实现了全院患者、陪护、医护人员及其家属的零感染,而且医院第一季度收治患者数量等各项主要业务指标仍然保持了两位数增长。

    “现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我们仍然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两手赢的工作思路,把防控工作放在首位,这是保证医院其他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和保障。”于金明介绍。

    作为一名管理者,于金明坚持以人为本,践行“以病人为上,以职工为上”的准则,为他们创造了一个温暖幸福的家。2019年和2020年山东省肿瘤医院职工绩效同比增长41%、44%,职工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提升。

    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和对科学的无限热爱,这就是于金明做出的对祖国最好的“报答”。 (来源:人民网)

(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