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首页 资讯 法治 调查 人物 访谈 名人 名牌 教育 科技 健康 医疗 文旅 环保 食品 安全 非遗 公益 财富 生活 情感 婚姻 房产 汽车
网民投诉 纠纷调解 法律维权 中调评论 中调观察 中调智库

搜索

您的关键词

王巍:从“烤骨队”到“出圈” 王巍谈中国考古

日期:2022-02-18 来源:北京中调法治网 浏览量:0

      人民网(方经纶、贺迎春)“我从事考古工作,整整四十年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在接受人民网《大观》栏目组专访时感慨,这些年中国考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隔世之感。

王巍在接受人民网《大观》栏目专访。

      “那个时候,考古学真的是冷门中的冷门。”王巍记得,1979年他实习的时候,需要开发票,别人硬是把考古队写成了“烤骨队”,让人哭笑不得。如今,三星堆等遗址的新发现频频“出圈”,各类文艺作品将历史、文物演“活”,考古人欣喜地看到了全民“考古热”。

      王巍认为,考古学最大的魅力在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永远饱含着希望,“也许,一个刚走出校门的青年考古学家的一次偶然的发现,就可能改写历史。”

青年时期的王巍。

      王巍最为人熟知的,是主持完成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通过物理、化学、天文、地质、生物、遗传等多学科结合,对距今5500年到4000年期间的几个大型都邑型遗址进行发掘,通过考古材料与各项研究证实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说法并非虚言。

      “考古的本色是严谨。”王巍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当年,团队在青海东部的民和县发现了喇家遗址。其中在一座4000年前被泥石流吞噬的村落里,人们发现一个青年女性在临终前怀里还护着一个孩子,许多媒体报道称之为“母子情深”。可考古工作者并未下此结论,因为并没有证据可以证明她们是母子关系。果然,在进行了DNA对比研究后发现,二人并非母子关系。“求真务实,是对科学最基本的尊重。”王巍说。

      2021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谈起中国考古百年发展历程,王巍用了20个字来概括:“历尽艰辛、筚路蓝缕、薪火相传、敬业奉献、成就辉煌”。为庆祝这一节点,王巍还为中国考古人创作了《百年心语》《我是中国考古人》《仰韶之光》等五首歌曲,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了中国考古人的心声。(来源:人民网)

(编辑:颛永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