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首页 资讯 法治 调查 人物 访谈 名人 名牌 教育 科技 健康 医疗 文旅 环保 食品 安全 非遗 公益 财富 生活 情感 婚姻 房产 汽车
网民投诉 纠纷调解 法律维权 中调评论 中调观察 中调智库

搜索

您的关键词

李永军:适应时代发展才能生存下来

日期:2019-01-08 来源:人民网 浏览量:0

       人民网(记者:林峰)在北京的前门大街上,有一座古朴低调的刺绣艺术馆,馆内的展品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苏绣。这座艺术馆由苏绣传承人姚惠芬与永新华韵文化产业集团合作,其内工艺品销售业绩连月提升。这种传承人出手艺,集团出资金,让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勃勃生机的新模式,就是永新华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永军带领集团正致力于探索的“1+2+N平台架构”。

不断调整适应寻找发展空间

       永新华集团的“1+2+N平台架构”指的是一个国际非遗大数据库,非遗博览园、特色小镇两大系列平台,与N个非遗展览中心、演艺中心、研发中心、培训中心等若干配套项目呼应支撑。

       打造这样的平台架构与永新华集团一直以来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管理理念密不可分。李永军指出,有一句话叫适者生存。企业能够经历几十年的考验,持续健康发展,无论政策如何变迁,都只有适合时代发展,才能生存下来。生存下来才有机会、才有机遇。“我们这一代人赶上了好时机。”李永军说,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政策,也在不断调整政策。做企业一定要结合政策不断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机会和空间,不断调整发展方向。

       李永军从1987年创业做设备安装开始,到2002年逐渐转向了地产,到2009年左右,转向金融投资,再到现在做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永新华集团在他的带领下一直不停地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适应时代变迁。“至少要用看待未来十年、二十年的眼光看企业的发展和调整战略。”

做企业要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市场

       之所以选择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永新华集团发展的主线,李永军有着自己的考虑。他认为,企业家做事业,首先要讲究对社会的影响。不是能赚多少钱,或者经济上取得多大的发展,而是要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市场,特别是在未来能把它当成事业传承下去。

       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就是一种有待传承的技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它们发扬光大,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有益于社会发展的事情可以做。比如永新华在做非遗保护时发现很多技艺存在于偏远落后地区,有些因为经济原因甚至濒临失传。这样的项目之所以传承不下去就是因为失去了市场,年轻人对古老的手工艺不认可。像这样的项目就是需要保护,需要精准扶贫的项目,可通过基金会提供一部分资金支持。当然仅凭一部分资金还不够,最重要的是要帮助传承人打造空间和环境,引导他们学会创新,将手工艺品与产业相结合,真正盘活市场,变成活态化。这样才能进入良性循环,不仅改善传承人的生活质量,还能让非遗得到传承和保护。

       “我们做这个事情,一是从长远考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二是用产业理念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企业家首先要有带头作用、引领作用。”李永军说,企业家要承担责任,这种责任不仅是对企业自身的,也是对整个社会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我们有很多工匠。工匠精神需要传承。

做事情要持之以恒要自信

       李永军将自己30年的发展进行了总结与年轻人分享。他认为想要取得成功,首先是要学会坚持,持之以恒,一点点去做,脚踏实地。李永军对自己,对企业的要求就是八个字:正直,无私、真诚,坚韧。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要想着赚快钱,一定要沉下来,要坚持。中国很多做得非常好的企业,没有哪家是一天、一年甚至三五年做出来的。没有二十年的积淀,不可能成长出一家国际化的大企业。

       第二,做企业要自信。你认为这件事行,就一定能成。你认为这件事可以做,那就把它当做一生事业来做,一定能成功。在发展过程中,每家企业都有问题,每家企业都会面临困难,要自信、正确地面对。

       第三,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在面临问题时,一定要学会及时创新改变。想学着别人走的路,自己没有出路。只有结合企业和个人自身优势去寻找创新的路,创新的项目,才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就像最初永新华决定要做非遗这件事的时候并没有老师,也没有人知道应该如何去做。通过五年中不断整合、挖掘、开发、创新,去摸索,如今也终于找到了自己接下来要走的路。解决暂时的困难,最重要的还是靠自己的信心,靠自己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法和方式。(来源:人民网)

(编辑:颛永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