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首页 资讯 法治 调查 人物 访谈 名人 名牌 教育 科技 健康 医疗 文旅 环保 食品 安全 非遗 公益 财富 生活 情感 婚姻 房产 汽车
网民投诉 纠纷调解 法律维权 中调评论 中调观察 中调智库

搜索

您的关键词

守护绿水青山智绘生态子洲——子洲县开启生态环境智慧化治理新篇章

日期:2025-08-04 来源: 浏览量:0

1北京中调法治网(王涛 报道)近日,阳光穿透晨雾,洒在子洲县的广袤大地上。一架无人机在轰鸣声中拔地而起,迅速攀升至高空,按照既定航线开启了日常的高空巡查拍摄任务。它如一只敏锐的“电子眼”,穿梭于沟壑纵横之间,将镜头对准山林河道、城镇乡村,不放过任何一处可能存在生态隐患的角落。

在无人机的视角下,蜿蜒的大理河波光粼粼,岸边葱郁的植被随风摇曳,县城里错落有致的建筑与周边的自然景观相映成趣。而这一次次看似平常的巡查,正悄然为子洲县生态环境智慧化治理积累着关键数据,成为守护这片绿水青山的前沿力量,一场生态环境数智化转型的变革正在这里深刻上演。

3

生态环境数智化转型,不仅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举措,更是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关键之举,为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面对大气污染、水质治理、固废污染防治等一系列生态难题,榆林市生态环境局子洲分局与陕西点云科技携手合作,成功打造出全省首个县级“生态环境智慧治理可视化”平台,开启了子洲县生态治理的全新征程。

该平台致力于资源整合与科技赋能,实现了“数据”与“现场”的可视化呈现。通过录入近三年的噪声数据、近五年的水质数据,并接入省级空气站点、市级固废、入河排污口系统,运用电子地图、数据可视化组件,将复杂繁多的环境数据以直观明了的图表、地图图层形式展现出来。空气质量指数(AQI)的区域分布图、水质达标情况的流域图等一目了然,让管理人员能够迅速掌握环境态势。轻点地图点位,对应监测站点的详细信息便即刻呈现,实现了信息的快速查询与交互,极大地提升了沟通效率。同时,平台还具备智能预警功能,当空气环境质量临近限值时,短信预警将自动触发,第一时间将信息发送至相关人员手机,确保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响应与处理。此外,平台整合了县域内主要企业的各类许可、备案信息,借助AI技术自动判别届满期限,主动提醒管理人员与企业主体,有效规避了企业证件超期带来的环境风险。

 在蓝天保卫战中,平台凭借全域覆盖的监测体系,实现了热红外+无人机巡航+自动监测设备的协同作战。目前,平台配备一台无人机机场、两台便携式无人机,均可搭载空气监测仪,能够实现航线自动巡查、热红外与多倍变焦取证,彻底消除监测盲区,让山林河道尽在掌控。2025年初,平台报警提示子洲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省控空气站点CO数据连续出现异常高值。工作人员迅速操作“机场”无人机按照既定航线开展自动巡查,初步锁定污染源为该中心锅炉房区域。抵达现场后,又操作搭载“灵嗅”多气体监测仪的便携式“单兵”无人机进行监测,测得现场锅炉排放口CO最大瞬时浓度为32mg/m³,风险隐患极大。经县生态环境部门执法人员进一步现场勘察,发现该中学锅炉房由于操作人员专业性不强,将进气口进行了遮挡且锅炉参数配置有误,从而造成燃烧不充分、导致CO浓度升高。在拆除遮挡物并邀请县生态环境保护专家库专业人员全面排查重新设置后,锅炉恢复正常运行,再次通过无人机监测CO最大瞬时浓度降低至0.8mg/m³,降幅高达97.5%。

    而在大理河畔,水质智能监测模块正助力碧水保卫战。由2个高空瞭望、4套智能球型摄像机、12套网络摄像机、1套智能网络硬盘录像机以及1套智能视频管理综合平台服务器构建而成的监测体系,对淮宁河、大理河4个进出口断面、12个流域内断面进行实时监控。可实现流域水体颜色、漂浮物智能识别分析预警,变以往的被动响应”为如今的“主动防控”,将污染事件发现处置的响应时间缩短80%以上,精准识别污染高发区域、季节规律,并接入榆林市入河排污口管理信息化系统,为制定治理政策提供了更为精准的依据。

针对县污水处理厂,平台进行了单独精细化建模,并接入9个厂区及车间内摄像头的实时监控,出口在线监控设施水质超标实时提醒。实现了对污水处理厂的二三维实时可视化展示和非现场监管,既减少了对企业的打扰,又践行了榆林市生态环境局“无事不扰、有求必应,依法监管、帮扶监管,互相支持、实现共赢”的执法监管理念。

        榆林市生态环境局子洲分局局长贺腾飞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子洲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两山”理念,将“生态立县”列为全县首要发展方针战略,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把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现实检验

下一步,子洲县将持续深耕生态环境智慧化治理领域,计划引入AI深度学习算法等前沿科技,结合气象信息,精准预测环境质量变化,提前布局污染防治策略。同时,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合作,研发契合本地环境特色的智慧治理新场景。在公众参与方面,依托智慧治理平台打造AI智能环保助手,开发环保知识普及、公众监督等功能模块,提升全民环保意识,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此外,还将构建生态环境大数据中心,整合各类环境数据,实现跨部门、跨层级的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推动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