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首页 资讯 法治 调查 人物 访谈 名人 名牌 教育 科技 健康 医疗 文旅 环保 食品 安全 非遗 公益 财富 生活 情感 婚姻 房产 汽车
网民投诉 纠纷调解 法律维权 中调评论 中调观察 中调智库

搜索

您的关键词

黄河古渡醋香浓,茅津老醋迎归鸿——记马来西亚华侨茅津老陈醋厂之行

日期:2025-09-15 来源: 浏览量:0

北京中调法治网(法治报道员 兀占斌)9月11日消息,天降甘露。在中条山脊下,黄河像一条被点燃的金带,在平陆县茅津村前缓缓舒展。水汽氤氲里,古渡口若隐若现,仿佛仍在吱呀摇晃着两千年前的纤绳。就在这片被浪花反复舔舐的土地上,一股子酸香穿透薄雾,从青砖灰瓦的醋坊深处袅袅升起。村口的老人说,那是“醋魂”醒了——茅津老陈醋要迎客,迎的是从马来西亚跨海而来的亲人。

图片1

这些平均年龄在六十岁左右的老华侨们,归国旅游期间,执意要在黄河岸边的这座村庄里,寻找“祖先舌头上的味道”。他们当中,有教授、橡胶园主、企业家,也有刚退休的华文教师。

车过茅津渡,黄河水拍击堤岸,声如鼓瑟。刘永红厂长早已候在牌坊下,一身布衣,两手老茧,像刚从醋缸里捞起的一块“醋石”。他没有急着寒暄,只把客人引到醋窖前。窖口三尺见方,乌木盖边缘被醋汽浸得发亮,像一面被岁月磨圆的铜镜。

场子里,数百口大缸整齐排列,缸口用玻璃盖得严丝合缝。刘厂长说,这是“夏晒冬捞”的地方。三伏天要掀盖让醋喝饱阳光,数九天再捞去浮冰,只留下最倔强的醋魂。说话间,他随手掀开一缸,舀起半瓢棕红透亮的醋液,阳光一照,竟泛出玛瑙般的光环。华侨们依次抿一口,酸得龇牙,却又不舍得吐,咂摸再三,竟咂出麦香、花香、果香,还有黄河水携带的微微土腥——那是大地与河流的合谋。

“醋和人一样,得先扎根,再经风浪,最后才懂得回甘。”刘厂长说着领着一群人进了车间。蒸汽缭绕,工人们赤膊挥锹,把蒸熟的高粱、大麦、豌豆铲进石槽。石槽是道光年间的老物件,边缘被铁锹铲出月牙形的豁口,却愈发光滑。每一铲下去,醋师都要喊一声号子,“嘿——醋!”声音撞梁,再被蒸汽吞没,像一场无声的祭祀。

图片2

傍晚,醋坊院里支起木桌,一碗碗“醋宴”端上来:醋浇羊肉、醋熘山药、醋泡花生、醋酿皮……最绝的是一壶“三年洞藏醋饮”,加冰、兑蜂蜜,入口先酸后甜,收口竟带薄荷凉。华侨们初尝皱眉,继而眉开眼笑,最后竟如饮琼浆玉液。

在微雨中,古渡升起薄雾,华侨们即将返程。刘厂长把众人送到车前,“故乡的门永远给你们敞着,醋缸永远给你们留着。什么时候想家了,就回来让醋汽熏一熏,黄河水冲一冲,嗓子眼儿里的乡音就回来了。”

车笛长鸣,商务车缓缓驶离茅津村。车窗内,华侨们纷纷挥手告别;车窗外,刘永红厂长站在村口,像一株倔强的老高粱,目送这些亲人的远离。黄河水继续向东,带着醋香,带着泪水,带着一代又一代人无法剪断的情怀。

图片3

有人说,味道是最短的那条归乡路。当商务车消失在茫茫夜色中,茅津村的醋坊里,几百口大缸仍在呼吸,一呼一吸之间,黄河的浪花溅到三千里外的马六甲海峡,溅进吉隆坡茨厂街的茶餐室,溅在每一碗山西醋面上。那酸香里,有麦粒的坚硬,有阳光的炽烈,也有黄河水千年不断的柔软。

而地球是圆的,醋味是长的;只要醋味还在,故乡就永远不会走失。


编辑:颛永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