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调法治网(郝金宝)由中宣部组织的中央主要媒体开展“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9月19日至21日走进江苏省连云港市进行调研采访,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电总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中央媒体,江苏省多家媒体共计70多位记者走基层,深入县区调研采访,深入企业点对点调研,面对面采访,了解第一手新闻素材,采写有深度有温度的新闻稿件,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欢迎。
国家战略一带一路连接亚欧大通道,陆海联运海上丝绸之路连接全球五大洲。历时72天海上航行,日前, 载有1.34万吨连云港造生物航煤的利比里亚籍油轮“谢丽尔”轮缓缓停靠荷兰鹿特丹港。这是中国首家生物航煤出口“白名单”企业江苏省连云港嘉澳新能源的首笔国际订单,实现了我国生物航煤规模化出口零的突破,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全球航空减排竞争赛道。
生物航煤(SAF)以餐饮废油(俗称“地沟油”)等可再生资源为原料,通过催化转化等工艺制成清洁航空燃料。连云港嘉澳新能源有限公司通过优化催化剂效率和反应条件,使产品关键指标达到国际航空标准(ASTMD7566),具备与国际巨头竞争的实力。企业还构建了全国废弃油脂回收网络,降低原料成本,为规模化出口奠定基础。“从去年10月一次性投料成功,成为国内首条单线年产能50万吨级生物航煤项目,到今年5月1日国家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能源局以及国家外汇管理局四部委批复,连云港嘉澳新能源有限公司正式获得生物航油出口许可证,此次成功出口的关键在于政策壁垒的突破。”连云港嘉澳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健说。
针对生物航油缺乏专属出口编码、受限于成品油配额的问题,连云港市委、市政府积极对接国家相关部委,推动“白名单”制度落地, 通过跨部门协同实现全流程可追溯。连云港嘉澳新能源有限公司凭借50万吨年产能、75%原料自给率和国际ISCC认证,成为首个突破出口壁垒的企业,助力连云港市成为全国首个生物航煤出口试点城市。“这不仅是企业的重大突破,更标志着中国生物能源政策与国际接轨,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此次获得国际‘通行证’,为国内SAF企业出海提供了可复制的政策范本。”连云港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 位于灌云县临港产业区的连云港嘉澳新能源有限公司生物航煤项目二期将扩至产能100万吨/年, 同时已在灌云布局生物航煤实验室,持续深挖技术和产能潜力。随着BP等国际能源巨头的战略入股,企业在资金、技术合作与全球化渠道拓展上获得强力支撑, 未来有望通过连云港出口试验区进一步对接国际航运枢纽,提升国际竞争力。
“随着全球航空业脱碳进程加速推进, 生物航煤作为最可行的减排解决方案,正迎来爆发式增长。国内外航空业对SAF需求激增,连云港嘉澳新能源有限公司的产品也供不应求。中国生物航煤正式开启全球化征程,掘金欧洲航空脱碳市场。”何健说。 位于灌云县临港产业区的连云港嘉澳新能源有限公司,储罐林立、管廊纵横,预处理、制氢、加氢等装置开足马力生产。在这里,以废弃油脂即“地沟油”为原料,经过3道工序生产出的生物航煤像水一样澄澈透明。
“这是国内首条单线年产能50万吨级生物航煤项目,成品转化率达74%,位于行业前列。随着国内国际航空业对可持续燃料需求的增长,连云港嘉澳新能源有限公司的产品可以说供不应求。”公司总经理何健介绍,自2023年4月打下第一根桩,到近日投料成功,顺利产出符合标准的合格产品,仅用一年半。
连云港嘉澳新能源有限公司还投入1.1亿元,在灌云打造生物航煤实验室,继续深挖产业革新技术和产能潜力。“未来,秸秆、玉米芯、蓝藻都可能成为连云港嘉澳新能源有限公司的原料,车、飞机已经用上可持续燃料,下一个目标就是轮船,通过对石油基能源的替代,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何健说。
灌云县境内有知名的﹕连云港花果山国际机场,在县级有大型民用客机飞机场的全国仅此一家,灌云县有高铁站,灌云县有5万吨的海洋港口燕尾港,交通四通八达。灌云在改变,灌云在发展,后发先致,决胜赶超,勇挑大梁。曾经“小化工”是灌云发展的代名词,导致环保生态安全在全国出了名的,生态环境问题不断,国家生态环境督查组来灌云现场检查,央视媒体批评爆光,灌云整改不能等,灌云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金耀说﹕灌云县委、县人民政府下大决心整改,以破釜沉舟、壮士断腕的魄力,灌云县举全县之力,抽调100多名精干力量进驻灌云县临港产业区,整体推进退出拆除不达标小化工企业123家,为重大战略产业项目落地腾出新空间。如今,锚定打造连云港万亿石化产业集群重要板块的总体定位,灌云做强石化基地拓展区、启动石化基地储备区、提升石化基地保障区,抢滩登陆“新蓝海”,为跨越崛起积蓄了强劲动能。
“抢抓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经济等新兴产业,积极扩投资、促创新、拓市场,打造更多创新要素集聚、协作紧密高效、生态体系完善的先进制造业集群。”灌云县临港产业区管委会主任李来刚表示。
重大项目是产业发展的压舱石。走进市级重点项目——巨生铝灰渣资源再生利用项目的施工现场,技术人员正进行回转窑以及脱硫塔设备的安装。“项目总投资5.06亿元,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3.3亿元,带动就业约100人,经过一年多建设,已接近建成投产。”项目负责人乔东尹说。去年,灌云县投资过亿元重点产业项目签约引进114个、开工落地80个,去年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0.6%。
以龙头项目为牵引,灌云县全力推动主导产业强链补链延链。不久前,一批项目在灌云县临港产业区集中签约,总投资额38.5亿元。其中“智能肥料”项目是园区招引布局的下游产业链项目,环烯烃共聚物项目是围绕石化及化工新材料产业方向新布局的转型升级项目……串点成链、聚链成群、集群成势,灌云县产业体系整体竞争力得到迅速提升。
为产业发展培育后备力量。去年以来,灌云县创新方式精准招商,先后赴北京、上海等地开展招商220余次,邀请客商来灌云考察240余次,举办灌云(佛山)纺织服装产业推介会、灌云(杭州)石化发展大会等招商活动。推出总规模10亿元产业股权投资基金,重点支持高端石化、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发展。成立国有平台招商公司,进行精准化、专业化、市场化招商。目前,投资70亿元的12GWh储能电池制造、投资37.8亿元的80万吨/年锂电池负极材料等项目成功签约落地。
当前,以千亿级石化新材料为核心,以先进装备制造、健康食品、新能源新材料、轻工纺织和海洋经济等5个过百亿元产业为增长极的“一核五极”主导产业集群,已经在灌云拉开框架。随着一批批重点项目签约落地、建设开工,灌云经济开发区以集聚先进装备制造、高端纺织等集群产业为重点,各镇街工业集中区依托“两规划一环评”全面批复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土地作价入股试点,发挥各自优势,加快特色化错位扩张,展现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勃勃生机。
编辑:颛永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