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首页 资讯 法治 调查 人物 访谈 名人 名牌 教育 科技 健康 医疗 文旅 环保 食品 安全 非遗 公益 财富 生活 情感 婚姻 房产 汽车
网民投诉 纠纷调解 法律维权 中调评论 中调观察 中调智库

搜索

您的关键词

一位骨科领军人物的冷门坚守与热忱创新

日期:2025-09-16 来源: 浏览量:0

45年前,当同龄人纷纷选择胸外科等热门领域时,怀抱着“为了让跛足者少一点”的理想,年轻的李开南决定投身当时相对冷门的骨科。

如今,这位骨科专家已经从“冷门”领域的拓荒者成长为行业的领军人物:他主刀高龄微创髋关节手术,让108岁老人重获行走能力;开展可吸收骨钉、人工智能诊断系统等多项研发,获数十项国家专利;推动机器人辅助精准医疗……他始终孜孜不倦地追求卓越,在老年骨科领域树立了自己的标杆。

1

四川泰康医院骨科主任李开南。

“没人选的路,总要有人走”

李开南的骨科之路,起步于大学。那个时候,骨科还是个冷门专业,很少有医生愿意投身其中,但李开南觉得“既然大家都不选,那我就去选”。

他认为,骨科能帮助到人,尤其是帮助那些因骨折畸形的患者。“那时,我在街上常常能看到一些跛足的人,特别是拄着拐杖瘸腿走路的老人。当时我就下定决心,要让跛足的人越来越少。”

随着医学进步,尤其在90年代末期,骨科的手术技术和设备有了飞跃,越来越多的跛足患者得到救治。这让李开南感到很欣慰,因为这正是他坚持做骨科的初衷。

他坦言,走路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尤其对老人来说,骨折后长时间卧床非常痛苦,无法走路不仅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很大负担。因此,老年骨科疾病一直是他研究的重点。

在李开南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他接诊过的患者超过数万人,每次门诊常常要加号。尽管如此,他从未懈怠。他说:“作为一名医生,必须是全身心地投入。做医生不能马马虎虎,工作上必须用学术的态度去对待病人,也就是要认真、专业,这样病人才能信任你。”

35岁时,李开南就成了三甲医院的骨科主任。他始终坚持每天早晨与团队召开晨会、交班会以及病例讨论会。“对收治的每一位新入院病人,无论是手术前还是出院前,我们都要对每一个诊治环节进行详细讨论和研究。”他说:“从病历书写、查体到辅助检查,每一步都要仔细审查,确保诊疗质量和治疗方案最优化。”

“从石膏绷带到机器人手术”

从冷门到热门,李开南是骨科变革的重要见证者与推动者。

由于缺乏先进的固定器材和技术,80年代,大多骨折病人靠打石膏、做一些手法复位来治疗。李开南说,随着90年代固定材料的不断进步,钢板、螺钉等先进固定技术相继问世,许多骨科疾病的治疗迎来突破。

“后来我们意识到,大手术并不一定意味着对病人好的治疗。我们逐渐认识到手术要规范化、精细化,尽可能减少对患者的伤害。”李开南表示,2000年以后,微创手术成了骨科治疗的新方向。他也成了国内最早开始研究骨科微创技术的医生之一。

1997年、1998年,李开南开始对老年人髋部骨折进行微创手术,“当时我们采用了两个小切口,只有两三厘米长,出血很少,对患者的创伤也小,术后恢复速度明显加快。”甚至有患者手术后当天就能下地走路。

李开南的创新并不仅限于手术技术,他还曾申请并成功发明了多项专利。例如,他在90年代末发明了可吸收螺钉。这种用可吸收材料制成的螺钉,能够在骨折愈合后自动分解,不仅减少了二次手术的创伤和痛苦,而且加快了患者的康复速度。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他是国内最早开始进行3D打印和骨科机器人手术的骨科专家之一。“我们在使用机器人辅助手术时,能够通过机器人精准地找到骨科手术的位置,避免了传统手术中需要大量X光透视的过程,从而减少了手术的创伤和手术时间。”他说,骨科机器人的出现,使得骨科手术更加精准、快速,同时也减少了骨科手术操作的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李开南和团队又将目光转向骨折诊断的智能化。他透露,“我们正在研发一种骨折诊断模型,通过拍摄CT影像,将数据传输给人工智能模型系统,模型系统自动分析并给出骨折的诊断报告并提出治疗建议。这不仅能节省医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尤其是显著提高基层医院的诊治水平。人工智能未来将大大提高医疗效率,特别是在基层医院与上级医院之间的远程诊断和质量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让百岁老人重新站起来”

80年代,对于老年人来说,骨科手术几乎是禁区。“那时,70岁以上的老人很少能进行骨科手术,因为老年人普遍身体状况差、合并症多种内科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医生面临的手术风险非常大。”

经过多年的探索,李开南逐步成功为多位高龄老人进行了骨科手术。在他的职业生涯中,甚至曾为一名年逾108岁的老人完成手术,让老人重新站了起来。而在四川泰康医院,他也为不少90岁以上,甚至101岁的高龄老人进行了手术治疗。

去年,李开南成功为一位93岁的老人进行了髋骨骨折手术。老人患有高血压(极高危)、糖尿病、老年痴呆症等多种疾病,且有严重的骨质疏松。骨折后,她在成都的三甲医院住了3个月,病情一直没有好转,还出现了患肢肌肉严重萎缩和髋关节屈曲畸形。病人十分痛苦,家人焦急万分,最终求助于李开南。

面对这位高龄且病情复杂严重的患者,李开南为这位老年人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最终不仅修复了骨折,还矫正了畸形。术后,老人配合康复训练,恢复非常满意,现在不仅能够独立行走生活,还能打麻将娱乐。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骨科疾病逐渐成为医学界的重大课题。李开南指出,常见的老年骨科疾病,如骨关节炎、颈腰椎病、骨质疏松骨折等,往往导致老年人行动不便,而老年人一旦出现行走活动能力障碍,对老年人常见的糖尿病、高血压等内科慢性病治疗和控制难度将成倍增加,家庭和社会负担进一步加重。因此,对于老年人来说,骨科疾病的防治至关重要。

他计划,未来继续深化在四川泰康医院的老年骨科疾病诊疗,推动老年医学的研究与发展,并通过科普知识的传播,提高全社会对老年人肌肉骨骼健康的关注。他相信,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对老年骨科疾病预防与治疗的重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将会得到更大改善。

“我的目标不仅是治病,更是帮助老年人恢复生活独立性,让老年人拥有更好的晚年。”李开南如是说。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