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首页 资讯 法治 调查 人物 访谈 名人 名牌 教育 科技 健康 医疗 文旅 环保 食品 安全 非遗 公益 财富 生活 情感 婚姻 房产 汽车
网民投诉 纠纷调解 法律维权 中调评论 中调观察 中调智库

搜索

您的关键词

三重视角追忆法官田明龙

日期:2025-09-30 来源:人民网 浏览量:0

2025年8月,距离田明龙法官离世已有一年。

田明龙法官生前的好搭档邢亮亮,还能准确回忆起听到噩耗时的心情:那一刻,脑子“空了”。

法院五楼最里侧的一间办公室,是田明龙工作过的地方。2021年,老田曾回来收拾办公室,望着满屋的卷宗,满眼都是不舍,“等我病好了,还要回来跟你们一起!”

同事们没能等回田明龙。担任无为市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的五年间,田明龙办结刑事案件最终停留在444件。

要怎样评价田明龙的法官生涯?

温暖,公正,又有一股执着劲。不同人眼里,田明龙有着不同的特征。但各种印象交汇到一起,织成较为完整的田明龙——“他是位好法官”。

1

田明龙法官。无为市人民法院供图

温暖

2016年,60后田明龙与一群80后年轻人走到一起,成为无为法院刑庭的“战友”。工作期间,田明龙始终以身作则,除了加班加点带头办理重大复杂案件,他还像个温暖的老大哥,用自己的方法帮助年轻人快速成长。

“刑法讲究‘谦抑性’,对年轻法官来说,法律的‘度’,在最开始独立断案时是很难掌握的。”周俊生是与田明龙同一时间进入无为法院刑庭的年轻法官,在他眼里,田明龙话不多,但说的话、讲的理很有力量,让人心里涌起一股踏实感。

踏实感,来源于田明龙的专业和温暖。

作为20世纪80年代毕业于安徽大学法律系的高材生,田明龙一直是无为法院年轻人“仰望”的标杆,他也乐于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给年轻法官答疑解惑。自从主持刑庭工作以来,田明龙每周五都要组织大伙开展学习会,对拿不准的案件、事例,进行集体分析讨论。“年轻人从他那里收获很多,他也从来不摆架子,每个问题都很耐心地跟我们讨论。”周俊生说。

邢亮亮办公室与田明龙仅有一墙之隔,“他很忙,扎进办公室一坐一天。有时候来我们办公室装水,还会抽空关心我们工作的困难。”在田明龙担任刑庭庭长期间,邢亮亮成为员额法官,身份的转变给她带来“本领恐慌”,“最初独立办理的案件,面对证据认定存在困难的情况,田法官会放下手头工作,带着我抽丝剥茧,我的心态也慢慢从恐慌急躁变得笃定。”

在周俊生和邢亮亮印象里,田明龙有一个标志性的动作——揉腰。

腰痛,是常年伏案久坐给田明龙带来的职业病。在与年轻法官交流时,田明龙总是不自觉地一手揉着腰,一手翻着卷宗,但语气总是不急不慢,力求把案子讲透。

“他眼里、心里都是别人,是我们的好大哥!”周俊生回忆,有时候庭审从白天持续到深夜,年轻人尚且觉得吃力,但田明龙从未抱怨过一个累字,总是温暖地以专业精神关照庭上的每一个人,直到法槌落下,才长舒一口气,扶着腰缓步向办公室走去。

1

工作中的田明龙(后排左四)。无为市人民法院供图

公正

一名优秀的刑庭法官,会得到很多人的认可,并肩作战的同事,针锋相对的律师,感受到正义的受害者。

“他是位严谨的法官,我很感谢他!”陈东兵(化名)身份“特殊”,2018年12月,他曾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但在谈及主持庭审的审判长田明龙时,陈东兵言语里却满满都是感激。

2017年,为解决自身企业资金周转困难,陈东兵通过互联网与他人合作,搭建电子平台非法吸收社会投资。不到半个月,造成123名投资人累计超156万元投资损失无法追回,有着较大的社会影响。

面对公诉机关指控的主要犯罪事实和罪名,陈东兵均表示认同,唯独对投资人数和受害人的损失数额存在异议。

“田法官讲理,让我讲话,也把我的意见详细记录。”陈东兵回忆,由于投资人来自全国各地,为了准确认定哪些款项属于非法吸收的公众存款,哪些属于民间投资,田明龙一条一条地对证据进行认证,最终认定有71.4万元属于涉刑事犯罪范围,“我做了错事,我也后悔,但田法官的细致,让我对法律判决心服口服。”

为了让群众尽早拿到“血汗钱”,案件审理完成后,田明龙带领庭内干警挨个联系受害人核实情况。期间不乏群众质疑电话真实性,田明龙总是不厌其烦地耐心沟通,最终将案款一笔一笔如数退还。

欠款“失而复得”,受害者纷纷致电表达感激之情,甚至有福建、黑龙江、江西等地代表专程向他送来锦旗。田明龙却说,法官就是要换位思考,能为老百姓多做一点就多做一点,只要自己多做一点,老百姓就更幸福一点。

1

病中的田明龙仍在学习专业书籍。受访者供图

执着

2019年单位组织例行体检,田明龙查出肿瘤四项指标接近临界值。面对医生要求立即进一步做检查的劝告,田明龙没当回事,想着先忙完手头的事再说。

这一忙,就到2020年。繁重的审判工作让田明龙日渐消瘦,再到医院检查时,不幸被诊断为胰腺癌。

“他就是个‘孬子’。”回忆起田明龙患病后的日子,妻子李晓莉眼里噙着泪水,语气中带着不舍和遗憾,也有一丝抱怨。

“孬子”是无为方言,形容一个人傻。在李晓莉的视角,自从田明龙大学毕业成为安徽政法战线的一员时,他就是把自己埋在案件、法条、当事人里的“孬子”。

2021年,经历多次化疗,田明龙自觉没有精力再撑起刑庭工作。几经思索,他向单位提出申请,把办公室腾出来给其他同志使用。离开法院时,田明龙从电脑里拷走几份文件,乐观地表示,等这些文件看完,病差不多也就治好了,他就能回来了。

“从确诊到他离开,老田一共经过56次化疗。”李晓莉说,高强度的治疗,让田明龙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是重回法庭的信念,支撑着他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

患病期间,田明龙拒绝了不少同事上门探望的要求,但接到同事探讨案情的电话时,田明龙会很开心地与他们聊上许久。李晓莉介绍,即使身体已经很虚弱,与同事打电话时,田明龙还是会坐得笔挺,思路也会变得无比清晰。

“爸爸很严肃,不喜欢开玩笑,他把温柔都留给法律。”在女儿田茜茜眼里,父亲不喜欢说话,更不愿意跟家人谈论工作的细节,但小时候发生的一件事让她印象深刻。

当时田明龙还在乡镇法庭工作,民事案件占据他大部分工作精力。有一回,两兄弟闹着分家产,家里一切都被一分为二。唯独剩下一只碗,兄弟二人找到法院宿舍,要求田明龙主持公道。“最后爸爸掏钱,把这只碗买下来,让兄弟坐下来好好聊。”田茜茜表示,父亲总是说,法律是刚性的,但人是柔性的,要温暖地对待每一个人。这一点也被田茜茜延续到现在的工作中。

2025年8月,距离田明龙法官离世已有一年。

周俊生和邢亮亮等无为法院的年轻人,沿着老大哥的足迹继续在司法战线上并肩前行,逐渐可以独当一面;陈东兵念着田明龙的好,生活终于回到正轨;李晓莉和田茜茜在芜湖生活,给外孙一本一本地读外公留下的书籍;法院五楼曾经“空了”的办公室,迎来了新的主人。

“空了”的部分终会被填满。田明龙的温暖、公正、执着,会日复一日地影响着每一位法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