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首页 资讯 法治 调查 人物 访谈 名人 名牌 教育 科技 健康 医疗 文旅 环保 食品 安全 非遗 公益 财富 生活 情感 婚姻 房产 汽车
网民投诉 纠纷调解 法律维权 中调评论 中调观察 中调智库

搜索

您的关键词

河北泊头检察机关筑牢公益诉讼法治屏障

日期:2025-11-11 来源:法治网 浏览量:0

近年来,河北省沧州泊头市检察机关以“剑指监管盲区,着力根治沉疴痛点”为出发点,以“精准治理,筑牢公共利益屏障”为牵引力,以“主动发力,守护百姓美好生活”为落脚点,积极运用走访勘查、协商共治、科技赋能等方式,推动公益诉讼问题源头治理,破解治理僵局,捍卫公共利益。

精准施策固根本

“检察官同志,你们这一查一看,我们心里就踏实多了!”面对前来回访的泊头市检察院检察官,一位小区居民由衷地说道。这番感慨,源于该市检察机关开展的一场关乎民生安全的消防安全专项监督行动。

安全是最大的民生。为将“抓细抓小”理念落到实处,泊头市检察机关紧盯高层住宅与餐饮场所等风险点,启动专项监督。干警采用“扫楼”与“扫街”相结合的方式,对重点单位进行多轮次、地毯式排查。基于扎实的一手资料,泊头市检察院精准向消防、住建等部门发出检察建议,并持续跟踪问效。目前,已推动整改隐患1600余处,增配灭火器400余具,显著提升了重点区域的火灾防控能力。

此外,该院也将监督触角延伸至乡村,确保“煤改气”工程安全落地。检察官们深入26个村庄,勘查燃气管线安全。“我们在调查中发现,部分村庄普遍存在管道旁堆积秸秆、缺乏防撞装置和警示标志等系统风险,隐患不小。”一位承办检察官回忆。对此,检察机关并未简单交办,而是精准锁定属地乡镇政府的监管责任,依法发出诉前检察建议,并召开磋商会,共同商讨治理方案。通过“清理、防护、警示、宣教”四位一体的综合治理,有效推动了乡政府履行管理职责,组织专项清理,完善防护设施,守牢乡村用气安全底线。

共识共治促长效

“这块保护标志牌立起来,历史的‘身份’就正了名,我们守护的责任也更清晰了。”站在一处刚刚挂上崭新保护标志的古建筑前,泊头市检察院的检察官对市城管局的同志说道。这一幕,是泊头市检察机关运用公益诉讼职能,守护大运河沿线文脉的一个生动缩影。

为响应最高检专项部署,泊头市检察院对辖区内18处历史建筑展开系统“体检”。调查中检察官发现,不少建筑存在没有保护标志,或档案不全等问题。针对问题,检察院主动邀请市城管局召开专题座谈会,双方共同剖析根源、研判难点,在充分协商后,一份说理透彻、建议可行的检察建议书正式发出。

建议落地是关键。当城管局因专项经费不足而犯难时,检察机关再次主动“穿针引线”,协同城管局向市政府专题汇报,阐明保护工作的紧迫性与长远价值,全力争取支持。最终,专项维修与保护资金成功获批,为整改提供了关键保障。目前,所有历史建筑的标志牌与档案已全部整改到位。

此外,该院检察力量还向前端延伸,积极介入交河镇历史文化名镇的申报工作。通过多次召集文旅、住建、镇政府等部门协调推进,有效凝聚了申报合力。“检察机关的角色就是连接各方、凝聚共识的桥梁,通过精准监督与协同共治,让沉睡的历史真正‘活’起来,服务好地方文化发展的大局。”该院负责人表示。

智慧创新提效能

检察官将数据输入到电脑大数据模型后,屏幕上水土保持费大模型法律监督数据正闪烁着红色预警的信号,有9家建设工程单位涉嫌未批先建,未缴纳水土保持费。承办检察官指着实时更新的数据对同事说,“这些项目关乎国有资产保护,必须开展调查。”

这场“数字保卫战”始于一次数据的创新融合。泊头市检察机关运用大数据模型打通行政审批、住建、水务等部门的数据壁垒,构建起跨领域的水土保持监督数据池。过去各个部门的数据就像是一个个孤岛,现在通过大数据模型可以自动筛选、交叉比对上万条信息。承办检察官解释道:“就像是给全市的建设工程装上了一个扫描仪。”

模型很快锁定了经济开发区的异常情况:9家单位没有缴纳水土保持费就直接动工。承办检察官立即出动取证,现场看到裸露的土方正随着雨水冲刷,公共利益正在受到损害。检察意见书迅速送达水务部门。水务部门立即联合经济开发区开协调会,向违规单位下达整改通知书。随后,相关涉案企业陆陆续续来到行政服务大厅办理补缴相关的费用。随着最后一笔费用入账,检察官十分欣慰,这不仅仅挽回了国有资产损失,更推动了区域水土保持监管的源头治理。

泊头市检察机关以监督与支持并重为原则,双轮驱动公益诉讼。检察机关与行政机关同频共振,以“钉钉子精神”对案件跟踪问效,以“共同体”意识共商改良措施,确保每一处公益创痕得到切实修复。工作中,泊头市检察机关始终恪守权责边界,直击公益受损的核心,通过精准监督推动源头治理与系统整治,最终实现捍卫国家利益与守护社会共同利益的崇高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