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调法治网(陈静)在保定西大街的青石板路上、万博广场的人流之中、东湖的街角空地、还有西三环跟复兴路交叉口的小毛大舞台上,总能看到一个特殊的“演唱者”——北京市京师(保定)律师事务所主任王刚律师。在歌曲圈外号“酷狗音乐1000首”的他手持话筒,伴着简单的伴奏唱起耳熟能详的歌曲,歌声落下便顺势展开普法宣讲,用这种接地气的方式,让高大上的律师职业以这种朴素的方式让老百姓接受;让法律知识走出殿堂,走进百姓的烟火生活。

“很多人觉得法律条文晦涩难懂,纯视频普法又容易让人划走,不如用唱歌拉近距离。”王刚律师道出街头普法的初衷。“很多人觉得法律难,不是因为条文复杂,是没人用他们能听懂的话翻译。”在王刚看来,街头普法最难的不是唱歌,而是如何把专业法律知识,转化成“老人能记住、年轻人愿意听”的语言。每次演唱完,他都会通过听众现场提问问题的方式去给他们解答一些法律问题,从民间借贷、婚姻家庭到劳动纠纷、消费者权益保护,都是百姓日常可能遇到的问题。
街头的歌声里,藏着他对法治的赤诚;群众的口碑中,映着他的专业担当。在西大街的古色古香中,他唱完一首经典老歌后,就会拿起话筒问大家:“有没有朋友遇到过商家‘概不退换’的情况?其实这种格式条款不一定有效!”随后用3分钟简洁明了地讲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在万博广场,面对年轻群体,他会结合热门歌曲,聊聊租房合同陷阱、职场加班维权等话题;东湖附近,他则聚焦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工伤保险等内容,用朴实的语言和歌声,让务工人员听得懂、记得住;而在西三环跟复兴路交叉口的小毛大舞台上,他会贴合周边居民与过往人群的需求,演唱传唱度高的歌曲吸引驻足,再围绕邻里纠纷、交通法规、日常安全保障等贴近生活的法律知识展开宣讲,让法治声音融入市井烟火。

这种反差感吸引了大量市民驻足,有人跟着合唱,有人认真记录,还有人当场咨询法律问题。有市民感慨:“原来法律不是冷冰冰的条文,听着歌就学到了能用得上的知识。”而这些街头咨询中,不少也成了后续的案源,让王刚律师更加坚信,贴近群众的普法才更有力量。
除了街头演唱,王刚在视频普法上也不断探索创新。深知传统普法视频“说教感强、传播力弱”的痛点,他将街头演唱的精彩片段剪辑成短视频,配上趣味字幕和法律知识点弹窗,让视频既有听觉享受,又有知识增量。
他还会根据不同平台的传播特点,定制差异化内容:在短视频平台推出“一首歌一个法律知识点”系列,用朗朗上口的歌词改编,把复杂法律问题简化成“记忆点”;针对企业客户,他则将街头普法中收集的共性问题,制作成“企业法律风险提示”系列视频,结合案例拆解合规要点。
这些创新形式让普法视频的传播效果大幅提升,不仅收获了大量点赞关注,更让“京师保定律所”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不少企业和个人通过视频找到他寻求法律帮助。
这份创新与坚守,源于他深耕法律服务多年的初心与担当。从透支十年顾问费创办律所到带领团队深耕法律服务,王刚律师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务实、尽职”的初心。街头唱歌普法,对他而言不仅是传播法律知识的方式,更是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延伸。
作为有着多年党龄的党员律师,他始终将党建工作与法律服务紧密结合,把街头普法作为“党建+公益”的重要载体。在法治进校园领域,他同样深耕不辍,目前京师保定律所已是保定7所全日制本科院校的共建单位及教学实践基地,王刚律师本人也担任其中两所大学的法律顾问。
他带领团队走进社区、商圈、工地、校园及西三环跟复兴路交叉口的小毛大舞台,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法治温度。同时,他也把街头和校园收集到的真实法律需求,融入到律所的“企业法律体检套餐”和青年律师培养中,让团队服务更贴合民生、更接地气。
如今,王刚的街头普法之路还在继续,西大街的歌声、万博广场的咨询、东湖的讲解、小毛大舞台的宣讲,都成了保定古城里一道独特的法治风景。他说:“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能让更多人懂法、守法、用法,用专业力量守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就是我最坚定的追求。”

未来,他计划带着团队把街头普法拓展到更多地点,结合保定的城市特色打造“法治文化演唱地图”,同时持续升级视频普法形式,用歌声与专业让法治的声音传遍古城的每个角落,让法治声音触达更多人群。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新时代律师的责任与担当——不仅是法庭上的辩才,更是法治路上的践行者、群众身边的守护者,用专业与热爱,书写着“为人民服务”的生动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