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首页 资讯 法治 调查 人物 访谈 名人 名牌 教育 科技 健康 医疗 文旅 环保 食品 安全 非遗 公益 财富 生活 情感 婚姻 房产 汽车
网民投诉 纠纷调解 法律维权 中调评论 中调观察 中调智库

搜索

您的关键词

为民营经济发展筑牢法治后盾

日期:2025-11-11 来源:经济日报 浏览量:0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民营企业对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增速高于整体水平;民营企业出口高技术产品增长15.3%,占我国同类商品出口总值的比重达54.2%。这一成绩彰显了我国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断迈向高质量的强劲势头。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是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

近年来,我国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成效显著。我国经营主体发展总体上实现了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底,我国实有登记注册经营主体数量1.89亿户。在立法层面,民法典的颁布实施,为各类经营主体的民商事权利提供了全面平等的保护;《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将各地有效做法上升为法规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出台,进一步从立法层面明确了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为其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地方层面也涌现出诸多创新实践。例如,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1+2+3”专项行动,聚焦“1个办法深化、2个专项整治、3个专项活动”多维发力,2024年审理侵犯经营主体人身财产安全等犯罪案件150件,涉案225人,追赃挽损15.35亿元,切实维护了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宁夏司法厅通过法律援助、公证等途径化解涉企纠纷6000余件,涉案金额3.07亿元,为企业纾困解难。

一系列关键政策法规的出台,也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填补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立法空白,2024年全国共修改调整政策措施7312件,查办不正当竞争案件1.4万余件,有力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建立拖欠企业账款领域信用监管机制,强化失信惩戒,解决民营企业账款拖欠问题,企业资金流转更加顺畅。《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为民营经济参与产业发展提供坚实后盾,促使民营企业积极创新、扩大投资。

面向未来,优化营商环境仍需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意识,聚焦透明、稳定、可预期,持续打造更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增强政策协同,健全市场准入机制。相关部门应提升政策系统性和协调性,防止“合成谬误”。不断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增强刚性约束,常态化清理隐性壁垒,破除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促进生产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对于新兴产业,应及时提供适配的制度供给,制定符合其发展特点的监管规则,做到鼓励创新与防范风险并重。同时,建立健全产业政策动态评估与调整机制,确保政策精准有效。

加强法务建设,提升风险防控能力。企业自身要增强依法经营意识,完善内部法务体系,提高合规管理水平和风险应对能力。相关部门也应加大法律服务供给,例如组织律师开展“法治体检”,帮助企业识别和预防法律风险。完善涉企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广在线调解、仲裁等非诉讼方式,降低企业维权成本,提高纠纷解决效率。

强化消费维权,优化市场发展环境。持续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惩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畅通投诉举报渠道,优化处理机制,及时有效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是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只有消费者敢于消费、放心消费,市场活力充分激发,民营企业才能获得稳定增长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