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首页 资讯 法治 调查 人物 访谈 名人 名牌 教育 科技 健康 医疗 文旅 环保 食品 安全 非遗 公益 财富 生活 情感 婚姻 房产 汽车
网民投诉 纠纷调解 法律维权 中调评论 中调观察 中调智库

搜索

您的关键词

中医师承与社会浮躁

日期:2021-01-12 来源:北京中调法治网 浏览量:0

    北京中调法治网(法治监督员 张芳)中医师承,是需要正确解决社会浮躁的难题。

    现在读研究生,得给研究生费用,导师就不得不在校外兼职,节项目。否则在学校评职称、评优秀,都很难。

    而中医的师承,从硕士研究生开始到博士研究生,已经到了社会生活压力的状态,无论从人格还是现实生活,都已经是独立的社会人格主体,无法独立生活,必然是社会的心理压力。很多30岁左右还在读博士的研究生,其生活压力之窘迫,可见一斑,而有钱的富二代三代,根本不需要去努力读书学东西中医,还是穷人的孩子在努力通过学习,谋求社会上升通道。

    但是学习中医,仅仅作为上升通道和职业谋划,是很难有发展空间的,没有兴趣和爱好,没有钻研之心,没有怜悯之心,是不会成为一名好医生的。在物欲横流、商业化的医疗体系内,也很难构建和培养出优秀的中医人才。

    中医的最光辉最伟大之处在于“治未病。”但是治未病的状态,就是无人买单。从国家层面来说,人民群众不生病,是新时代幸福的重要组成内容。但是如果人民群众都不生病了,医生也就失业了,否则需要国家供养。而国家不供养优秀的医生,医生的培养成本居高不下,谁来买单?只能病人来买单,从临床医生、住院医生成长为主任医师,至少需要20年的时间,这二十年还要各种学习各种考试各种论文。所投入的可计算成本不会少于20万元,而一般主任医师的年收入也不过10万元尔尔。也就是说这种投入和产出的滞后性,必然催生医疗商业化。

    于是医院、药厂、医药销售公司、医学院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化利益体系,这个体系之庞大,任何人和组织都很难攻破,即使是国家,在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也很难举国之力来攻破这个医疗体系,因为全国有大约6000万人需要依靠医疗体系直接生活,还有大约2亿人需要通过医疗相关业态去生活。所以中国的医疗商业化,不要归纳为资本主义形式和商业化过度,而是一个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面对的政策和制度设计的困境。过度医疗导致大量的不必要用药和环境污染,表面上解决的是健康问题,实际上是在不断地制造健康问题。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医的师承关系,就显得捉襟见肘、寸步难行了。

    一,学徒们从小学习中医,家庭背负不起,老中医承担不起。
    二,现有医学制度不让老中医培养脱产的师承关系,特别是从少年儿童开始学习中医中药。
    三,社会教育体制对于从青少年学习中医中药进行全社会性规约,将少年儿童脱产学习中医中医定性为犯罪行为或者违反教育法的行为和违反医疗相关从业人员资格的行为。
    四,学习中医的最佳年龄在5-15岁之间,逐渐形成深度的干中学的认知,整个社会对于师承和传承中的最佳教学方式和年龄缺少足够的科学的认知。
    五,学徒们也很难站到承认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在干中学学习中医中药,家长们不支持,社会制度反对和禁止。而成人门向学习中医不仅社会生活成本大、学习成本高,还面临违法风险,一是无执业资格,二是家庭生活压力,三是社会舆论歧视与偏见。

    由此而来的,必然是中医中药传承的断档,也必然是全社会高昂的医疗费用负担,表面上搞活了经济,实际上都在为健康买单和负担。

    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举国家之力,开展5-15岁少年儿童的中医中药兴趣班脱产学习,全职学习,通过师承习得,传授传承中医中药。去山里采药,识别中药,从小做起,从生活的点滴做起,从医学常识做起,从望闻问切的真切感知做起。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中医中药是来自于临床实践的功夫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和知识体系,必须要投入10-20年的时间才能够窥其项背得起要领。任何大专、本科三五年的学习,只能习得中医中药的皮毛,仅仅常用的400多味中药的药性、功能、作用的识别、区别、记取、应用,就需要对症对人的对药习得,更何况常用的1500多个常用千金要方,也不必讨论数以万计的偏方如何学会应用和所花费的精力。在这在中医的针灸方面来说460多个学位的学习、习得和记取,十四条经络的取穴规则法则和临床辨证施治,更是博大精深,浩繁广褒,非三五年之功夫就可以穷尽。至于各家学说,寒湿暑热之类辩证法则,四季变化之五颜六色四气五味云云,则深谙其中奥妙者了了,又何来师承,大多不过是瞎子摸象,学习中医者,无大格局、无整体概念,则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如此而已,中医中药走向被西医同化的境地,也成必然。

    故而,新时代之中医中药之师承传承,不破常规、不破现阶段之西医西药制度,不突破所谓量化之西医藩篱,何以建中医之阵地、何以见中医之真谛?

    中医中药之治病,技术越高明,花钱越少,草头偏方,气死名医者,不发其事。何以至此?此皆真中医和假郎中之间的利益争斗。而世人独好名义,各大医院,名家坐诊,动辄200元挂号费,看病则草草撩撩,三五分钟了事。一上午可以看上35-40个人。处方为其学生或者药厂的销售代表帮开具。

    医疗的商业化,导致中医中药师承传承的环境发生巨大改变,唯有从源头解决之。

    今日之中医,能背诵《伤寒论》者无几,能熟读《黄帝内经》者也甚少,懂得《周易》之卦象爻辞意会者,则更廖若成型,哪里还能有真正的中医,有哪里还可能有中医药的切实的师承传承?

    但,凡事不必悲观,物极必反,否极泰来。过度医疗以后,造成全社会的大量的健康支出,就必然形成人们对于中医中药的热爱,这种来自于民众和内心的需求的迫切感,已经昭然若揭。经济越是下滑持续走低,冠状病毒越是肆虐,中医的常用中药越是被人工种植,那些名不见传的1500多味山间中草药、野生的中草药才能得以持续的生长和发展繁衍。这就是自然界的另一番功夫,社会的平衡、自然的平衡,从来都没有放弃过对于人类的违规违法行为的制约。在天地人之间,总有一道守恒的质量定律,平衡动物、植物、生物、矿物之间的关系。这就是人类赖以存在而不毁灭的本质规律。

    很多科学其实都是伪科学,包括西医的很多内容,都是伪科学,被国人奉若瑰宝,其实都是发展垃圾。对于没有用西医思维搞懂的中医中药 ,粗暴地污蔑其为非科学,这本身就是一个笑话,不必讨论。

(文章:卢欥锟  更多思考、更多感悟,更切实行动,尽在微信luyukun222)
敬请关注:“张芳心理”公众号


(编辑: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