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首页 资讯 法治 调查 人物 访谈 名人 名牌 教育 科技 健康 医疗 文旅 环保 食品 安全 非遗 公益 财富 生活 情感 婚姻 房产 汽车
网民投诉 纠纷调解 法律维权 中调评论 中调观察 中调智库

搜索

您的关键词

超九成受访大学生认可党史学习教育深远意义

日期:2021-07-07 来源:北京中调法治网 浏览量:0

    中青报(见习记者 程思 毕若旭 罗希)“‘知史以明鉴,查古以至今’,一个遗忘了历史的民族注定是迷惘的。”在上海理工大学的张政看来,唯有对党史有正确、完整、全面的认识,才能充分认识到百年走来党经历的艰难险阻。“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读史、明史的过程中,我辈青年才能真正意识到肩上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究竟意味着什么。”

    作为生动、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党史教育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全国各高校正在不断建立健全思政教育课程体系,从“思政小课堂”到“社会大课堂”,党史教育形式越发生动鲜活,贯穿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全过程。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中青校媒面向全国2276名大学生发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3.50%受访大学生认为党史教育对于青年而言意义深远。与此同时,受访大学生对党史教育形式的丰富和发展充满期待。

党史教育意义深远,受大学生关注

    “望前驱之英华卓荦,应后起之努力追踪。”天津大学校歌里的这句话,是白靓婧参与学校组织的党史学习后最深刻的感受,“在求索阶段,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努力到底的意志品质,是我受到的最大启发。”

    在白靓婧看来,党史教育对于青年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尤为重要。“了解源头,才能够继往开来。尤其在年轻人思想塑造、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党史教育可以起到主要作用。”她表示。

    “诵读邓稼先夫妇的家书,感悟先辈们的家国情怀;讲述乡间故事,重现小山村脱贫致富的幸福场景……”和白靓婧一样,在亲历学校举办的“艺术党课”后,来自安庆师范大学的王杰认为,“以史为鉴,历史就是最好的教科书。”

    王杰介绍,学校近期举办了不少党史教育活动,如“党史教育新闻摄影大赛”“艺术党史汇演”“百人百里党史接力赛”等。作为一名预备党员,王杰表示自己深受激励,被前辈们的精神所感动。“学习党史的过程让我明白,当下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未来我也会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向他们看齐,为社会作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在王杰心里,青年本身就是最热血真挚的群体,“我们应该在党史学习中汲取精神力量,运用到实际中,书写属于自己的时代篇章。”

    中青校媒调查发现,在受访的2276名大学生中,93.50%受访者认为党史教育对于大学生而言意义深远。其中,72.28%受访者认为党史教育非常重要,21.22%认为比较重要。

    在北京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蓝晓霞看来,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在这一阶段,帮助大学生建立起各方面的认同至关重要。“立德树人、铸魂育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我们常说‘四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是因为青少年要担当民族复兴的大任,是党和国家重点培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后备力量。重视对青少年的党史教育工作,体现的是党和国家对青年工作的一贯重视。”

党史教育“花样多”,引青年主动学习

    数十把黄色的沙发和黑色的椅子围成半圆,对面架起一台液晶电视。北京科技大学图书馆走廊边的一处空地上,这样的摆设吸引了王纪璇的注意。原本来图书馆学习的她,不免驻足,看看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活动。

    原来,学校正在举办“党史学习教育读书汇”。围坐在一起的,有老师,也有学生。许多来图书馆的同学和王纪璇一样,或者搬把椅子坐下,或者倚在一旁聆听,被“读书汇”上的老师和同学讲述的故事所吸引。在学生来来往往的图书馆、临时布置的交流会场,让她有种看“快闪演讲”的新鲜感。加上老师讲抗美援朝中的故事、同学讲述自己学习党史的感悟,都让她很有感触。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92.01%受访大学生会较多地主动学习、研读党史,其中39.02%受访者经常主动学习、研读。

    “看《觉醒年代》《叛逆者》这些影视作品的时候,我真切地感受到在党建立发展初期,无数志士仁人为了这项艰巨的事业付出了一生的心血。”作为《觉醒年代》的忠实观众,张政反复提到了“榜样的力量”五个字,“我很感谢这些剧作的出现,让我这个身处和平年代的青年,有机会通过如此生动的方式,同那个年代的英雄与伟人们来一场近距离的接触,让我能够了解到他们光荣的一生。”

    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制作的影视作品颇受关注。在张政看来,观看此类优质影视剧,可以让党史教育入脑入心。《觉醒年代》中让他印象最为深刻的片段,是李大钊在掩护陈独秀离京返沪时,两人看到百姓流离失所的景象之后,毅然相约建党。“二人面对着一望无际的天地郑重宣誓,声音虽是颤抖,泪眼虽是婆娑,但是心中救国救民的决心却坚如磐石。”在他看来,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先辈们遗留下的精神遗产。“他们的精神也将作为当代青年的指路明灯,引领我们不断向着光明前进。”

    和张政一样,电视剧《觉醒年代》也是王杰学习、了解党史的方式之一。“我最佩服的人物是李大钊。1927年,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李大钊被逮捕入狱、备受酷刑。在狱中,他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后来军阀不顾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悍然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而他第一个走上绞架,从容就义。”通过影视作品了解革命先辈为中国革命奉献终身的大无畏精神,王杰深受触动,也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来之不易。

    中青校媒调查发现,党史教育形式丰富,最受大学生喜爱的党史教育形式为观赏型,如《觉醒年代》《山海情》等相关影视剧推广,占受访总人数的69.9%;其次是实践型,如走进革命圣地、重走长征路等,占63.97%;排在第三位的是线上学习型,如各高校建立网上红色展馆、开展网上祭扫,受欢迎程度占受访学生的56.11%。此外,党史知识竞赛、排演党史故事剧目、课堂知识教授等也是受访者比较喜欢的党史教育形式,分占受调查人数的40.6%、38.71%、32.34%。

    传播载体的创新、用好红色资源和注重贯穿融入,是蓝晓霞认为当下党史教育工作者可以深入思考并实践的几个方面。“比如除了建设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网站,现在大学生常用的微信、微博平台,喜欢的视频、音频形态,都是融入学生日常生活的教育形式,而且是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的载体。”

    “许多高校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在党和国家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很多老党员、老教师的故事,就是活生生的教材。”蓝晓霞表示,党史学习教育结合学校特色来做、用好学校固有的红色资源,能更大程度上增加党史教育的贴近性。用好这些活教材,请老教授亲自讲述、高校教师创新发掘、大学生体验式演绎,能让青年更好地消化这些“近在眼前”的党史。

大学生对生动鲜活的党史教育充满期待

    “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百岁生日,这是党史教育的极佳时机。结合当下的社会氛围,把教育融入重要节点,例如五四表彰、校运会、毕业典礼等活动融入党史教育元素,用师生交流、文艺作品制作、学生主动宣讲等方式,沉浸式、融入式地开展教育。”在蓝晓霞看来,这样的时间节点,是相关工作者可以抓住、进行贯穿融入式的党史教育的契机。

    大学生对生动鲜活的党史教育充满期待。学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读书汇”那天,王纪璇自发地在活动现场听了很久。和主动去看引人入胜的党史题材影视作品一样,她用“耳目一新”形容这种党史教育形式。“我平时很喜欢看《觉醒年代》这类影视作品,既有趣、又深刻、振奋。学校这次活动也给了我类似的感受,有新鲜感,也有‘干货’。”
    
    除了看相关影视剧外,张政喜欢参与学校开展的“建党百年”学习教育活动。“学校曾组织学生前往上海福寿园人文纪念公园,向为党和国家浴血奋战的先烈们致敬。我还参与过学校的党史知识学习竞赛,学习、宣传‘四史’知识。”

    白靓婧也希望学校多多开展生动有趣的党史教育活动。“目前天津大学组织了党史知识竞赛、百年红歌献礼歌会、百作迎百年摄影比赛和书画展览等活动。”在她看来,党史学习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多角度、多渠道进行。“比如通过摄影比赛进行美育浸润,或是知识竞赛实现智育提升等,用有趣的形式和扎实的内容,吸引各个学院同学参与。”

    作为党史教育工作的一线工作者,蓝晓霞总结,党史教育既要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又要结合理论,提升教育的亲和力和实效性。包括党史教育在内的思想教育工作,最重要的是了解教育对象的需求。“一方面,当代青年作为网络原住民,接触的信息、知识面广,而且思想非常活跃。这要求我们结合这代人的特点,用贴近他们的载体,用好网络,讲好故事,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大学阶段,学生都具有了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不能只通过浅显的事例进行党史教育,还要有理论上的升华,让理论的力量去影响学生,引发他们的深入思考。”(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