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社区民警刘瑞玲在对辖区单位场所开展例行检查。
在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城关镇皮家洼社区,“刘姐”家喻户晓。
家长里短、邻里纠纷、求助咨询……群众有什么大事小情,都愿意找“刘姐”帮忙,也总能得到热情回应、妥善处理。
“刘姐”即刘瑞玲,是谷城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社区民警。2022年,她响应“派出所主防”改革号召,主动请缨到皮家洼社区,专司社区警务。
如何将法治精神转化为群众可感可及的平安图景?刘瑞玲依托“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和辖区实际,探索实践社区精准安防、情指联调多元解纷、“三色管理”工作法等,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三年来,辖区治安环境持续向好,案件查处办结率提升47.5%、矛盾纠纷化解率提升15.3%、安全防范宣传普及率提升35.8%,传统盗抢骗发案下降85.9%、可防性案件量下降72.6%、矛盾纠纷警情下降31.5%,连续三年无重大案(事)件、无“民转刑”“刑转命”、无安全责任事故,“三升三降三无”成效明显。
精准安防“密密缝”
皮家洼社区是典型的“城中村”,面积虽只有1.2平方公里,但人流密集、商铺林立、场所众多,治安形势复杂。
到任后,刘瑞玲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绘制一幅特殊的“社区安防图”。她以辖区实景地图为基底,详细标注单位场所、居民小区、问题隐患等多元信息要素,挨家挨户上门走访,再把摸排掌握的线索逐一赋码编号、补充更新,构建起“横向到户、纵向到天”的动态数据库。
“刚到社区的三个月,每天都在走街串巷,日均行走3万步。”刘瑞玲笑着说,扎根基层派出所28年,深知融入群众,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
这份用脚步丈量出来的地图,不仅让她成为辖区人人熟悉的“刘姐”,更是与本地基层管理、智控平台打通了数据壁垒,实现了“管理目标一体收纳、工作开展一键操作、动态成效一图展示”等功能,使打防效率显著提升。
2025年春节期间,一辆停放在辖区某路段的车辆因忘锁车门被盗两条香烟,刘瑞玲通过“社区安防图”迅速掌握相关线索,仅用不到2小时就将犯罪嫌疑人抓获。
尝到数据赋能甜头的她,依托谷城县公安局基础管控中心,创新打造“治安要素三维模型”,围绕“人、地、事、物、组织”等治安要素,将整个皮家洼社区划分为5个网格单元,整合视频监控13路、物联感知设备193台;通过数据分析,精准识别治安重点区域6处,动态调整巡防路线7条,进一步实现对辖区的精准管控。
细针密缕,让平安覆盖得更加“严丝合缝”。刘瑞玲以民辅警、网格员、心理咨询师为骨干,广泛吸纳“双报到”党员、物业保安等力量,组建了一支87人的“社区警务团队”,每名队员结合个人经历和性格特长,在民警带领下有针对性地开展社区工作。
“我们日常有啥诉求和困难,在群里一说,刘姐都能协调解决。”社区个体工商户小皮说,“我在群里吐槽了一下店门口停车占道的问题,她马上就来解决了。”
“27个社区微信群就是‘云端警务室’。”刘瑞玲介绍道,“社区警务团队24小时在线收集社情民意、排查矛盾纠纷、掌握群众急难愁盼,尽可能在萌芽状态解决问题。”
为了方便群众,刘瑞玲还在社区便民服务软件中开发嵌入警务咨询、线索举报、防范预警等模块,在大小商铺、小区、单位等地广泛张贴民警联系卡,并公示“平安联盟”积分兑奖机制……如今,社区的平安点位遍布大街小巷,共建共治共享的力量更加活跃,居民们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也持续攀升。
矛盾纠纷“细细解”
“我是被你们饭店的东西绊倒后摔骨折的,就要找你们赔!”
“谁叫你走路不注意,就不赔!”
近日,市民李某路过皮家洼社区某饭店时,被饭店摆放在路边的杂物绊倒,手腕粉碎性骨折。李某就医后找到饭店索赔,双方争执不下,吵着要报警解决。
刘瑞玲了解情况后,一边围绕民法典和相似案例向双方现场普法,安抚当事人情绪;一边通过谷城县综治中心的警调对接工作室,申请连线县人民法院值班法官,组织在线“云调解”。经多方努力,双方就相关赔偿问题达成协议。
矛盾纠纷是基层治理的“晴雨表”。担任社区民警3年多来,刘瑞玲立足“社区警务室+调解中心+综治中心”三级主阵地,探索建立“3+N”联调工作机制(“3”即社区民警、辅警和驻社区法律顾问组成的“铁三角”调解力量,“N”即镇综治中心9个调解专班和县综治中心16个专业调解委员会等资源),充分发挥社区民警“穿警服的副书记”职能作用,定期召开社区治理联席会议,对排查出的各类矛盾纠纷逐一研究化解举措,协调各职能部门联动调处。
“法治不是冷冰冰的条文,而是有温度的艺术。”刘瑞玲以女警特有的细腻和亲和力,总结出根源剖析、换位思考、亲情感化等调解方法,形成矛盾纠纷分类建档、分级处理、分层化解机制;对复杂纠纷、历史积怨等,统一反馈到镇综治中心集中研判攻坚;对已调处矛盾纠纷,明确回访时间、形式和内容,掌握警情调解质量、当事人意见想法、履行协议等情况,防止矛盾纠纷反复反弹、转化激化,打造处置闭环。
刘瑞玲的电脑里有一个名为“特殊关注”的文件夹,里面详细记录了辖区95个“特殊家庭”的具体情况。其中,刑满释放人员申某与残疾妻子肖某的案例尤为典型:二人经济拮据,经常因为琐事爆发激烈冲突,家庭矛盾尖锐。
在一次次走访中,刘瑞玲全方位地掌握了这个家庭的困难,她主动靠前工作,带领社区警务团队的心理咨询师,多次上门,与夫妻俩耐心沟通、倾心疏导。为实现有效救助,她帮助申某找到一份物业保洁的工作,推动社区对夫妻二人给予生活帮助。最终,两口子重归于好。今年以来,刘瑞玲先后5次回访,二人均表示,小家越来越温馨,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用真情、使巧劲‘穿丝引线’,最大程度为群众‘解开心结’。”刘瑞玲说,2022年以来,她牵头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17起,化解成功率达100%,“以法论事”“以理服人”逐渐成为辖区居民共识。
三色管理“巧巧裁”
在皮家洼社区警务室的公示栏上,一张“三色动态管理表”格外醒目,某足浴店两次违法被标记成红色,正在停业整改;某单位保安三次履职不到位被标记成黄色;连续数月管理规范的旅馆登上“绿榜”……这张表格,正是刘瑞玲守护辖区38家单位场所安全的“密码”。
“分色管理就像量体裁衣,结合不同单位实际分类施策是为了更好确保执法质效,引导整个行业自律。”刘瑞玲说,今年以来,辖区单位场所违法案件同比下降35%,重点部位实现案件“零发生”。
“刘姐,团购软件上好多人推荐,说安全性高、环境好,睡得踏实!”9月10日晚,在一次警方例行检查过程中,某旅馆负责人陈某说。
今年年初,刘瑞玲到店检查,旅馆存在消防通道堆放杂物、监控有死角、旅客信息登记不规范等多处隐患,她当场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
当时,陈某强忍怒火道:“大家都喊你‘刘姐’,我看是‘严姐’,这也太严了!”
让陈某意想不到的是,随着民警送教上门、规范登记、增补监控、改造通道等一系列整改措施的落实,旅馆的口碑和入住率居然稳步提升,近期周末入住率更是稳定在95%以上。
如今,陈某不仅积极规范自家旅馆经营,还主动加入“平安商户联盟”,及时向警方反馈情况线索,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安全才是最好的口碑,最大的效益!”借助谷城县公安局基础管控中心月通报、派出所周研判、警务室日梳理的三级研判机制,刘瑞玲着力完善“问题发现-整改督办-回访评估”闭环机制,对初犯者开展警示教育、对累犯者顶格处罚、对疑难问题启动联合执法,形成“查处一起、教育一片、规范一行”的法治效应。
38家单位场所个性档案,241次行业检查记录,光是纸质资料就堆满了刘瑞玲的3个文件柜,可不管需要什么情况信息,她总能在最短时间内精准抓取“关键材料”。
“情况熟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用真心才能走进群众内心。”刘瑞玲在襄阳市“公安大讲堂”上分享工作经验时说。
因工作成绩突出,刘瑞玲先后获评“湖北省公安机关成绩突出女民警”“湖北省治安工作成绩突出社区民警”“襄阳市最美女警”“襄阳市十佳社区民警”等荣誉称号,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
刘瑞玲最珍视的荣誉,还是大家口中那声“刘姐”,因为这既承载着百姓对公安工作的信任,也是对社区法治建设成果的最好注解。